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北方来的人》中的失败主题

2014-08-15向怡晨

语文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贝内特理查德知识分子

○向怡晨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411100)

阿诺德·贝内特被公认为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1898年完成的《北方来的人》是他的第一部出版小说,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其原作,就会发现小说极具现实主义特色,这部作品可以看出他一生文字创作的源头,是“连接英国小说和欧洲写实主义潮流的纽带”。约翰·凯里认为,贝内特的作品“填平了上层社会与下层民众之间的沟壑”,他通过他笔下的人物“惊人地展示了越普通的人,越不平凡,越有价值”。

小说叙述主人公理查德·拉赫,为了逃离单调并且毫无希望的乡村生活,从北部工业小镇来到伦敦,作家梦破灭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反映青年知识分子在城市追梦的艰难,小说中理查德的作家梦没有实现,贝内特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登上了上流社会的殿堂,却也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分析《北方来的人》中的主题,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新的视野和角度,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知识分子共同体的关系。理查德失败不仅仅是代表着他个人,还映照着爱德华时期的整个知识界的状况。他的失败也反映在他与城市知识分子各种习惯的格格不入中。

一、个性的顽固

小说一开始就建立了理查德这个形象,第二部分从读者视角描写了理查德犹豫不决的性格特点。第四章中写到,伯斯利的社交中心主要是在教堂,理查德他的姐姐都加入了卫斯理公会,他们也经常会参加各种“祷告”、“班会”、“集市”和其他“小型的宗教活动”。理查德对宗教有着深深的厌恶,他认为教堂是个腐朽的地方,他希望自己能够挣脱这些条条框框,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但是他又恰恰成为宗教家庭的继承人。

书中对理查德的童年生活有仔细的描述,姐姐玛丽让理查德上主日学校,他觉得学校是一个“可怕腐朽”(p.15)的地方,于是他不得不回家闲着。虽然他的父亲留了一屋子的书给他,理查德却“从来不劳烦自己去看它们”(p.16)。他读的小说和杂志无疑是受了美学运动的启发,因为这些书都有着“神秘的封面设计”和“奇怪的印刷风格”(p.18),而这些特质都是美学派的象征。尽管理查德在伯斯利小镇赢得了“一个了不起的阅读者”(p.19)的美誉,但是在遇到阿克得先生之前,他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去成为一名作家,他考虑的仅仅是生计问题。而这些童年的习惯也造就了理查德的个性,他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去支撑他的文学抱负。

威廉·贝拉米评论《北方来的人》,结构上“是一种心灵挫败的进步,在这个接受适应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现状和妥协”。理查德来到伦敦后,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为维护保障自主性,结识了阿克得先生,某种情结使得他觉得他们是“同路人”,不是无产阶级的同路人,而是号称代表无产阶级的二流知识分子同路人。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贫困家庭给理查德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被城市遗弃的。在这里,我们要引进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这一理论对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阐释途径。

乡村知识分子和城市知识分子始终是集合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只有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形成真正共同的习性。“习惯是一个变动的,充满争论的领域,是对立的利益提出冲突的竞争场所”,而一旦习惯真正改变就有可能造成分裂,为控制这些有可能造成分裂的对立,不管是理查德式的乡村知识分子还是城市知识分子群,必须对那些“无常权力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必须在与这些权力的关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而所谓的惯习就是所有稳定习惯的总和,它是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高度一致,也是内部的整合,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的重要标志。来自乡村的理查德与城市知识分子拥有不同品位、信仰和习惯,这些继承自他家庭的,他生来就无法改变的东西决定了他的失败。

二、梦想的破灭

为了融入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理查德试图找到他的专长。他尝试了四种类型的写作,每一种都比前者难以掌握:最开始尝试散文《沉睡中的城市记忆》,然后是社会学论文《郊区心理学》,接着是短篇小说《五镇的故事》,最后是小说,而这些写作尝试的失败正好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理查德和阿克得先生共同协作完成的社会学论文《郊区心理学》,是理查德发展进步的高潮。这部分的独特之处在于艾德琳的出现,到底理查德选择家庭生活还是追求文学之路。当他的论文从编辑部返回给他后,他发现自己无法写下去,直到他偶然间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道“通过长期的技术联系,文章精巧的制作的方法是可以被掌握的”(p.52),从文章的风格可以看出,作者的原型来自福楼拜、莫泊桑或者史蒂文森。通过《北方来的人》,贝内特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主义作家出现在了小说中,这也使得“来信已经冷却的热情又重新飞跃成了火焰”(p.52)。理查德的热情表现在接下来几次尝试中,他把短篇小说“提供给每日晚报,但是再也没有听到回应”(p.53)。理查德尝试戏剧性批评同样也失败,但是加薪让他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失败。这一事件表明理查德的价值观体系在转变,事实上不久之后他也经历各种各样的生存危机。

