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锰缺乏症的病因、症状与诊断
2014-08-15丁海滨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
丁海滨 (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
锰缺乏症是因饲料中锰含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营养缺乏病,临床上以禽骨骼畸形、繁殖机能障碍及新生畜运动失调为特征。各种动物均可发病,畜禽表现为骨骼短粗,多呈地方性流行。
1 病因分析
原发性锰缺乏症是因饲料锰含量不足引起,饲料锰与土壤锰水平密切相关,砂土和泥炭土含锰不足,呈地方流行性。当土壤锰含量低于3毫克/千克,活性锰低于0.1毫克/千克,即可视为锰缺乏。我国缺锰土壤多分布于北方地区,主要是质地较松的石灰性土壤,因为土壤pH值大于6.5,锰以高价状态存在,不易被植物吸收。当饲料锰低于20毫克/千克时,母牛不发情,受胎率降低,公牛精液质量降低。动物对锰的需要量,牛20毫克/千克,绵山羊20~40毫克/千克,猪20毫克/千克。鸡的需要量变化较大,饲料含锰30~35毫克/千克,可保证蛋鸡良好的体况和高产蛋量,要保持蛋壳品质,日粮锰含量应为50~60毫克/千克。日粮中含锰10~15毫克/千克,足以维持犊牛正常生长,但要满足繁殖和泌乳的需要,日粮锰含量应在30毫克/千克以上。各种植物中锰含量相差很大。大多数植物锰含量在100~800毫克/千克之间,如小麦、燕麦、麸皮、米糠等能满足动物生长需要。但是,玉米、大麦、大豆含锰很低,禽若以上述植物作为基础日粮可引起锰缺乏或锰不足。饲料中胆碱、烟酸、生物素及核黄素、钴胺素、维生素D等不足,机体对锰的需要量增多。
继发性锰缺乏,饲料中钙、磷、铁、钴元素可影响锰的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磷酸钙含量过高,可影响肠道对锰的吸收,用含钙3%~6%的日粮饲喂蛋鸡,可明显降低组织器官、蛋及子代雏鸡体内锰的含量。锰与铁、钴在肠道内有共同的吸收部位,饲料中铁和钴含量过高,可竞争性地抑制锰的吸收。
2 发病机理
锰是精氨酸酶、丙酮酸羧化酶、醛缩酶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并参与三羧酸循环反应系统中许多酶的活化过程,因此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内分泌机能必不可少。锰还是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与体内自由基清除关系密切。锰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因而,锰是正常骨骼形成所必需的元素。锰与粘多糖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的活性有关。锰缺乏时粘多糖合成障碍,软骨生长受阻,骨骼变形。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原料,锰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二羟甲戊酸激酶的激活剂。锰缺乏时,该酶活性降低,胆固醇合成受阻,影响性激素的合成。
3 临床症状
动物锰缺乏表现为生长受阻,骨路短粗,骨重量正常,腱容易从骨沟内滑脱,形成滑腱症。动物缺锰常引起繁殖机能障碍,母畜不发情,不排卵,公畜精子密度下降,精子活力减退。母鸡产蛋量减少,鸡胚易死亡等特征。雏鸡软骨生成有缺陷,关节肥大。主要是胫、跗关节肥大,胫骨拧曲或弯曲,长骨增厚、变短、变粗。雏鸡懒于运动,强迫运动时,呈跗关节着地,并很快死亡。有些鸡胫骨、翅骨短粗,下颌骨缩短,呈鹦鹉喙,球形头。关节肿大和畸形的发病率达30%~40%。两肢患病者,站立时腿变形,一肢患病者,病肢短,悬垂,健肢着地。刚出壳鸡还显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呈观星姿势。
重型鸡比轻型鸡更易患锰缺乏症。轻度缺锰鸡呈现典型的短腿、短翅、短身躯。成年母鸡缺锰时,产蛋量减少,蛋受精率下降,鸡胚常于孵化至第20、21天死亡,死胚软骨发育不良,腿短粗,翅、喙短小,头圆肚大。75%鸡胚出现水肿,鸡蛋中锰含量降低。育成雏受惊吓时,可表现神经症状,如惊厥,头向下、向上,甚至扭转向背部或勾入腹下,其可以正常生长至成熟,但运动不稳,出现不可逆的步伐紊乱,其与前庭平衡系统受损及耳石生成有关,蛋壳易碎。
雏鸭缺锰时,8~20日龄鸭最易出现临床症状。病鸭有胫跗关节肿大,胫骨远端和跖骨近端扭转或弯曲。患鸭跛行,最后腓肠肌腱从踝部脱落,患肢完全残废,最终因采食困难而死。
4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即可确诊。如母鸡繁殖机能下降,骨骼变形、短粗,有滑腱表现,但骨髓灰分重量不变。幼雏常有关节肿大,骨骼变形等特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饲料锰常低于40毫克/千克,但应同时考虑钙、磷、铁的含量。测定土壤锰时,应注意土壤pH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