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山县玉米高产创建成果及经验

2014-08-15梁昌禹

云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砚山县亩产抗旱

梁昌禹

(砚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砚山663100)

2013 年是砚山县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第六年,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过程,特别是遇上历史罕见的连续干旱,玉米高产创建经历了诸多因素的考验,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

1 高产创建成效

2013 年,在省州专家的指导下,砚山县各级党委政府对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加强了领导,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深化“一增四改”关键技术,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科技人员的努力和示范区农民的积极配合,砚山县共完成玉米高产创建示范7片5227.5 hm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7片4666.7 hm2任务。其中农业部下达平远镇整建制推进2000 hm2,完成2336.13 hm2,农业厅下达万亩片2片1333.3 hm2,完成1470 hm2,县级自筹配套2片1421.3 hm2。分布8乡镇31个村民委124个寨子13113个农户。收获期间,县农科局严格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测产验收办法要求,组织县内技术骨干,在进行理论和实地测产基础上,由州农业局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田间实地抽测。州县二级测产结果相近,综合累计加权平均亩产为546.8 kg,比非示范区亩增产57.8 kg,增11.8%,新增玉米总产453.3万kg。其中平远整建制推进平均亩产580.4 kg,比非示范区亩增产77.8 kg,省级示范片平均亩产623.3 kg,比非示范区亩增53.2 kg,县级自办示范片平均亩产546.8 kg,比非示范区亩增33.7 kg。

2 高产创建回顾

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和气候变化,大量的耕地已实行 “水改旱”,玉米种植面积从六年前的1.86万hm2上升到2012年的2.93万hm2,粮食生产结构产生了改变。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粮食高产创建”为增粮行动重要措施,把2008年作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当年砚山县实施农业部下达玉米高产创建示范1片666.7 hm2,当年按照“678”指标建成“百千万亩”不同层次标准,在平远镇蒲草村完成674.2 hm2,实现万亩区平均亩产643.5 kg,比非示范区亩增产152.3 kg,增31.7%,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达720.4 kg,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达803.5 kg,成为有史以来百亩、千亩、万亩连片平均亩产新纪录。

当年州县行政领导和技术部门都非常重视,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量倾斜,共抽出县内10多名技术骨干和州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共20人组成工作组,从备耕到栽、到收,长期蹲点组织发动技术指导,在万亩连片示范中完成200 hm2余玉米地膜覆盖展示,示范样板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高度评价。全省农业生产现场会在砚山召开,组织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现场观摩会。

从2009年开始,示范片和面积逐渐加大,到2013年止,仅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共实施了37个万亩片,面积达2.64万hm2,六年加权平均亩产达到533.2 kg,比非示范区高产田亩增产87.76 kg,增19.7%,比全县平均水平亩增产将近200 kg,累计增加总产3143.44万kg。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无论从组织管理上,还是技术措施上,都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教育与提高过程,特别是遇上2009年至2012年60年不遇旱情的4年连旱经历,更加考验了组织上、技术上的应对能力。面对示范任务逐年加大,从万亩示范片到平远整乡推进,旱情连年袭来,缺乏抗旱高产栽培经验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抗灾减灾作用,为确保示范区有质量有带动,让全县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有可学可照的效果。这六年,是一个考验过程,更是一个学习教育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产优质接班品种有新希望。从选择高产优质品种入手,示范区遍布全县,平远坝子是玉米主产区,该地区是云南省典型的少雨干旱区,凡能进入这个地区的主栽品种,就是砚山县的代表品种,实施高产创建示范之前的主栽品种是“路单8号”,这个品种属于优质稳产型品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但是大田亩产很难突破600 kg,不能适应当时高产指标,加之推广应用已有十多年,优势有所下降,于是在省农科院粮作所的支持下,重点选择了“云瑞”系列品种为主要对象,以接替“路单8号”主栽品种。通过连年的筛选试验,“云瑞88”、“云瑞6号”二个品种高产优质兼备,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大面积平均亩产可突破600 kg,高产田块可接近800 kg,是新一轮主栽品种的希望,近年来通过示范带动,在全县推广应用已接近6666.7 hm2。

2)规范化种植增加密度有新进步。传统种植方式是等行种植,通过多次多点调查亩株数只有3000株左右,而且间套瓜豆的多,净种田也不足4000株,不符合农业部提出的“一增四改”要求。从2010年改为宽窄行 “942”(90cm×40cm×20cm≈5000株)单株密植,由于直播方式受种种原因影响造成缺塘缺苗,单株留苗实际也只能达到4500株以上,比传统种植密度增加500~1000株,产量比传统种植增加100 kg以上,实施结果虽然穗型比传统稀植小一些,但亩产量提高,老百姓也接受了,因此规范化“942”种植模式成为现时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得到了示范推广的认同。

