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俄加强在中亚合作的利益分析

2014-08-15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郭 琼

2014年美国即将撤出阿富汗,人们普遍担忧阿富汗会陷入动荡。这种担忧不仅包括对阿富汗本国的安全力量没有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的质疑,也包括对阿富汗战乱会蔓延至中亚国家和邻近地区的悲观预期。中、俄两国这种担忧尤为迫切,阿富汗的动荡不仅会影响中俄安全形势,而且美国撤出后,面对中亚的权力真空,相关大国都跃跃欲试,力图在中亚取得有利地位。笔者认为中俄应进一步加强在中亚合作以应对美国撤走后的复杂局面。这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利害关系。而中俄在中亚合作具有良好基础,2012年普京归来后,调整俄战略方向,实行东向战略,加速实现强国梦。中国于2012年11月召开十八大,完成了高层权力交接。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两国元首签署了《联合声明》,这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确认与深化,中俄关系成为彼此优先外交关系,双方表示:“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两国之所以如此高调接近,最主要的原因是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力。奥巴马高调重返亚洲后,中国在西太平洋方向受到强有力的挤压,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空前紧张,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从未停止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不断蚕食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为了应对困境,中俄需要在国际上抱团取暖,在中亚地区开创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中俄在中亚的利益比较

(一)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利益

冷战时期,中亚各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苏联保持着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系。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独立,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迁,苏联不再占绝对控制地位,中亚地区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中一个活跃板块。①许涛:中亚地缘政治变化与地区安全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实行面向西方的一边倒政策。在对中亚地区的政策中,俄罗斯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调整。在经济上,俄罗斯视中亚为包袱而主动舍弃。在政治和安全上,俄仍将该地区视为势力范围,通过维持政治和军事上的密切关系,俄在该地区主导地位得到大体维护。总体而言,俄国在中亚地区的政策由前苏联时代的积极管治转为消极维持。而由于俄对中亚消极战略的实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弱化了俄与中亚五国的经济联系,并且造成了俄在中亚地区总体影响力的下降。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约的东扩使俄罗斯赖以复兴和强大的地缘政治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这一背景下,中亚这块阵地就成了俄和北约关系中最后的底线。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名,成功进入阿富汗和中亚。俄罗斯出于防恐和反恐的需要,默许美国行动。这种纵容使得美国势力在中亚战略空间中迅速崛起并不断膨胀,而俄罗斯的传统优势则面临着被美国全盘置换的危险。②米智、姚大学:冷战后俄罗斯与中亚的“不解情缘”,:《当代世界》2006年第9期。为了扭转这一颓势,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奋力反击。普京政府积极制定其中亚战略,在密切政治关系和军事合作的基础上,普京政府重拾俄罗斯与中亚的经济联系,从而不断恢复并巩固了俄在中亚地区的传统优势地位。

(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

苏联解体后,中国多了五个新邻居,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的西北边境压力得以缓和,但中亚各国的安全形势变化与中国西部安全息息相关。一方面,苏联瓦解造成中亚地区战略真空,大国在中亚的角逐和由此带来的地区动荡会冲击中国西部的安全。另一方面,中亚国家政局能否稳定,也会对我国西部造成威胁。可以说,中亚一旦发生危机,其外溢效应必然波及我国西部。因此冷战后中国经营中亚,与中亚建立友好关系十分必要。中国与中亚国家展开安全合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加强中国西部地区的边界安全。目前,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的三股恶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把中亚作为分裂中国的前沿阵地和跳板,不止一次在中国新疆制造恐怖事件,煽动维吾尔族的分离运动。①Dmitri Trenin:True partrners?How Russia and China see each other,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renin_CER_Eng.pdf由此可见,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最重要利益。

中国和中亚各国建交后,积极致力于解决与中亚三国的边界问题,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打击三股势力,维护西北边境的安全。边界问题的解决和上合组织的建立对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交往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中亚作为新兴市场以及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地对于中国具有现实的经济利益。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中国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以经济合作促进安全利益。2000年,中国和中亚国家间的贸易额只有区区10亿美元,到2011年已超过364.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资国。哈萨克斯坦吸引各类中国投资超过百亿美元,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三大目的地。②中国与中亚国家务实合作前景展望,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2/25/c_124145972.htm能源合作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2009年首条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行,根据协定,土库曼斯坦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4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三)中俄在中亚地区利益的共性与矛盾

