APP下载

鲁迅杂文赏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014-08-15王献锋

语文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脊梁杂文论点

○王献锋

(石家庄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1)

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过去曾经作为《大学语文》范文讲习,现在已经转入初三的课文阅读,由此可见我们语文学习的进度之快。但是看到网络上对于该文章的分析和解读,感觉大体上是隔靴搔痒,过于表面化,未能鞭辟入里,令人信服,故提出个人的认知和见解,以供交流和分享。

首先从文章的主题表达来看,并不玄奥,是一篇驳论文。它通过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点的驳斥(当然这种观点的来由源自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几个方面),揭示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的深刻原因,从而颂扬了“民族脊梁”们坚忍不拔的意志。鲁迅的文章像投枪和匕首,刺向当时哪个旧时代,他能够被誉为“民族魂”,说明他首先是一个向着旧时代冲锋陷阵的战士!

其次,从文章结构的层次划分上看,目前网络上有许多种分类,但大多是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或者四个部分,我以为是过于细化了。根据内容,我认为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就可以了。前五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也是驳论部分,即对所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点产生的原因及背景进行分析,我把它命名为“破——横眉冷对千夫指”;后四个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也是立论部分,它阐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民族脊梁,我把它命名为“立——俯首甘为孺子牛”。

再次是关于文章论证特色的分析,这一点和网络上的文章分析出入较大。我以为它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概括:

第一个是有破有立,环环相扣,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破题分析,到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的揭示,转而到对于“并不失掉自信力”的民族脊梁的赞颂,一气呵成,浑然有序。它表现出全篇文章的论证严谨而又周密;

第二个是一语中的,刀刀见血,把中国当时的“社会名流”面对列强侵略和欺骗表现出来的丑陋嘴脸当众撕破,淋漓曝光。它表现为文章论点的尖锐而又精辟;

第三个是形象议理,分析透辟,比如“自信力”、“自欺力”,信手拈来,却如神助;“脊梁”、“筋骨”之词,更显恰当,入木三分。它表现为论据使用的形象而又贴切。

这三点特色,从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归纳,是比较中肯和到位的,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短短七百字的杂文之中得到很好的诠释和验证。只要稍加通读,便有体会。

最后再谈一点,是关于鲁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概括起来讲,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可以说是高度个性化,极富表现魅力。在我们分析的这篇杂文中,具体表现为:一是凝练——全文无废言;二是形象——从不抽象议理;三是辛辣——锋芒锐利,充满批判性和战斗力;四是冷峻——词锋犀利,咄咄逼人;五是含蓄——耐得琢磨,可读而又耐读,耐得反复读;六是风趣——嬉笑怒骂并且充满幽默感。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如此,令人读罢意犹未尽,感慨良多!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和见解,诸位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大家是否也有同感?

猜你喜欢

脊梁杂文论点
党是民族的脊梁
脊梁
我们的脊梁
画与理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