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题擦燃《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火花
2014-08-15王金娥
◎王金娥
王金娥,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责任编校:晓 苏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下注释说: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后人为何要以“孔雀东南飞”为题,而不用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呢?为何“孔雀东南飞”这个标题好?以此为话题,可以带动全篇教学的展开。
一好,这个标题好在展示了故事情节。
从内容上来看,本文写的是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这正好应了序言中的话: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个序言是徐陵所加)。从故事情节来看,它由“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两家合葬”构成。
“孔雀”点明了人物刘兰芝,“东南飞”表明了事件。据考证,刘兰芝家住在焦仲卿家的东南方向。由此看来,“孔雀东南飞”正好点明了刘兰芝被遣回家一事。
二好,这个标题好在展示了人物形象。
初读全文后,学生就可感知到,故事中是没有出现孔雀的。为何在标题中要出现“孔雀”呢?结合情节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借喻的写法。借孔雀的美丽来赞美刘兰芝的美丽。顺着这一发现,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品析刘兰芝的美丽。
刘兰芝的美丽,在文中有三个层次的展示。
第二段说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是在集中展现她的品性美。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多么的聪明,多么的能干呀!再看她“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又是多么的知书达理呀!而“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更是勤劳善良。当然,“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则展示了她的清醒与刚烈,这一点从全文情节上来讲,也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一个伏笔。
第四段说她“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打扮写到穿着,从静观写到动态,全面展现了她的形象之美。而临行之前,如此打扮,风光的来,风光的去,可让人读出她在维护尊严,或许她还在梦想着回来吧!临行前,她还不忘了去辞别婆婆与小姑,多么有礼节呀!而就是这么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的人,却要被遣回家,这在读者的心湖上无疑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许多同情的泪水。
第十二段说“君当作磐石,妾当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里运用暗喻,形象地表达了二人对爱情的忠贞。第二十五段又说“磐石方且厚,可能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息间”,运用借喻,表明二人因误会而讥讽。误会消除后,立马就有了“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的誓言。这些足以让人读出刘兰芝的情感之美。
三好,这个标题好在展示了文章主旨。
虽说“孔雀东南飞”只是直接的事件呈现,不着一个情字。但是事件本身是包含情感的,读着这么一个悲剧故事,读者怎能不在内心同情、伤怀?看到美丽如孔雀的刘兰芝,一面是因孝顺母亲而显得软弱,一面却与相爱的焦仲卿被专横独断的婆婆拆散,如此的悲剧,让人们不由得心生对这幕后的黑手的痛恨,对二人的反叛精神与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的赞美,以达到批判封建家长制度与封建礼教的目的。作者“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劝告之语,不就在标题之中吗?
四好,这个标题好在展示了行文写法。
文章开头借助比兴的写法,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进行兴事比人,结尾又借鸳鸯和鸣寄托美好祝愿,极具浪漫色彩。这使人想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这一浪漫结尾手法,不也寄寓在“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二字上了么?与直白的标题相比,这样写是多么的含蓄呀,这样写是多么的浪漫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不仅在文中,更在标题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