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主导视野中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4-08-15夏多多

语文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文学思维

○夏多多

(湖南城市学院 文学院,湖南 益阳413000)

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总是难以尽如人意。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内容从头至尾往下讲毫无选择与偏重,教学方法则采取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思维上偏于成型知识的传授。从学生方面来说,一是内容庞杂,难以消化;二是理论枯燥,难以产生兴趣;三是缺乏互动,没有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教师为主导的引导式学习,既减轻教师“教”的负担,也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与效率,期待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并非越多越好,适当的选择与精讲这种减法式思维或许比不加选择的全盘灌输有效。而这种选择,关键还是教师主导下的一种引导式选择。

(一)从作家作品的讲解转向文学思潮的嬗变更替

目前各大高校外国文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多是由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的《外国文学史》。这部文学史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这部文学史明显侧重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对西方文学演进的内在逻辑以及思潮嬗变更替缺少翔实阐述。这样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学生对单个作家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西方文学的宏观关照与理论透视。笔者认为,外国文学的教学重心可以适当由作家作品的讲解向文学思潮的嬗变更替转移。这方面比较好的教材当属肖四新的《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他把重心放在西方文学纵向演进的内在逻辑上,作品则只选择与西方文学精神最相关的部分,连公认的诸多经典都一笔带过,看似冒险激进,实则更符合外国文学教学的实际与精神。从实践来看,这样的讲解节省课时,知识点少了,问题多了;从精神来讲,这样的讲解把教学的重点从客观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积极性。

(二)从古典文学转向20世纪文学

从笔者外国文学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普遍对年代久远的古典文学兴趣不高,而更关注与我们时代相近的20世纪文学,这与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理念前卫息息相关。然而,外国文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讲授的重点是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几乎占到了所有课时的1/3还多。师彩霞等人认为:“教师必须把教学重点向现代转变。”[1]笔者认为,20世纪文学从社会环境、面临困境等方面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现状联系更为紧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应该适当加大20世纪文学的讲授分量。具体到20世纪文学,讲授的重点一是现代主义文学,二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三是亚非、拉美最新的文学内容与思潮动态。目前外国文学的授课几乎就是欧美文学的授课,亚非、拉美文学虽在教材内容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形同虚设,正式授课几乎不讲。笔者认为,像对当今文学世界影响很大的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奥尔罕·帕穆克、略萨、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我们应该加大讲解力度。他们与我们时代上最接近,精神上最相契,而且代表了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与方向,学生大多读过他们的作品,最容易引起兴趣与共鸣。

二、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没有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学习效率将事半功倍。除了教学内容的引导,教学方法的改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参与式教学

现在的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知道什么说什么,很难对学生能力有真正提升。为了使参与式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设计了如下步骤:第一,设置问题,阅读原著。现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讨论之所以沦为形式,关键是学生没有阅读过原著,对作品风格、主题、人物关系、细节缺乏有血有肉的感性理解。但是,让学生阅读所有原著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阅读重点讨论的流派与代表作家作品,既减轻学生负担,也使每次参与讨论的学生融入语境,有的放矢,针对性大大增强。第二,做好读书笔记。光读原著还不行,还得写,写就必须思考,而且还需要把零碎的思考加以整合,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准。第三,在课堂上参与讨论时,“要求学生对阅读的作品详细罗列人物关系图”[2],再就读书笔记中自己创新性最强的观点进行交锋与碰撞,其他非同组的同学可以参与,老师也可以在旁进行引导甚至参与争鸣。第四,课后请学生把课题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在参考学术界已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这些观点形成文章,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前做好学术思维、学术规范的训练。这样的参与有些看似与课堂关系不大,甚至多是课堂之外完成的,但恰恰是这些课堂之外的参与式阅读与写作,才使课堂的讨论与争鸣具有实质性内容。

(二)学习空间教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如何把信息化引进教学,一直是高等教育思考的重要问题。现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多媒体教学,会利用图画、影像等多种网络资源使课堂多姿多彩。但这都还只是对网络资源的零碎使用,整个教学模式还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现在正在各高校逐步推广的网络学习空间则将对整个实体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革命性影响。网络学习平台基于Dokeos开源系统修改设计,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凭借该系统,老师们可以安排各类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书签”可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网络学习平台还为学生提供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空间教学模块的引进,将对外国文学乃至其他学科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渗透科学思维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也是随时随地可以免费搜集信息的时代。以传授客观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将逐渐淘汰,而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主体能力建构模式将成为趋向与主流。

(一)开放性思维

文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没有唯一答案,人人都可以做出言之成理的解答,“自圆其说”就是文学探索的标杆。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把既成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克服障碍主动学习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让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之中。去除标准答案,让他们“形成对文学作品及其主旨独特的见解和鉴赏”[3]。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把与《外国文学史》相对应的《西方文论》中的各种理论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历史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等较为通俗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与思潮的讲解中,启发学生面对同一部作品时因为运用的理论资源与研究视角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可以对其人物与情节进行结构区段分析,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可以分析作者对拉美历史的魔幻式分解,从文化研究角度又可以把荒诞的内容置于整个拉美几百年以来殖民化与不断追求革命与解放的历史长河之中探析拉美的命运走向。

(二)前瞻性思维

有些教师的教案还是十年前的,这折射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老化,更是学术思维的停滞不前。社会不断变化,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抓住有用信息引领潮流,需要前瞻性思维。外国文学教学中前瞻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第一,老作家新问题。莎士比亚向来都是外国文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莎士比亚也是常读常新的,不能满足于把学术界关于莎士比亚的老生常谈简单传授给学生了事,而是在自己的阅读、理解与论文写作中把新问题抛出来与学生一起探讨、争鸣。第二,新作家新问题。这需要教师关注学术前沿与学术动态,把学术界热议的最新问题巧妙移植到课堂之中,使学生不仅了解外国文学既往的发展历史,也了解外国文学最新动态与趋势。第三,新视角新研究。这是前瞻性思维在学术研究甚至学术创造中最高的体现,即能挖掘新的理论资源运用于作品或思潮的解读,或者开掘新的视角对学术界已有定论的见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就是在这样一种学术性的前瞻性思维中,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人逐渐转变为自己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人。

[1]师彩霞,吴凤翔,沈琛.关于信息化时代外国文学教学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

[2]刘祥文.论如何做好外国文学教学[J].黑河学刊,2010.

[3]赵峰艳.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思路[J].社科纵横,2011(08).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文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们需要文学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