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

2014-08-15喻新安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常态常态经济

喻新安

“新常态”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最早提出,含义是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式新常态则表现为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向创新和消费驱动式转变。

如何应对新常态,不仅是国家层面的任务,地方同样应该有所作为。地处内陆地区的河南省,人口过亿,经济总量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但以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和传统产业,经济效益低,增长质量差。今年以来,在全国及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河南成为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速同比提高的省份。2014年上半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在全国位次同比前移14位;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1%,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2.7%;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3501.06亿元,同比增长24.1%,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2.7%,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7%;现代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其中航空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6.3%、239.6%、65.8%。

一、河南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逆势增长的主要做法

河南之所以能够实现外部环境趋紧背景下的逆势增长,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坚持区域发展模式创新,实施了一系列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进而形成了新的发展红利,培育了新的发展优势。其做法主要有:

第一,跳出资源陷阱、摆脱路径依赖,持续探索内地工业化的新路子。河南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大省、重化工业大省,过去工业产值中能源原材料行业和制造业比重为八比二,路径依赖特征明显。这些年,河南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等,坚持“三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坚持产城互动,在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的同时,促进开放创新融合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环境高效治理,促进人口集中。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引导同一地域内的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载体融合发展,推进不同层级的载体互动发展、相邻地区的载体联动发展、新老载体耦合发展。

第二,完善载体、构建体系,突出强化开放带动效应。近年来,河南相继提出并积极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所谓“一个载体”,就是建设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的集聚促进生产要素的规模集聚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所谓“三个体系”,包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即按照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协调发展的城乡布局结构,引导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即重点抓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工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健全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三,增量优化、存量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河南近年来坚持通过延伸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食品、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同时针对困难行业的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协调推动骨干电解铝企业降低成本,发展深加工,帮助钢铁企业开拓市场。按照“竞争性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性最高”的要求积极做大增量,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增量的扩张、引领和带动,加快推进了转型升级步伐。

第四,强基础、增优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抗压性和可持续性。近年来,河南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主要做法包括:打造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建设,增强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中原”工程,抓好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提升互联网安全支撑能力,引进知名企业在豫布局数据基地;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三网融合等为重点,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民生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以提高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抗旱减灾能力和改善城乡生态为重点,加强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及低洼易涝区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滞洪区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第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努力推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支持省管企业股权多元和整体上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完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平台改革,探索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开展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实施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市政设施、社会事业、养老及社区服务等领域。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营改增、资源税从价计征等改革政策。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促进金融改革发展,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种金融产品,继续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挂牌转让股份,加快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支持在重点领域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探索实行租让结合、分阶段出让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实施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

二、河南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启示

第一,正确认识新常态及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对此要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和看待。新常态下会有新挑战,但也会出现新风景。“经济新常态”表明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但调整期同时也是分化期,在外部环境宽松的条件下,各个地区都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而在外部环境趋紧的调整期,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劣和抗压性很容易分化出来。世界经济史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产业、新技术和企业新宠的产生。河南的实践证明,在当下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一个区域如果措施得当,完全有可能借机发展,乘势崛起,实现弯道超车。特别要认识到,“中高速”是就全局而言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经济体,我国区域异质性强,内需和消费空间潜力巨大,某个区域只要做好工作,完全可能在“好”的前提下实现逆势“超常”增长。因此,我们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后发地区更要善于利用国家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的机遇,利用发展航空、高铁等新型现代交通方式带来的机遇,重塑自身战略地位。要从推动生产力发展出发,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考虑问题、谋划发展的着眼点,争取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第二,充分认识应对新常态面临的新机遇。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但纵观大势,实现中央确定的发展目标仍然面临着不少新的机遇。机遇之一,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正在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能源资源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科技等相关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兴起,这为我国着力培育和引进战略新兴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重大契机;机遇之二,我国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依托大江大河和交通干线,中央和地方正合力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重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从而为各地谋划新棋局、融入全球价值链、融入全球市场,谋求新作为提供了契机;机遇之三,国家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改革金融财税体制等关键领域实施重大改革,在新一轮的改革热潮中,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历史性突破,这将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从而成为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机遇之四,国家颁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农村土地、集体产权、户籍、社保等问题,为各地推动新型城镇化扫清了体制和政策障碍,也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总之,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但要看到,经济运行基本面是好的,适应政策微刺激和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冲击,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我们要的是科学发展,一定要把增长速度建立在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那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不顾质量和效益、盲目追求生产总值增长的路子决不能再走了。特别要看到,一些地方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依赖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的地方和企业面临诸多困难,成为影响全局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等有新的大幅度提升,使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提质增效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增加经济效益,主要靠改善要素投入,实行技术改造、减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则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内涵发展、高端发展等。要认识到,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显著提高,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将随之升级,因此,提质、增效、升级是紧密相连的。要坚持以调促增的取向。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要坚持扩大“增长点”不动摇,做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要坚持抓好“关键点”不徘徊。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环保、用工、电力等实际问题,力促项目如期投产达效,切实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坚持抢占“制高点”不放松。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坚强支撑。近年来河南的做法和经验说明,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创新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从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在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工作中,始终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在第一位,通过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促增长、促转型、促增效。

猜你喜欢

新常态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