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道路常见病害种类与养护措施

2014-08-15景权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养护市政病害

景权

摘 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道路功效的日益加大,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城镇道路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再加上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养护成为关键一步。介绍了太原市市政道路的常见病害,并结合当前路面情况,提出有关养护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病害;养护;市政

中图分类号:U4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070-02

1 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

随着太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增大,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城市道路和公路一样,其路面使用性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城市道路竣工通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很多路面会出现病害,而且形式多样,甚至通车当年就发生了病害,使得正常大修期提前,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加了养护资金的投入。市政道路路面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对城市道路路面进行养护和保养,不让病害侵蚀道路,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

对此,本文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1 裂缝类病害

沥青路面随着投入运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路面裂缝病害,主要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龟裂三种。

纵向裂缝主要是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形成原因通常是由于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连接不牢固,半填半挖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基层和面层施工时,纵向接缝的接茬未能妥善处理。

横向裂缝包括路面的温度裂缝和反射裂缝,造成原因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使路面发生疲劳裂缝。这种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随时间造成沥青老化,使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沥青的收缩拉力超过极限抗拉强度。

龟裂是指路面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应力一直处于交替变化状态,当荷载超过沥青的结构强度,沥青路面就会产生龟裂。一旦产生龟裂,道路的承载力下降比较明显,甚至会损坏大面积的路面。龟裂有轻、中、重3种程度,轻的裂缝缝细、无散落、无变形;中的裂缝明显、缝隙较宽、有轻度变形;重的缝隙宽、裂块破碎、变形明显。龟裂产生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源于路面本身,基层施工质量差、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浸入的雨水滞留在面层中等,这些都会产生局部离析,路面表层出现龟裂;外因是交通量大,在超载和高频率动载的作用下,路表弯沉和结构层应力显著增加,造成路面龟裂。

1.2 路面松散类病害

路面松散类危害主要分为沥青路面坑槽和沥青路面松散两种情况。

路面坑槽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分为轻、重两种,轻的面积<1 m2,坑深<25 mm;重的面积>1 m2,坑深>25 mm。主要原因是面层龟裂形成后,未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另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也会产生坑槽。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黏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m2以上。松散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一般表现为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粗细集料散失起砂、路面磨损、路表粗麻和表层剥落等,如果不及时治理,会从路表面向下形成坑槽。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沥青质量不佳或是在施工中偷工减料沥青含量偏少,使混合料的黏结力不足,在车载作用下开成松散;②集料质量差,使集料与沥青的黏结力不足;③混合料拌和时温度过高,拌和时间过长,使沥青老化,失去黏结力。

1.3 路面变形类的病害

常见的沥青路面变形病害有路面沉陷、车辙和拥抱等。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路面沉降主要是由路基变形引起的,路基坍塌或者路基在施工中的软基处理不当,造成基层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路面变形。

车辙是路面沿着车轮轨迹方向出现的较大的路面变形,在道路转弯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它的变形深度一般在20 mm左右,分轻、重两种,轻的深度<25 mm,重的深度>25 mm。其产生原因是路面结构层和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累积永久变形。

拥包是指沥青路面出现的局部隆起,其成因主要有:①施工质量导致路面上下层黏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②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③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沥青面层混合料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聚积形成拥包。

目前,太原市的交通流量剧增,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重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加快了道路老化,增加了路面的磨损和破坏程度。

2 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养护手段

沥青路面的维修应该以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早期,就要及时采取预防性维修,把病害隐患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止“小病拖大、贻误病情”。

2.1 灌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和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灌缝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灌缝前,要使用吹风机和铁钩把裂缝中的杂物、灰尘清除干净;②热沥青加温时,温度要达到130 ℃以上,保持其良好的流动性;③灌注完成后,要在沥青冷却至60 ℃左右、仍具可塑性时,用铁铲铲除表面多余沥青,以防污染路面。

2.2 就地热补

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例如裂缝、坑槽、松散、龟裂和拥包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以往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就地热补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热烘有病害路面时,要待温度达到100 ℃以上,才能开始作业;②要用铁耙将有病害路面表面耙松,并铲除表面大集料,以保证修补效果;③添加新料后,要梳抖均匀、碾压密实。

2.3 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2.4 路面再生密封

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分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以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中的油分,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和路面性能。

2.5 沥青罩面

与高速公路不同,城市道路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和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沥青罩面。

3 结束语

城市道路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车辙、裂缝、松散、坑槽和脱皮等破损病害,如果及时、有效地对这些道路早期病害进行维修,既能保证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J 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编辑:李珏〕

猜你喜欢

养护市政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草坪的建设与养护的方法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
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