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考
2014-08-15王智德
王智德
(开远市农技推广中心,云南 开远 661600)
1 发展现状
1.1 龙头企业
为了充分发挥开远市资源优势,积极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如:从事种植业的永禄公司是开远市唯一的台湾外资企业,以番茄种子生产及花卉产业为主,其番茄种子主要销往美国,花卉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地。公司现有基地面积3.47hm2,资产总额778.9万元,年销售收入427.24万元,年利税58.19万元,带动农户500户。振东林果场是果树种植龙头企业,种植基地面积333.33hm2,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带动农户508户;种植龙眼、杨梅各3万株,枇杷2万株,蜜桃4万株,李子1万株,以及芒果、柑橘、柚子、枣子、杨桃、板栗等温带、亚热带、热带果树20多个种类、120多个品种。开远市三鼎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特色农业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绿化苗木、名优果苗、农业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公司。基地面积173.33hm2,基地辐射规模面积253.33hm2,带动农户269户。东洪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开远市果树种植龙头企业,现有冬桃基地66.67hm2,年销售额130万元。卧龙谷荣祥优质米加工厂是开远市的优质米加工龙头企业,主要以本地生产的优质稻谷为原料,生产加工高品质的优质精米,可日产精米12t,年销售收入650万元,带动农户1113户。开远市北郊宗岳苗场主要从事绿化苗木培植及销售,现有基地面积4.67hm2,资产总额100万元,年销售额40万元,年利润15万元。红河彤瑞园林花卉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鲜切花生产,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现有基地面积4.67hm2,资产总额500万元,年销售额159.89万元。
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带动产业发展
开远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涉及农产品经营型、技术服务型、劳动力中介型等农民经纪人70人,会员2384名。主要为蔬菜类、水果类和苗木花卉类,每年交易额1375万元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例如:开远市红岭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组织引种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面积13.33hm2成功后,2014年推广丽薯6号马铃薯新品种1333.33hm2多。2013年在开远市红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推广应用马铃薯集成配套技术,种植冬马铃薯760.03hm2,亩产 2564.19kg,比上年亩增 392.38kg,增长18.1%,示范区总产比上年增6710.09t,按上市期市场综合价3.50元/计,新增产值2348.5万元。
2 存在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与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要求和产业化发达地区相比,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都比较弱,龙头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二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三是品牌意识差。开远市的许多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有较好的品质和特色,但其品牌不响,知名度不高。四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6%,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行业协会大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五是龙头企业融资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贷款难,资金筹措难,严重制约了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六是中低产田改造经费不足,如何让热区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提高有限耕地的产出率,充分挖掘耕地生产潜力,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化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 建议
1)扶优扶强,继续坚持“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思想,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
2)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拧紧产业链条。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推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价格协商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进行攻关,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系列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包装,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特色名牌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鼓励龙头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改变农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现状,不断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无害化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5)着力开拓培育市场,健全市场网络体系。一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切实转变各级领导就生产抓生产的做法,把眼光从过去只盯在资源上转移到资源与市场的结合上,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完善市场网络体系,扩大农产品流通。二是抓好市场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和农村小乡镇建设,加大产地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三是建立以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为主体,覆盖市、乡(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市、乡及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和农产品经营大户提供信息服务。
6)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应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依托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要借助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培育一批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结合“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的实施,发挥热区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三是逐步完善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发挥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作用。大力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专业农民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合作经营,提高农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组织生产和销售,推进农业产业化。四是健全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深化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规范农产品市场管理,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有序,大力培养、培训农民自己的营销组织。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农业生产,制定和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要围绕已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市场化建设,制定产品标准、创建品牌、找出卖点、促进营销。六是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和农田水利建设,完善配套田间灌排工程,使之灌排自如,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实现旱涝保收,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销售效益,实施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和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七是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推广培训工作,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加大科研成果应用力度,加快科技型农业发展,整合各种有效的科技资源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科技推广,扩大农村适用技术的覆盖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