3)地膜覆盖有新突破。玉米地膜覆盖,传统种植只在冬季低温情况应用,正季(春播)高温多湿、玉米植株高大,薄膜覆盖对中耕培土有困难,不培土会不会带来倒伏风险,是当时科技人员争论的焦点。第一年在蒲草村示范区连片展示200 hm2玉米地膜覆盖,由于现代杂交种根系盘地比较深固,未出现因不培土而造成连根倒伏现象,成为正季玉米大面积地膜覆盖的首创,抗旱效果显著,为后来实行玉米地膜覆盖抗旱减灾提供了依据,比露地栽培亩增产70kg以上。同时,针对平远地区人少地多,粮食比较效益低,大量劳动力不愿投入在玉米覆膜上,推广难度大,我们又改变了覆膜方法,制造简易覆膜机代替人工传统盖膜,结合“膜侧”栽培技术,节省了膜内挖穴点种和破膜放苗工序,提高了覆膜栽培工效,集雨保墒效果更显著,推进了玉米地膜覆盖进程,提高了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效果。

4)抗旱高产栽培有新经验。主产玉米的平远街是典型的少雨干旱地区,加之近年来气候多变,旱情日趋严重,第一次透地雨来临时间、降雨量已不正常,第一次透地雨与第二次降雨间隔时间长,近年来达30~60d,严重影响出苗后的小苗生长,加之该地区土壤蒸发量大,雨后的有效播种时间只有3d,过后就严重影响出苗率。大面积集中连片示范,技术人员的田间指导力量有限,统一规范化种植、统一时间播种很难指导监督到位,传统种植方法还有优势,可能造成“五花八门”种植方式,严重影响示范质量。从2010年开始进行“三干”播种试验,获得了成功。2012年以来,平远地区上万亩的连片示范,完全实行干播等雨办法,就是按常年第一次透地雨来临之前的20d左右,提前覆盖薄膜和“三干”播种等雨,确保了规模性、规范性示范效果。

5)机械化服务有新内容。平远坝子区是人少地多的乡镇,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传统犁具既不规范又不能调整,不适应新设计的宽窄行“942”种植模式,针对这一情况自行设计加工,在大型旋耕机后加挂可调距的犁具,手扶拖拉机牵引简易覆膜机,充分利用现有机械,拓宽多功能服务,既实现了规范化种植和覆膜,又提高了工效。由于播种机价格贵,作业时间短,机手难以购买,为鼓励机手购买玉米播种机,以确保他们有一定作业面积和收入,在示范区一律使用机播。从2012年开始,在平远镇的大新、回龙动员机手购买6台播种机,结合“三干”播种技术,使大面积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推进了一步。

3 成功经验与启示

1)领导重视支持,资源供给才有保证。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人力、物力等资源就有保证;有精干又负责任的技术队伍,技术指导才有保证;有良好的群众配合,才能实行统一行动,统一规范,示范才会有质量,才会有示范带动力。

2)粮食安全形势教育,农民种粮才有积极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是现实,家庭粮食自给观念已淡薄,“只要有钱就能买粮”的观念比较突出。通过宣传教育,重新树立“家中有粮心不慌”思想,从大局出发,为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种粮责任感,大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办好示范样板的重要力量。

3)集成技术环环相扣,高产才有保障。高产创建的主要目标是高产,是集成技术的综合应用,涉及到各个专业技术环节,只有良种良法的密切配合,环环相扣,才可能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一增四改”关键技术,创建高产目标。

4)技术改革创新,节本增效才有希望。农业部提出的玉米“一增四改”是全国共性的关键技术,对于一个具体的地区来说应该有深化改革才能适用,广集品种资源,不断筛选新的高产优质良种,改变传统稀播为密植,探索抗旱栽培保墒保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艺农机紧密结合等,都要针对当地实际进行改革创新。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形成了以“云瑞”系列品种为新良种,以宽窄行“942”为种植模式,以“三干”播种和地膜覆盖为抗旱栽培新技术,以专用肥为科学施肥基础,以机械化为规范化种植保证,才能真正起到节本增效效果。

5)提高技术服务到位率,示范带动才有力。良好的方案制定以后,技术能否落实到田间关键在技术服务到位率,在于技术指导员的责任感。举办的示范活动是否有带动性,关键在样板质量,样板质量关键在技术员水平和责任,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有可见可学的样子才能真正有带动力量。

4 工作设想与建议

1)地方领导要形成长期忧患意识,决不放松对粮食生产的领导,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选用什么题目,都必须长期不懈地重视粮食生产。

2)深化集成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气候的异常变化对高产栽培有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高产量,对于技术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今后的努力方向应该是耐旱高产品种的选择,抗旱栽培方法、机械化的应用,特别是玉米主产区在晒场有限的条件下,机收与烘干技术的配套,是促进机械全程服务的关键。

3)稳定技术队伍,提升公益服务能力。经济与粮食不能协同发展,将会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仅靠现有的土地和过时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消费需要,以科技为支撑,发挥科技增粮作用越来越重要,稳定技术队伍,确保粮食生产科技力量,提升公益服务能力,杜绝乱撤乱用科技人员,科技增粮才有保障。

猜你喜欢

砚山县亩产抗旱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孩子幸福——记砚山县民族中学校长余玲
民族团结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云南砚山县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