由此看来,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既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却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所在。在安全利益上,中俄存在极大的一致性,两国都致力于中亚局势的稳定。但是,在经济利益上,中国在中亚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俄罗斯深深地担忧。

就安全利益上的一致性而言,反恐与边疆安全是中俄的共同追求。自2005年起,中俄联合举办代号为“和平使命”的反恐军事演习,其参与国规模也逐渐扩大至上合成员其他国家。这一联合军事演习表明了中俄两国打击中亚地区三股势力和保证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决心。此外,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中国与俄罗斯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这使得上合组织向安全共同体发展,并已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性组织。

在经济利益的矛盾上,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入无疑会加深俄罗斯对中国的猜疑。此外在能源方面,中国成功拓展了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合作,更是让俄罗斯感到不安,因为俄一直力图把中亚能源通道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既能通过掌握资源的开采和输送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又是控制中亚各国的筹码。中国在中亚的经济行为不可避免对俄罗斯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事实上,中俄在中亚的经济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为了应对中国在中亚经济渗透,2009年俄、哈、白建立了关税同盟,2012年升级为单一经济空间。到2015年,普京计划创建一个欧亚申根区,即在三国之间实现资本、人员自由流动,最终建立货币联盟。①Dmitri Trenin:True partrners?How Russia and China see each other, 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Trenin_CER_Eng.pdf除关税同盟、单一经济空间外,俄还倡议建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2011年10月普京宣布到2015年要把欧亚经济共同体转变为欧亚经济同盟。这些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没有纳入中国。俄罗斯此举旨在减慢中国深化与中亚经济联系的速度,这对中国发展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形成了挑战。俄、白、哈关税同盟启动后,这三国的关税水平均有提高,使我国对哈出口立即下降了约30%。②陆南泉:俄远东的开发与开放,http://www.eeo.com.cn/2012/1009/234410.shtml

二、新形势下中俄在中亚面临的新挑战

中亚各国独立后,由于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吸引了世界主要大国和力量中心的关注,成为它们竟相争逐的重点地区。特别在9.11事件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美军进驻中亚和阿富汗,开启了大国在中亚新一轮的大角逐,提升了中亚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美国宣布北约联军将于2014年全部撤出阿富汗,这无疑给中亚地区扔了颗“定时炸弹”,让本已脆弱的中亚地区安全形势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中俄两国也将在安全上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2014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将导致中亚地区安全形势恶化,中俄面临严峻的安全压力

作为阿富汗的邻国,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安全环境一直受到阿内战的困扰。阿富汗的安全与稳定对于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有重要的影响。2001年美国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中亚国家在行动上积极配合,先后向美国和北约开放领空,提供机场等具有军事性质的重要设施。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亚国家的外部安全环境,而且中亚地区的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三种恶势力受到一定挫折,威胁一度减弱。但反恐战争并未完全消灭塔利班,实现阿富汗局势的稳定。近几年,塔利班实力开始逐渐恢复,不断发动针对以美军为首的北约部队和阿富汗政府军的袭击,逐渐控制了农村地区,塔利班不断蚕食北部区域,在阿北部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机构,影响力在逐渐加大。①孙壮志:美军撤出,“上合”准备好了吗,—— 《世界知识》2012年12期。而阿富汗现政府只能控制喀布尔和少数城市。2014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将从阿富汗撤出,阿富汗形势将重新成为牵动中亚地区格局嬗变的重要外部因素。一旦阿富汗安全情势再度恶化,作为阿富汗邻国的中亚国家势将直面新一轮外溢冲击。②杨成:中亚地区复合权力架构正在形成。http://whb.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2-10/16/content_65.htm近年来中亚地区的恐怖活动已呈现回潮之势。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谈到北约计划于2014年年底从阿富汗撤出全部战斗部队的问题时表示,“中亚国家正陷入困境,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从阿富汗北部向中亚地区渗透的趋势已显现出来”。③俄外长:上合组织已成确保地区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5/c_112118363.htm应对阿富汗问题及其造成的连锁反应已成为中亚各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2014年美国撤出阿富汗不仅会对中亚各国造成安全挑战,中俄也面临严峻的安全压力。俄罗斯视中亚为俄安全后院,中亚直接与俄高加索地区接壤,俄罗斯一直深受中亚及高加索地区的“三股势力”困扰,两次车臣战争让俄罗斯吃尽了苦头,俄好不容易结束了车臣战争,稳定了车臣局势,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车臣反政府武装的消灭并不意味着在车臣彻底铲除了三股势力,车臣地区仍然是俄十分不稳定的地区。中亚地区三股势力一旦出现反弹就会直接影响到俄南部地区的稳定。

