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于创新

2014-08-15方竹兰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新者直觉新常态

方竹兰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紧迫任务,但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看起来是产业问题,实际上却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共进的问题,实质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也就是说,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于多维度的创新。根据这种认识,地方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中的新职能,不再是拼GDP增长速度,也不再是拼投资规模,而是拼促进创新的法律是否完善,拼人力资本发展战略规划是否前沿,拼对社会创新者的全方位保护是否到位,就是拼区域综合创新力。因此,当前培育区域综合创新力还有几大重要任务。

一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去行政化。将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性,建立在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要去行政化。目前许多政府部门用行政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何培育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却不自觉,以至于过多地用行政干预了市场和社会机制的有序运作,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隐患。以我之见,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否成功,根本要素不是政府的行政计划和行政推动,而在于市场是否内生出创新的动力,原始型创新的人力资本能否受到充分的尊重,科技原创型成果能否有通畅的产学研联盟加以转化。市场与社会存在的公平竞争机制,使有原始型创新潜能的人力资本具有可持续创新的内在压力和外在动力。通过此起彼伏的直觉式创新产生可持续的原始型创新波峰。因此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内解决科学技术相对落后问题,而是解决市场机制的相对落后和社会治理的相对落后,用制度创新才能启动区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简言之,充分认识产业结构升级中,政府职能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是按照原始型创新的内在规律建立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具有鲜明区域优势的自主创新竞争力。从中国进行创新的惯性看,比较习惯于逻辑推理型创新。逻辑推理型创新是通过设置清晰的创新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性分析现实问题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实际上在创新过程中,当创新的目的能够清晰规划,并能够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时,已经不是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了。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直觉式创新,直觉式创新是由个人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持久的探索激情,形成非凡的未来想象生成超常的创意灵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甚至变革当今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直觉式创新牵引下,逻辑推理型创新才能够成为原始型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直觉式创新通过兴趣爱好形成创新起点,逻辑推理型创新是在兴趣爱好的反复试验基础上确立计划项目;由于缺乏对直觉式创新的认可,目前中国的创新管理往往把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作为主要任务,而把对人们的兴趣爱好的尊重保护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制度抑制惯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基本上处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所以在以创新促进区域新常态的发展中,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目前习以为常的创新管理模式很难形成本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如何从热衷于定计划报项目的逻辑推理型创新,推进到扶持千千万万年轻人凭借兴趣爱好的直觉式创新,这是区域经济新常态中创新管理面临的挑战。

三是给予原始型创新者自主开发探索的社会治理空间。直觉式创新需要的知识是人们用兴趣、爱好、想象、激情表现出来的超常型默示知识,而不是刻意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明示知识,这些知识大量地存在于年轻人中间。各个地区都存在具有不同层次潜能的人力资本,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天然地成为直觉式创新的萌芽,有了兴趣爱好的年轻人最初的创新有一个进行自主开发探索的阶段,需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动态地自我发现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类型和数量,直觉式创新的自主开发有模糊性、试错性过程,是在反复失败中进行的。自主开发中通过各种私缘关系起步,会形成很多类型的社会自治组织。这些组织处在正规组织的前沿和边缘,一般的常规型行政组织或公司科层组织不能完全满足原始创新者的创新需要,因此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专用性合作开始只能是小众的,源于超常型默示知识所有者认识到对方具有的未来潜能,而产生的互相欣赏和互相吸引。互相欣赏者无法靠正式的组织组合起来,必须靠自己建立合适的非正式组织,才能将各类人力资本整合到一起,从事直觉式创新。政府在社会治理中需要给予直觉式创新者进行社会自治的宽松空间,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合作。所以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管理者是原始型创新组织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前沿引领型的原始型创新组织可以与常规组织进行公平竞争,甚至可以兼并重组丧失活力的原正规组织,组织一定是方兴未艾的。组织竞争才能产生原始型创新的新兴力量,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

四是金融制度与资本市场转型为地区的产业升级服务。产业升级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在扶持新兴产业方面的滞后。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多元化的创新投资融资体系,缺乏社会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有效途径。中国的金融体制需要依据激励原始型创新的宗旨,致力于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深化全面改革。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开放性金融体系过程中培育人力资本信用机制,形成金融发展新常态。以直觉式创新为主的原始型创新,是以兴趣爱好启动的创新,市场与社会中围绕兴趣爱好进行的资源配置,自发存在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有机组合。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孵化器、科技发展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应运而生。新型金融组织的投资凭借的是对创新创业型人力资本潜能判断的直觉和眼光,这种直觉和眼光的运用实际上改革了传统的以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准则,创造了以人力资本为本的信用准则,包括人力资本的品质信用和人力资本的能力信用。

五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政府职能的新常态在于改变直接从事市场投资行为惯性,致力于对新兴产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设计,避免本地区急功近利的发展。比如21世纪初很多地方企业在风能和太阳能发展势头很盛,但是却在风能和太阳能的高端研究和国内市场扶持方面缺乏耐心,把盈利的希望寄托在国外市场上,把一个很有希望占领世界前端研究开发的产业硬是搞成了高科技加工业,当国际市场出现波动时,相关的国内企业几乎全军覆灭。我们一定要吸取这次惨痛教训,从长计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型人才的前端研究为产业发展导航,以微笑曲线的两端为产业发展的端口,促进产学研的顺畅合作和联盟。培育越来越多的能够进入世界前沿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区域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不是完全消灭传统产业,而是将新兴产业的种子注入当地可以升级优化的传统产业中,形成本地独特的产业优势。

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凡是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定是法治保障到位的地区。政府提供产权保障是每一位创新者产生创新动力、保持创新激情、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首要需求。政府要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鼓励冒险和尝试,宽容失败和挫折。从一味钟情于货币资本的投入转变为引导人力资本的创新,这是区域“新常态”发展的奥秘。

猜你喜欢

创新者直觉新常态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致敬中国“智”造:科技乃国之利器 创新者赢得先机
守正出奇话创新
是工匠,也是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