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08-15丁嫣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素质教育模块

丁嫣

(天津天狮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天津 301700)

由于很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其中大学的素质教育问题尤其突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95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实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理念被逐步引入高等教育界,各高校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目前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学素质教育模式主要有:一是通才教育模式;二是KAQ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教育模式;三是 SSR模式,主要是自主学习(Study independence)、课堂讨论(Seminar)、探究(Research)三种学习方法和三个学习的阶段逐层递进模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宽口径大类模式、跨学科复合型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各具特色,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局限性:第一,将课程和学科设置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少数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覆盖范围较窄;第二,素质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真正属于操作层面的内容较少;第三,已有素质教育模式较适用于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重点或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对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适用性有待商榷。

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基本上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相比,更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养成,其结果是,学生走上社会后在实际动手能力、具体的技能上虽略胜一筹,但是,在知识面的广度、与人合作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对于民办高校本身来讲,大多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上生源基础的先天不足,如果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素质教育模式,必然事倍功半。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特别提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1]

如何在借鉴普通高校素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不断创新与探索素质教育模式就成为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一、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目标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教育部在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号)中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2]

但是,由于这一目标过于笼统,导致在实践中人们按照各自理解去开展工作,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将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对照全面发展的目标,缺什么,补什么,其结果是将大学的素质教育演变成“补课教育”。二是从社会现实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这是目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点和倾向,其结果是,只考虑社会现实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却淡化素质教育的本意,甚至使素质教育的方向出现偏差。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根据“提高文化素养,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注重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又通晓人文科学知识,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此,我们确定素质教育基本目标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勇于创新、全面发展。具体任务为:以德育为先导,以全面发展为主题,以能力为核心;三个突出:突出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做”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养成性”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目标导向;四个结合:将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培养相结合,将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二、根据民办高校特点,设计出素质教育尝试性教学模块

素质教育课程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具体设置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科学与人文的一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类课程的门类繁多,不太适应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特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开始广泛运用模块教学,1993年,我国引入模块教学后,也首先运用于职业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任务式模块教学”和“能力式模块教学”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任务式模块教学”是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力式模块教学”是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

将任务式模块教学引入素质教育,其实现路径是以大学生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为载体,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把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体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最终实现“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为此,我们根据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初步设计出“思想与道德修养模块”、“科学和人文素养模块”、“审美与艺术修养模块”、“人际交往与合作模块”、“个性素质和心理品质模块”等尝试性教学模块,并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技能要求和考评要求。力争打造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较强的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平台。

在进行模块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这是模块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二是坚持以主题活动方式进行课程设计的原则,每一门素质教育课程都是以一个一个主题来开展教与学的;三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原则,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是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我们根据课程性质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全部内容分为“道德模块”、“法律模块”和“实践模块”。三个模块内包含十个专题六大实践主题的教学内容,从感受、认知、分析、把握、训练、实践等几个环节来培养学生敏锐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在实践中自觉加强道德和法律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教师们摆脱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从“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教学目标着手,设计“主题式模块”、“文体式模块”、“文史式模块”,这些模块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化和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梳理和接受语文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提供更大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三、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建立“知行合一”的养成式素质教育课堂

传统的课堂注重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记忆背诵,特点是重理性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学生以被动接受者身份参与学习,顺从接受,由于缺乏对相应知识的体验、感悟、反思、探索的过程,学生更多的只是外在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而没有达成深层的体验以及信念式的接纳,出现主客分离、知行不统一的情况。而“知行合一”的养成式素质教育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化体验式教学情境,做到目中有人、传授有方、训练有度。

首先,“知行合一”的养成式素质教育课堂是一种开放式课堂,通过课题研讨、社会调查等形式将课堂延伸到教室外、校园外,使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道德模块”中,我们围绕“感恩”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在情景下体验的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走近父母,走进社会,通过具体情景下的体验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感父母之恩、教师之恩、同学之恩、他人之恩、社会之恩、相遇之恩、相知之恩,进而感谢党和国家之恩,增强未来报效祖国的情感和责任。这样,课内所学课外有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内外结合,课堂就大了,学生的能力得以形成。

其次,这种课堂是一种问题式课堂,通过建立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学的每一个单元里,根据自己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兴趣选择研究方向,设计题目。在完成课题时,要求探究相关题目的同学组成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切磋。课题完成后,以宣讲个人论文的形式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要接受质疑,答辩。而研究成果的评价由学生参与制定标准和准则。研究式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最后,这种课堂是一种活动式课堂,就是通过课前演讲、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心,在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知识。例如,辩论会这种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因为寻找论据的过程也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同时辩论会上正反两方唇枪舌剑、旁征博引,气氛十分热烈。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形式对学生将是难得的体验。

四、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摸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素质教育考核或考试中,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确立评价体系。一是,以德为先,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二是,以能力为本,民办高校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考核的重点就不应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尺度,而应回归到考核学生全面素质、职业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轨道上来。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要从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出发,坚持“人人有才,人人成长,扬长避短,因势育才”的教育理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

为此,在评价客体上,要突破对学生单纯认知评价,改变传统笔试模式,而以能力考核为主,通过任务式、情景模仿式,注重评价个体的道德、责任、态度、情感、合作、价值观与审美观等方面内容。在评价主体上,要改变教师一元评价,构建多元支持性评价体系。例如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课内、课外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讲评,以此达到强化自身积极因素、抑制自身消极因素,提高是非观、善恶观的目的。在评价的载体上,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利用辩论、情景测试、观察、对话、问卷、判断、课堂主题发言等开放性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人际交往与合作模块”教学的考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意识强、善于互动、沟通效果好;(2)规则意识强,行为规范;(3)能准确使用各种礼仪规范很好地向他人表达友好、尊敬之意;(4)准确掌握面试、应聘技巧,表现自如,没有不当之处;(5)在活动中受到团队其他成员的认可,任务完成得好。

总之,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的行动者。二是突出“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从传承知识转变到体验知识,从记忆知识转变到运用知识,在“做”的过程中获取有效知识信息,并逐步形成自己运用知识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素养和能力。三是突出“养成性”教学目标的实现,养成性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 号)[Z].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素质教育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