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采油及集输作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控
2014-08-15刘小闪邱永祥赵静
刘小闪,邱永祥,赵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
石油开采为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提供主要原料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能源产业。石油采油及集输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正确识别及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保证安全生产、预防职业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油及集输作业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采用全密闭管道仪表自动控制工艺[1]。主要的采油及集输工艺设备有抽油机、油气分离器、游离水脱水器、注水泵、压力沉降器、缓冲罐、输油泵、加热炉、集输储罐、管线及计量装置等。工种主要包括采油工、集输工、污水工、化验工和维修工等。
采油岗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通常为石油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苯及苯系物等。采油岗接触的物理因素主要为各种泵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集输岗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通常为石油总烃、硫化氢等,接触的物理因素主要为站内各种动力噪声和振动以及加热炉产生的高温。
污水处理岗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主要为石油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接触的物理因素主要为机组运转产生的噪声及振动。
化验岗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主要为原油样品蒸馏出的石油总烃、苯及苯系物、各种杂质等。
维修岗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主要为石油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苯及苯系物,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泵及机组产生的噪声。
2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根据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备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职业卫生工作提供指导和管理;制定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现职业病的防范和控制[2]。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本单位各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明确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布点和监测周期,并由有监测资质的人员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同时向劳动者公布。
单位应每年安排聘用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尤其是接触噪声、硫化氢、一氧化碳、烃类化合物和苯系物的作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应重点关注,职业健康检查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并建立个人健康监护档案。企业应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工作场所实施改造和整治,适时调整岗位并加强个体防护。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采油及集输作业接触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为石油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苯及苯系物和噪声、振动、高温等,企业应根据危害因素产生的过程,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尽量使生产过程密闭化、管道化、自动化,并设无线监控设施,进行远程操控,减少巡检次数,降低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产生毒物的房间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法,降低毒物的浓度。在可燃气体可能泄漏的部位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时设减振垫。管道的设计与调节阀的选型应考虑到防止振动和降低噪声。
4 应急救援措施
采油及集输作业的加热炉、油气分离器等设备阀门发生泄漏以及工人在进行清罐、检修、清淤作业时,空气中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浓度可能过高,容易出现急性职业卫生事故,可能造成作业人员窒息、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在可能泄漏或易聚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为巡检人员配备便携式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报警仪;检修、清罐、清淤作业等可能涉及密闭空间作业,应按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进行;在各站场控制室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急救箱;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定期培训及演练等。
5 个体防护用品
针对不同岗位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为员工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3]。为接触毒物的工人配备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眼镜、耐油手套、防油服、劳保鞋等防护用品,为噪声岗位的工人配备防噪声耳罩。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使用,应该做好记录和考核工作。另外,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培训,督促工人自觉和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1]王晓红,李雪梅,李振义.采油作业职业危害因素的卫生学调查[J].黑龙江医学,2001(5):388.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S].
[3]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