理查德最后一次写作尝试是小说,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理查德的思想轨迹,贝内特分析了小说和前面几种形式的联系,“在短篇小说和散文的失败之后,小说对他来说,似乎至今为止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可能更适合他的气质”(p.239),而这一次的失败也是他最大挫折的来源。一个完全没有人情味的退稿通知,让他不得不承认再次失败。这次的挫败让理查德真正承认了自己的失败。通读完小说的手稿,“没有减轻的平庸感”使他深深的厌恶,“他再一次失败的确定”“像一股清冷的大海绿潮”(p.246)侵袭着他的每一根神经。这样他开始想他周遭出现的女性,特别是劳拉·罗伯茨,而艾德琳正统的宗教信仰开始让他感到厌恶和不安。在不断的失败中,他开始发觉自己的格格不入,他想冲破这些条条框框,但是又“不自觉地限定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亦可称被排除出了某些特定的领域”,于是他开始妥协。

三、婚姻的妥协

理查德永远是犹豫的,而劳拉·罗伯茨似乎是理查德唯一一次果断的选择。理查德意识到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他不再沉溺于自己的梦想中,“他已经失去了撰写小说的兴趣。另一方面,他对每天观赏瑰柏翠的兴趣正在增加”(p.254)。疯狂的爱上劳拉后,他开始发现家庭生活才是他最好的选择,而他追求文学生活的梦想也逐渐消失。与艺术将要分离的感觉本来应该可以帮助他重新找到灵感,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无法看到艺术的优势。小说中理查德和劳拉的婚姻,似乎毫无预兆地以大结局收场,但是理查德对于劳拉妹妹的评论,同样会在不久的将来反映在劳拉身上,她会成为“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下层妇女”(p.262)。理查德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孩子身上,他希望后代的文学才能被大众肯定。从结局表明,无论是对他的婚姻还是对他的孩子,理查德都感到非常的满意,他丝毫不记得之前他受到的歧视和挫折。

贝内特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评论理查德的婚姻是“必然的灾难”。从本质上说,理查德不切实际的期望使他放弃了艾德琳,也可以说他是对城市的某种妥协。劳拉远远不如他最开始的期望,虽然他自己也曾担心过,他是否会成为一个无名的来自北方的青年。但是有讽刺意义的是,最终他的命运还是成为他不想成为的样子,理查德习惯了再次的乡村生活,却再写不出《郊区心理学》的论文。

可以看到《北方来的人》结合了法国自然主义学派的写法,风格朴实,基调悲观。小说中包含了众多“灵”与“肉”的冲突,理查德失败的必然性或最后的妥协,是整个中低阶级的惯性,也是社会的常态。理查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努力,但是自身的素质又让他不断找各种客观原因为自己的失败开脱。在小说中有几处都提到,他是“缺乏和谐环境”(p.238)的,也就是说他没有城市的社会资本,所以缺乏文学的生产力,对于这种种不适,他只有选择隐居乡村,回到他熟悉的环境。

四、结语

《北方来的人》对贝内特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预示了乡村知识分子与城市知识分子习惯的冲突以及妥协和失败的主题,同时这些妥协和失败在其后的作品《老妇谭》中也有体现,也为后来《克雷亨厄》等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小说对英国地方生活的生动描写是对英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卢卡奇曾说:“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主要特质就是他们千方百计、废寝忘食地按照其客观本质去掌握并再现现实。”这部作品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刻画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动画面,更重要的是他对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和批判。

在小说中,我们从个性的顽固、梦想的破灭和婚姻的妥协三个方面看出理查德的失败。首先是贫困家庭使他继承了匮乏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这也使得他的梦想都是由阿克得的提醒才发现;其次是现实社会让他四次不同的写作尝试遭到了失败,他不得不进行妥协,改变自己的习惯,以便能够进入另外一个群体;最终在城市的一系列的失败,让理查德不得不接受自己边缘化的现实,他的社会资本也让他在追梦的路上不断跌倒。可惜的是他没有能够打破城市习惯,最终选择了郊区生活,不再做着文学的梦想。

小说到最后,主人公的妥协放弃表明了他想挣脱城市习惯的束缚,却终被习惯绑架。贝内特有一句名言:“任何改变,即使是一个更好的变化,也总是伴随着一些缺陷与不适。”理查德想改变自己,却在这些缺陷和不适中迷失了自我,导致了他的失败。《北方来的人》不仅仅是贝内特的人生缩影,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知识界的巨作。可以说,作品充分展现了贝内特对自我的反省和批评,以及对身处物质社会漩流中的英国中产阶级的冷静思考和深刻批判。

[1]Arnold Bennett,A Man From the North,New York:Nabu Press,2010.

[2]Arnold Bennett,The Truth About An Author,Westminster:Archibald Constable and Co.,Ltd.,1903.

[3]Williarn Bellaury,The novels of Wells,Bennett,and Galsworthy:1890-1910,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1.

[4]爱德华·汤普森.共有的习惯[M].沈汉、王加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侯维端.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皮埃尔·布迪厄.现代世界知识分子的角色[J].赵晓力译,天涯,2000(4)。

[7]卢卡奇.小说理论[M].燕宏远、李怀涛译.商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贝内特理查德知识分子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用蛋管住鸡
冰上舞蹈搭档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阿柚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一个诺贝尔奖梦想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