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甘蔗间套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14-08-15陈德珍
陈德珍
(文山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文山 663000)
新植甘蔗地间套种大豆主要是利用甘蔗蔗行较宽,苗期行间地面裸露时间长且密度小的时间和空间优势,以达到大豆与甘蔗互利共存,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的有效模式。大豆与甘蔗间套种,层次结构镶嵌,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合成效果,充分利用不同物种生长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使之互为补充,从而促进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使农业生物间得以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抑制了有害生物的发生,促进主体作物甘蔗早生快发,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和中耕除草次数而降低种植成本,增加收入,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文山市经作站于2009年开始探索新植甘蔗地间套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到2012年,该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大面积生产中,并实现大面积每亩增收大豆50 kg以上,亩增收350元以上(按市场价7元/kg计),新植甘蔗亩产6000 kg。
1 品种选择
1.1 甘蔗
选择植株直立,株形紧凑,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较快的高产高糖品种,如园林1号、新台糖20号、1号等。
1.2 大豆
要求选择适宜文山市甘蔗种植区种植的整齐一致、早熟、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如中品661、文豆1号等。
2 蔗地选择
间套大豆蔗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砂壤土;要求精细整地,达到深耕、细耙、平整的标准。
3 选种及种子处理
3.1 甘蔗砍种
甘蔗砍种时应选择无混杂、无病虫害、蔗芽好的蔗茎;分段砍种时,应将死芽、坏芽和无芽的节段去除。冬春植蔗,土壤偏潮湿地块种植的,要剥除蔗叶和叶鞘,种茎节段应砍短一些,每节段3~4个蔗芽,以利于出苗;土壤干燥地块种植的,可不剥除叶鞘,砍长一些,每节段蔗种5~7个蔗芽,以利于抗旱保出苗。
砍种时应把种茎平放在稳固的木墩上,用锋利的菜刀或砍刀,一刀砍断,蔗种切面不能砍成斜面,不要砍裂,以减少病菌侵蚀感染,减少茎种水分散失;蔗种节段应将芽上端的节间砍短一些,约占蔗节间的1/3,芽下端的节间砍长一些,约占蔗节间的2/3,这是因为种茎发根前,芽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是靠芽下端的茎节间储存的营养供给。
3.2 甘蔗浸种
甘蔗浸种可促进酶的活动,加快蔗种内蔗糖水解成葡萄糖,供蔗种萌芽生展,提高萌芽率。通常情况下,冬春植蔗可用5%的石灰水(即:按0.5 kg石灰对50 kg水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浸蘸蔗种两头的砍口,或者多菌灵(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水)浸蔗种,以达到消毒、杀菌、催芽、提高出苗率的作用。
3.3 大豆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好的大豆种子要求做到无杂粒、病粒、秕粒、虫蛀粒。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前将选好的大豆种晾晒2~3 d。晒种要做到薄晒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暴晒,造成种皮破裂面导致病菌侵染。
4 适时播种
冬春植甘蔗按甘蔗种植的时间要求进行种植,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下旬。
5 合理密植
5.1 甘蔗
合理密植既要考虑蔗区的自然条件,又要结合甘蔗品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合理的行距和下芽量。种植方式统一采用宽窄行规范种植,宽行行距90~110 cm,窄行行距70 cm。10月至次年3月种植的甘蔗,一定要采用地膜覆盖。
在无灌溉条件且较贫瘠的旱地,出苗率低,个体生长量不足,甘蔗生长的群体和个体得不到充分发挥,应考虑适当密植,争取更多的有效茎取得高产,行距90 cm的,每亩下芽量8000芽左右;水田和肥地可适当稀植,利用水肥条件优势获得高产,行距110 cm的每亩下芽量7000芽为宜。对分蘖性强的品种(如:园林1号),可适当减少下种量;对分蘖性弱的品种(如:新台糖1号),可适当增加下种量。
一般情况下,蔗种采用双行接顶(摆两行、首尾紧紧相连)的方式摆放,蔗种要紧贴沟底板土土面,充分利用毛细管水,以提高种苗的萌发率;芽向两侧,即应摆放成左右芽,以利于苗齐、苗匀,不能摆成天地芽,因为朝地方向的芽出土慢。
5.2 大豆
大豆间套种在甘蔗的大行间,每个甘蔗大行间套种2行大豆,采用条播。大豆株行距20 cm×40 cm,每塘播种 2~3 粒,每亩用种量 2~3 kg。
6 施足底肥
6.1 甘蔗
甘蔗下种后,每亩施甘蔗专用底肥1包(40 kg),有条件的每亩配施1000~1500 kg农家肥,效果更好。
6.2 大豆
大豆每亩施用复合肥 (N∶P∶K=15∶15∶15)15 kg或尿素 5 kg、普钙 25 kg、硫酸钾 5 kg、硼砂 1 kg、地虫灵0.5 kg,肥料于播种前施入播种沟(塘)内,注意化肥不能与种子接触。
7 加强大豆中耕管理
7.1 苗期管理
苗期出苗后及时调查苗情,发现缺苗时及时浸种浇水补种,确保全苗。苗期应在全苗的基础上促早发、育壮苗、促分枝。对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田块,可在豆苗4~6片真叶时,于晴天上午摘除植株生长点,或者在5~8片真叶时采用多效唑、缩节安等控制大豆的徒长,提高有效荚数和籽粒的饱满度。到花荚期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有利于甘蔗和大豆植株健康生长。
7.2 叶面喷施钼酸铵
为提高大豆产量,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期各喷施1次钼酸铵+磷酸二氢钾+尿素。用量为54.3%的钼酸铵10 g+磷酸二氢钾150 g+尿素300 g。钼酸铵也可用来拌种和作基肥。
7.3 大豆病害防治
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豆常见病害有:纹枯病、叶锈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花叶病等。防治方法主要是以防为主,即采用农业防治,如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特别是实行合理轮作换茬等措施。防治药剂主要有杀毒矾、农用链霉素、粉锈宁等。
7.4 大豆虫害的防治
播种7~10 d后用菊酯类农药加50%辛硫磷每亩用量50~70 mL,稀释为1000倍液后作叶面喷雾防治豆秆蝇和潜叶蝇。对大豆卷叶螟的防治,当豆叶有少数卷叶时要及时亩用1%阿维菌素乳油或2.5%敌杀死15~2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防治豆荚螟在末花期间进行,每亩用20%三唑磷100~150 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 g防治。大豆进入鼓粒期应注意田间鼠害防治。
8 适时收获,及时培土
当大豆豆荚有90%的变黄时,即可收获,并在收获时,揭除甘蔗地膜,进行中耕培土,把大豆茎、叶还田,同时每亩施20 kg尿素、20 kg普钙,进行小培土,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又促进甘蔗生长。以后甘蔗生产管理与大田管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