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调整山区半山区产业结构的思考

2014-08-15李明丽

云南农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山区农民农业

李明丽

(元谋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云南 元谋 651300)

1 发展现状

元谋县山区半山区面积12.27万hm2,占总面积的 60.7%(海拔 1351~1700 m的温热丘陵半山区,海拔1701~2000 m的温暖山区、海拔2001~2835 m的温凉高山区)。根据农业区划,全县山区半山区涉及10个乡镇48个村委会377个村民小组71 302人,耕地6520.67 hm2,大部分坐落在高山或丘陵地区,区位优势差、交通不方便、水利条件差、信息闭塞、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差、农民技能低、生产生活条件简陋,贫困程度深,“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消费观念仍然存在,经营方式单一、狭小、不成规模。2012年,元谋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26元,热坝区以元马镇、黄瓜园镇为例,分别达8251元和7565元。而山区以姜驿乡、凉山乡为例,分别达4194元和4265元,农民资金积累少。如果不加快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山坝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将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2 存在问题

2.1 传统种植普遍

由于山区半山区土地瘠薄、耕地资源分散,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加之退耕还林实施后可用土地有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生产状态,山区半山区农民仍然进行传统种植。

2.2 产业发展薄弱

山区群众对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意识淡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农业产业收入占有份额很低,畜牧产业收入高。对山区半山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宣传和组织引导力度不够,主导产业发展薄弱。

2.3 资金投入不多

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少是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缓慢的主要原因。多年来,按照提升绿色产业、抓好“三化三区”建设的思路,将大部分项目及资金投向热坝区,忽视了对山区半山区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

2.4 农民技能偏低

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技能培训,没有一技之长,掌握不了一些农业及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不开,劳务输出人员中技能型人才也极少,大多数从事强体力、高难度、多危险、低收入的苦力劳动,挣的“血汗钱”,劳务增收潜力不大。

2.5 思想观念落后

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山区半山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障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一些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2.6 基础设施脆弱

由于山区半山区受所处地理条件限制,虽然县、乡(镇)党委政府投入一定扶贫资金,但农田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农业招商引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3 发展措施

3.1 科学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要根据山区半山区山多地广,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的特点,在认真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优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区域上,重点发展传统产区,统筹兼顾次产区和一般产区;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连片种植和零星分散种植相结合,鼓励农户在适宜的田间地头、荒山荒坡大力发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

3.2 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要积极围绕水源、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建设等开展工作,兴建小水窖、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新建工程。加强产业基地、示范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培植力度,配套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依托通达通畅工程、节水灌溉、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农业机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建设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全县山区半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3 培植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要结合山区半山区气候特点,培植好粮食生产(水稻、玉米、麦类三大作物为主和蚕豆、马铃薯、高粱、各种杂豆等杂粮为辅)、特色林果(核桃、小枣、花椒、木本油料)、特色养殖(猪、牛、羊、驴、禽等为主)、现代烟草、绿色蔬菜(香葱、米葱、青豌豆、青蚕豆、反季白菜、马铃薯、萝卜等)、良种繁育(内销主要做好菜豆、洋葱、杂交番茄、无筋豆、大豆和豇豆等,外销主要依托外地客商繁种,做好青笋、花菜、番茄、香葱、春播豇豆、芹菜等繁制种,经济林果种苗繁殖基地建设)、森林野生菌开发共7大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3.4 抓好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

要以提升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强山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外出就业致富的能力,让更多的农民从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挖掘劳务增收潜力,提高山区半山区农民劳务收入水平。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把有序输出与返乡创业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引导一批外出务工能人带回资金、技术返乡创业,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

3.5 强化项目支持,加强招商引资

要规范农业项目管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主要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招商,使客商投入资金支持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

3.6 强化科技支撑,典型示范带动

一要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切实解决特色农业发展关键性技术问题。二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药肥的研发,大力开展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集成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三要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监控,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开展联防联治。四要结合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对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技推广专业队伍和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五要积极打造山区半山区产业示范典型,做好青豌豆、米葱、烟草、花椒、核桃等连片示范区建设,带动元谋县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

3.7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林牧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全县山区半山区农民提供快捷、有效的产、供、销信息服务,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有效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信息支农、信息惠农、信息富农”目标。

3.8 创新组织方式,发展经济合作组织

一要抓好香葱、青豌豆、核桃、柑橘、桃、花椒等种植专业村创建。二要抓好专业合作组织创建,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使之充分发挥上联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下联农户和企业,中间联市场的重要纽带作用。三要抓好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实现特色产业“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3.9 完善扶持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要对农业综合开发、基本烟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以工代赈、山区小康水利、扶贫整村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贷款等项目进行统筹整合,优先安排用于山区产业发展。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山区涉农产业发展领域的信贷支持。要引导投劳筹资,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的积极性。要加强山区半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督查,签订山区半山区特色产业发展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年终考核,确保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猜你喜欢

山区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