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崇尚美的过程

2014-08-15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太阳美的

一、解析教学内容,让学习成为寻美之旅

面对各种文体与形式的文章,教师首先应带着审美眼光,对即将要展开教学的文本材料进行剖析,发现美、鉴赏美,并采取美的教法引导学生学习,引起共鸣。

1.欣赏语言文字中美的姿态

不管何种文章,它们的美,首先集中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上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绪情感上。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之间的各种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整齐、对称、比例、节奏等,总能让人深深沉醉和徜徉。许多语言文字既表现出了事物的形式,还具有丰富的感性形式,具有形式美的内容。例如,教材中的每一个“方块汉字”,就符合形式美的组合规律,呈现美的姿态。“森”字,叠加,许多木材组成森林,“从”字,整齐、对称,符合形式美。且汉字的声调更能带来美,每一个汉字的拼音,或雄浑厚重,或清脆悦耳,细细聆听总能带来美的享受。最美的是文本中一句句从作家心里涌出的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汇成美的大河,值得师生用心品味。“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反复诵读,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沉醉其中。

2.感悟文本内涵中美的生活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内容都涉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例如《凡尔塞宫》呈现建筑艺术的美,《一双手》呈现出劳动者心灵的美,《奇妙的克隆》呈现科学技术的美,《散步》呈现日常生活亲情的美,《我们家的男子汉》让人感到童年的美妙,《老山界》等又呈现革命斗争生活的美,让人感慨而激动。教师紧抓主题,深刻领悟文本中思想主题,同时又反观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把这些美充分剖析给学生体悟,给学生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走进文本中的自然美

美丽的风景,绮丽的画面,通过描绘、想象,使学生直接感受大自然那种清新、纯朴的气味,甚至使学生心驰神往,身临其境。教师领着学生想象画面,欣赏角色,通过语言文字,产生走进自然的期盼,使热爱自然之情蕴在胸中。

二、创生语文课堂,让课堂流溢美妙之诗

教师对文章的成分进行分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在“三维”的统领下,让课堂教学呈现美的过程。闻一多曾主张写诗要做到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三者和谐的统一,引用其写诗的观点到语文教学中来,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能践行“三个美”,那么课堂也会像一首美诗耐人寻味。

1.讲求主题鲜明、整体统一的绘画美

一节课中的学习往往不像教师预设的那样顺畅,但教师要坚持收放自如,生成有度。教师从上课导入到总结、布置作业要贯彻教学目标,各个板块也须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如一幅美的画,观众能从画上的任何一部分(一枝一叶,一山一石),感觉作者的作画目的,感知作者的思想含蕴,使整幅画无处不显示鲜明的创作主题,语文教学亦如此。

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三个太阳》时,长课短学,紧抓主题,学习简单有效。主要分以下几个板块:发散思维导“太阳”(导入),感知“太阳”理头绪(整体感知),发挥联想话“太阳”(理解中心),深入文本品“太阳”(品味语言),“太阳”意蕴化血肉(拓展提升),课外延伸扬“太阳”(作业)。围绕文眼“太阳”,整个教学设计就依它展开。从表面意思到精神实质,串成一条线索,并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渐至佳境,最终理解南极精神。

2.把握过程叠起、自然流畅的建筑美

作文要写好一件事,就必须交代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应遵循写作规律。语文课堂教学也须遵循教学规律与时间,从开始到结尾,具有建筑物从平地起,不管楼层结构变化如何,但是终究层层向上拔,最后结顶,成就辉煌建筑。而各个楼层一如课堂中的各个“板块”,层层建构,互相依托。

例如学习《我的中国心》,建筑顺序为:爱国故事导入→一读,读通读顺→二读,读出情感→三读,品味内涵→生活拓展,升华情感→自由抒写,内化情感→人文作业,课外提升。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块块连接。其中“爱国心”既是课文的主题词,也成为每一板块教学的“咏叹调”,成为教学的线索和基调,和着诗歌中的情感节拍,融情于学,是每一环节不可忽视的元素,也成为课堂建筑不断升华展示魅力的亮点。

3.感受课堂对话、音律幽雅的音乐美

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常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美妙的互动,一切都生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陶醉其中,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课堂情境中透出清新自然美。再者,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适的时间、内容的安排调控,张弛结合,具有明快的节奏感。两者和谐共生出韵律之美,使教学活动取得美妙的音乐效果。

三、发展审美能力,让课堂生活成为发现之旅

1.涵养情感,成就道德审美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极易激发学生感情,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情感交流,渗透情感教育,使大善大美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堂自悟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受到审美教育。

还是《三个太阳》的教学,紧扣文眼“太阳”,整个教学设计就围绕它展开,层层递进。从表面意思深入到精神实质,注重内化,文道统一,并串成一条线索,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渐至佳境,达到“高潮”,最终理解南极精神。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文字的涵咏和对文本价值的领悟,都讲究引导学生用心触摸,尤其是把“南极精神”通过教学的环环相扣、读写结合、内涵品味,缓缓注入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把自己思想与文本中的思想相联系,产生情感共鸣,获得理性感受,完成这篇文章对学生美的默化。

2.学会感悟,创新生活之美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发挥想象、联想能力,使学生能在感悟中进行语文美的创造,并及时把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充满情趣与快乐。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的文章围绕“人与环境”、“建筑艺术”、“江山多娇”等着力描摹了自然、艺术的魅力形象,教师可积极创设美妙的教学情境,置身于山川自然之中,与花草鱼虫为伴,通过感悟自然、热爱自然,学会热爱生活。再如许多科学类文章,《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叫三声夸克》,在教学目标设定时,构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探究场,并可组织学生做一做、试一试,激发学生科学创造,激发创新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3.审视自我,崇尚美的境界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对文本美点的发现和赏析自己的生活之间构建密切的联系,用自己的经验去印证文本的阐述,也用文本的思想反观自己的生活现实和生活境界,引导学生懂得追求美的人生。

在教学中,应善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境界的向往,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并极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品尝到成功,获得美的喜悦,甚至使精神境界超越现实。在课堂上,教师要有一种超脱的境界,带着孩子在一篇篇美文的思想中游弋、穿梭。陶渊明的“超凡脱俗”是美的境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也是美的境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更是一种生命的大美大德……篇篇文章,是颗颗美丽的珍珠。

美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甚至存在于语文教育的所有细节。我们应认真审视,努力挖掘,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自由,获得美感,完成“美”的学习,而教师也能把自己融于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徜徉其中,陶醉其中,完成“美”的语文教学过程。而这些都是语文之美,乃至生活、生命之美。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太阳美的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