对中国来说,新疆的暴力恐怖活动从未间断,2013年以来新疆喀什、巴楚、和田等地连发暴力事件,反恐形势严峻,反分裂任务依然艰巨。2011年以来,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形成新一波狂潮向全球扩展,在中亚拓展的势头更为强劲。2014年美国、北约撤出阿富汗后,目前在阿富汗活动的中亚圣战者很可能返回自己的祖国,在中亚地区兴风作浪,这些团伙的成员和武器会通过中哈、中吉、中塔、中阿、中巴边界渗入中国新疆。伊扎布特、“乌伊运”、“东伊运”/TIP等组织会进一步勾结,联手发动暴力恐怖攻击,④潘光:中国西部边疆的挑战,http://www.dfdaily.com/html/51/2013/1/10/925934.shtml使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

(二)后阿拉伯之春时代,中俄仍然面临护卫中亚政权安全的重任

始于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使西亚北非地区一些伊斯兰国家集权政体倒台。这场风暴虽未在同为伊斯兰国家的中亚地区引发连锁反应,但并不意味着中亚地区不会发生类似阿拉伯之春的动荡。中亚地区的局势并不乐观,当地的社会、经济及政治问题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政权内部贪腐成风,政府机构知法犯法,社会服务不进反退,治安维稳力量薄弱。①Richard Weitz, China ’ s Central Asia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http://www.chinausfocus.com/peace-security/chinas-central-asia-challenge-and-opportunity/这些状况与发生阿拉伯之春的国家十分相似,家族统治,聚敛钱财,贪污腐败,两极分化,这些导致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权易帜的原因在中亚民众中引起共鸣。②石泽:后危机时期的中亚形势——成就与挑战,《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6期。另一方面,伊斯兰政治势力在中东各国的复兴隐藏着要将伊斯兰主义扩散到中东地区之外的企图。中亚首当其冲,发生动荡的可能性极大,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其领导人都已执政近20年,一旦老一代领导人换班,利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作为前沿阵地组织“中亚之春”的可能性很大。③叶夫根尼·萨塔诺夫斯基 :伊斯兰政治势力或发动“中亚之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2/04/c_124041186.htm而中亚地区动荡,不可避免会对中国的新疆地区、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产生连锁反应。因此维持中亚政权的安全,支持中亚各国加快社会变革的步伐,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发展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对中俄两国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撤军阿富汗后,美仍将寻求在中亚的立足点,威胁中俄安全

美国借从阿富汗撤军之机,加强对中亚地区的力量渗透,意欲实现美国驻阿富汗军事力量在中亚的重新部署,将中亚从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中剥离出来。之前美国忙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没有精力在中亚施展拳脚,在中亚势力影响比较薄弱,如今,从阿富汗撤军后,可以腾出手来经营中亚。有迹象表明美正在筹划把在阿富汗使用的部分武器转移到中亚和在中亚建立基地,争取做到军队撤走,势力仍在。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最近刊载一篇题为《中亚将面临什么?》的文章警告,美国打算将在阿使用的部分军备转移至中亚地区,美军已就此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谈判,中亚的前景变得“愈发不确定和堪忧”。④美国楔入中亚战略“用心良苦”,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7/08/c_112385832.htm2012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 (Islam Karimov)宣布退出持亲俄立场、由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此举被认为是给美国驻军开路,俄政治研究中心中亚问题专家瓦季姆·科久林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这一决定与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有关。他说,由于与美国达成某种协议,乌兹别克斯坦指望在其境内能再次建立美军基地。①吴涛:乌兹别克斯坦退出集安组织被指给美国驻军开路,http://news.ifeng.com/mil/1/detail_2012_07/05/15803063_0.shtml

