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回顾与对策研究
2014-08-15○周波
○周 波
(江苏省沭阳建陵高级中学,江苏 宿迁223600)
笔者综合各地近年高考试卷后发现,语文试卷的结构基本保持一种稳定的趋势,这主要体现为题型、赋分和试题难度的稳定。然而,高考命题者也是稳中求变,力求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命题能有所特点。鉴于此,笔者以自己的管窥之见,对江苏近四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题作回顾与比较,希望从这样的动态分析过程中能探寻一些应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策略。
一、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正在笔者思考如何复习现代文阅读前夕,《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正式出炉。现代文阅读方面,要求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评价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考查能力层级要求为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探究(F)。笔者仔细比对前一年的说明发现同中存异:一是今年的说明删去了原有每条下面的解说内容,少了些许冗杂,透了更多的清光,复习要点直观、明晰;二是现代文阅读题型设置方面,将不同文本的考查内容进行整合表述,即原来“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问题设计,从理解直至探究不乏重合和互相牵扯,今年“说明”把三种文本等量齐观,让人在认识上更加清通,复习准备上更加明晰。
二、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取材
先看作品题材和体裁。叙事类文章是近四年来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的首选,如《溜索》(2010·小说)、《这是你的战争》(2011·小说)、《邮差先生》(2012·小说)、《何容何许人也》(2013·散文)。再细品,笔者又发现,近几年小说却呈散文化倾向,文体特征较模糊,而考生在高中教材上所学的小说全是传统经典,这在认知上就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困惑。再看作品与作者。文章大多为非经典,即便选考老舍的作品,也算不上名篇。这或许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避免出现熟文熟题故意而为,选取的文章,也不能算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最后看作品与时代。2008年选取的汪曾祺小说《侯银匠》,突破了时代节奏对文体的影响,2010年之前几年考查的文学作品,基本取自当代作家之手,2011年之后,考查的文学作品全部是现代的。如果作品离当下的时空过于久远,考生的生活阅历和作品反映的人文环境、民俗风情和时代背景等存在距离,认识和理解上就会有较大隔膜,再要求他们去准确理解这些文学作品也将恍若隔世。况且,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多是尚不太成熟的早期白话,即使部分一流作家的作品读起来也很拗口。
三、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
(一)要研读一些好文章,好的文章能给予学生比较丰富、全面的营养。高三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作品进行选择性的阅读。针对今年江苏高考的命题趋向,可以是当代的名家,也可以是现代的或古典的;可以是本国的文学大家,也可以感受异域文化风情。特别推荐当代作家代表:莫言、韩少功、史铁生、冯骥才、张承志、贾平凹、铁凝、刘亮程等。老师也可为学生做一些引导和训练,不宜花过多时间。还要学生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素材相联系,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并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这样才能保持认知的深度和思维的活性,为阅读和理解现代文作充分的准备。
(二)要研究一些好题型,好的题型具有正确的风向标式的功能和意义。从“考试说明”的要求看,文学类文本的考点包括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表现技巧、文本探究五大方面。通过比对江苏高考近几年文学类文本的题型,发现重点考查的有词句作用题、思路整合题、文句欣赏题、形象分析题、文本探究题等。其中,文本探究题包括了情感意蕴和内容理解等方面。江苏卷现代文的探究题考查点则基本包含了前述内容。当然,近几年的探究题型的问题设计有点怪怪的。比如:“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14题)这本是非常好的问题,考查叙事节奏对文本内容表现的作用。可是题目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毕竟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超课标去补讲叙事学理论及其使用,这时候考查,考生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再看另一探究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2010·《溜索》14题)。对于这道题,从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两个方面,谈人对待困难的态度,谈在团队中人与人之间如何协作,谈在困境中如何处理个人与领队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故事表现了怎样的主旨等等,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会有话可说。而对于这样一类好的典型题,则需多多推荐,多多阅读。
(三)要积累一些好经验,好的经验是在对题目的认真分析、比较和归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我认为有效的复习不是海量的做题,而是动头脑去研究、比对、发现其中的命题特点和规律。比如,高考题型中常有“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如果潜心研究你会发现,通常有三种情况。其一在文本开头处:“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013·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11题)。综合文本内容,这句话的作用重在点题,且引领全文,尤其是为下文写何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的独特行事风格和坦然的个性特点打下基础。文章开头的句子作用,主要是总起,还有交代事件时间、地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功能。其二在文本中间处:“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3·福建卷《瓦》14题)。结合文本内容,这句话作用在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在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此外,在文本中间文段或句子的作用还有过渡,承上启下;再次点明主题,表现主旨;呼应上文,推动情节的发展等。其三则在文本结尾处:“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13题)。分析文本后可知,这句话实际上是借说天气,表达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小城”的好天气,在小城里生活舒适、快乐,且每天都有好心情,为了说明他对日常状态的一种生活感受。这句话表现邮差对小城生存状态的歌颂,同时点明文章的主旨。在结尾的句子,通常是总结句,呼应开头,收束全篇,点标题,点主题,升华主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要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还要与时俱进,灵活机动地“采风”。应考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套路和规律,也不能花拳绣腿,笔者认为必须引导学生沉下心来,潜下心去,培养阅读兴趣,夯实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才是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