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一叶总关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22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语文

李 姝

狄德罗曾说过“感情淡薄使人平庸”。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则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和水的关系,认为池塘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同样提出了“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如果没有探求知识的欲望,没有积极主动的热情,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即没有良好的情感态度,要想学好语文是绝对不可能的。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进其情感发生变化。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寻找文本中情感的基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与作者、文本发生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卷入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赞可夫就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文中见情,情中学文”。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感教育”呢?

一、声调体态,调动情感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个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表演大师。他能利用无声语言——体态、表情而达到未进教室,先入角色;登上讲台,满面春风;环视全班,双目含情。同样,他也应该能够做到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语气、音调、语速、停顿等方法,开口数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他们的情绪,控制课堂氛围。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引导着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比如,教师在讲述欢快、诙谐和幽默的情景时,多用轻快的语言,声音清楚而不用重力,可使学生听觉达到亢奋状态,调动情绪,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而讲述庄重、肃穆、悲痛、沉重的内容时,则多用沉稳节奏,语素较缓,音强而有力,使学生留下较深的记忆。如教师范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第一段:“3 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及后面的“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运用沉重、缓慢的语调把失去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的悲痛心情表达出来,造成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无形中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沉浸在一片悲痛、惋惜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的逝世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的理解。这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教师的语文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二、情境再现,体验情感

语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动人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这必定是又一个层面的情感愉悦。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情境再现的方法,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深入文本去探究,回到现实来演绎,亲身体验作家情感。

比如在《雷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话剧中的潜台词,体验主人公激烈的思想斗争,教师可以安排两组学生再现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情境。当学生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恰当的肢体动作、丰富而逼真的神态所做的真情演绎激起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之时,当他们对这个本来离他们很遥远的角色产生亲切感之时,便自然而然地唤醒了内心的情感,使他们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感舞台,全身心地感受鲁侍萍的痛苦、周朴园的虚伪,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渲染,丰富情感

维克多·雨果曾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就有着不解之缘。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能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获得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想象的欲望。

比如在讲解《陈情表》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痛苦和无奈之情,体会李密对其祖母的孝顺之意。在文章讲解结束后,教师便可以趁机加上情感教育,让学生反观自己,是否做到了孝敬老人、孝顺父母。同时播放一首以歌颂孝为主题的歌曲《驴子孝》,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课堂实践证明,不少学生在听了这首歌曲后潸然泪下。就像海伦·辛普森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

四、亲身实践,唤醒情感

教育即生活。生活不仅仅为教学提供创作的素材,也为创作提供了情感和想象的原动力。比如,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喜欢写,教师不喜欢批。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内容生硬,言之无物,千文一面,无个性,更谈不上生动感人了。

很多学生不会用眼睛观察生活,不会用心体悟生活。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设置课外观察课,带领学生去观赏校园中盛开的玉兰花,体味那清幽的乐趣;去发现枯草中透出的一抹新绿,感悟生命的真谛;去观察天桥下的车水马龙,感受生活的繁忙;去品味校园的静谧,摒弃心中的噪音。让学生亲身拥抱自然,亲身体悟生活。虽然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实践的效果是显著的。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会欣喜地看到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如尼采般吟出——不要把枯萎的花圈,悬在生命的圣坛上;看到他们对“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更为深入的理解。

五、诵读涵泳,引发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的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课的生命。诵读涵泳,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当男生用雄浑的声音朗诵《将进酒》的时候,当女生用婉转莺声再现《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又是怎样的感动啊。

“笑是感情的舒展,泪是感情的净化。”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经历了怎样的情感体验。雨果说:“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从天上来的。”因此,让我们采撷上天赋予我们的情感之花,将其种植在语文课堂之上。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己心之悟,最是至深。或许这才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自学能力之根本途径。

总之,语文课堂呼喊情感教育。只有情入课堂,才能把无生命的汉字符号变成有生命的语言、流动的情感、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协调和共鸣,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