国在中亚加强势力的努力,会对中俄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使我西部地区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以来,我国在东面已面临很大的战略压力,如美国再在中亚兴风作浪,会使我国的后方不稳,进而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对俄罗斯来说,美在中亚势力的强大会对俄形成两头挤压的态势,对俄在中亚地区的主导性影响力形成挑战,牵制俄达成重振大国地位的目标挑战。

三、中俄应进一步在中亚加强合作迎接挑战

(一)中俄应进一步加强在上合组织内的合作,利用上合组织这个多边平台来有效应对中亚危机

上合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是中国为了解决中亚邻国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定期举行的会议。通过该机制,中国与其他四国就在边境地区增加信任和裁减军备达成了协议。2001年6月15日上合组织正式成立,上海五国机制向上合组织的转变,诱因是为了打击本地区的三股势力,深层原因是为了抵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中亚地区势力的扩展。史蒂芬·阿里斯 (Stephen Aris)在《亚洲区域主义的新模式:上合组织比东盟更有发展潜力吗?》一文中指出,由于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系列发展中国家,因此上合组织与欧盟这一类发达国家的联合不同,其主要关注点仍是国家的基本安全。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目标是通过合作来相互提供安全保障,从而在外保证国家发展空间的可延续,在内保障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内社会秩序的稳定。②Stephen Aris,“A new model of Asian regionalism:does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 have more potential than ASEAN”,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22,No.3,September 2009,pp.451-467.克里斯滕·吉尼斯 (Kristen Gunness)也阐述了上合组织保障中亚国家安全稳定的作用,并认为这将是上合组织长久发展的奠基石。③Kristen Gunness,"China’s Military Diplomacy in an Era of Change,"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symposium on" China's Global Activism:Implications for U.S.Security Interests",Beijing,China,June 20,2006.

中俄在上合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合作对应对中亚地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中俄在中亚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俄两国联系制度化、常态化的一个重要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对中国进入俄后院的警惕心态。上合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最主要问题是如何明确定位——是重视安全议题,还是更重视推动经济合作,中俄之间还未达成共识。随着美国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中亚地区的权力格局又将面临洗牌,作为地区国际组织的上合必须通过调整来适应新的变化。面对美国撤出阿富汗后扩展在中亚势力的动向和中亚安全局势的恶化,中俄必须进一步加强在上合组织的合作,把双方的分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在阿富汗问题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完善上合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防范和处置地区动荡能力,提高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推动中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二)中俄应更加重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改善中亚国家经济状况,从而稳定中亚地区局势

经济发展是稳定和安全的最终保障,是根除“三股势力”的根本解决之路,是增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途径。中亚各国自独立以来把发展经济置于首要位置,积极开展经济合作。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瞩目并获得积极评价,有助于本地区消除滋生安全威胁的社会基础。但中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中亚各国单一且畸形的经济结构,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能源和资源出口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对国际市场和外资的依赖很大,中亚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相当薄弱,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一旦外部因素被破坏,经济很可能重新陷入困境。①石泽:后危机时期的中亚形势——成就与挑战,《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6期。

美国、北约、欧盟、日本、印度等大国或重要组织都在中亚积极活动。2011年7月,美国提出构筑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接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这表明美国希望主导中亚地区发展进程,保持并强化美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弱化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即希望通过调整对阿富汗战略,从“重军事轻经济”调整为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分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发挥美国在中亚地区发展进程中的主导作用。

面对中亚地区新的大国竞争形势,对中俄来说,上合组织仍然是中俄在中亚地区进行经济合作的最有效途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俄罗斯经济形势的日渐好转,许多学者开始谈论经济合作对上合组织发展的推动力。艾瑞儿·科恩 (Ariel Cohen)曾撰文《G8峰会之后:中国与上合组织》专门强调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在经济领域合作的重要性。科恩呼吁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当开展紧密的经济合作,这包括了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中俄与中亚国家基于经济互补的合作。科恩认为,只有在保障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上合组织才能打开永续发展的空间,中俄双方才能都受益。①Ariel Cohen,“After the G-8 Summit:China and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Vol.4,No.3,2006,pp.51-64.很多学者都与科恩一样强调了经济合作对上合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中俄应加强政策协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利益摩擦,在上合框架内继续扩大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协调好上合组织与俄主导的“关税同盟”、“欧亚经济共同体”组织进行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使这些机制能在地区多元经济格局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是中俄安全合作的重要前提和面临的共同任务。新形势下中俄要更加关注中亚的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全方位的扎实合作推进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进程的良性发展,确保地区形势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三)注意化解中俄之间的矛盾,不能让第三方利用,从而影响中亚稳定大局和中俄两国的利益

不可否认,中国在中亚地区经济影响力不断增长,削弱了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力。从2009年起,从中亚国家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就已投入运营。中国还在建设中国西部至西欧的公路及泛亚铁路。通过在当地建设大型运输、能源基础设施,中国与中亚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引起俄罗斯的戒心。俄通过统合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开始反击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但是中国对俄的经济挑战不具有政治性,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是在中俄关系的框架下进行的,在中亚地区重大问题上中国实际上扮演着俄罗斯配合者的角色。中国在中亚的利益诉求是弹性和局部的,不以谋取地区事务主导权为目的,不会对俄罗斯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而且从最基本的地缘政治智慧来看,中国当然不会让自己腹背受敌。

中俄拥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且俄对中亚国家拥有传统影响力,俄只可引为友,不可为敌。①方亮:须审慎对待的中俄关系,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5847尤其在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我国东部形势吃紧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化解中俄矛盾,切不可让第三方利用,从而损害我国在中亚的利益,对我国西部安全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而对俄罗斯来说,虽然对中国在中亚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不满,但美国从阿富汗撤出后,美国军事力量在中亚的集结才是对俄最大的威胁,是俄必须首要防范的,因此俄必定也要注意处理中俄在中亚的矛盾,不让中俄在中亚的竞争影响俄战略的全局。加强两国在中亚的相互理解、信任、协调与合作,已成为该地区整体互信与和谐的关键。

(四)利用上合组织内部机制,有效化解中俄在经济、能源方面的摩擦

对于矛盾,有效且固定的调解平台是缓解并解决矛盾的重要支撑。就此而言,上合组织无疑是缓解中俄在经济、能源方面摩擦的重要平台。上合组织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的生成和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而这也与摩擦的调解息息相关。

相互制约机制对解决经济合作离心问题具有促进作用。中俄的经济合作是紧密联系的,这是两国在经济领域中实施制约机制的前提。在两国的合作中,经贸合作是重点,而这一合作的机制保障便是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通过这一会议,中国可以通过谈判、多边对话等活动加强俄在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中的向心力,这是其他不定期的会议和没有组织保障的机制所不能做到的。

相互制约机制对能源合作的促进作用。上合组织实行一国一票制,国与国之间地位平等,这为中俄在能源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投票机制的保障。在双方就能源价格、管道建设等问题发生分歧时,谈判任何一方可以转而先与组织内其他中亚石油国家谈判,共同制约谈判对方的不合理要求。这种制约方式的作用从2006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管道谈判对中俄石油谈判施加的影响中便可看出,而传达这两个谈判信息的中间机构便是上合组织。②《中俄石油管线谈判迂回曲折,泰纳线一期先进中国》,人民网2006年1月11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42773/4018211.html中国应利用好上合组织的内部机制,力图有效化解中俄在经济、能源方面的摩擦。

2014美国撤军在即,中亚地区本已脆弱的安全形势将面临严峻考验。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是中俄最重要的战略考量。新形势下,中俄两国必须放下对彼此的猜疑、坦诚相待、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这不仅对于中亚的和平稳定繁荣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中俄两国政治、安全、经济利益也都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面向中亚地区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