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法在现代科学管理中的运用
2014-08-15黑龙江赵艳
黑龙江 赵艳
现代科学管理的经济方法主要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从事讲究社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具体地说,是通过运用诸如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奖金、罚款以及经济责任制、经济合同等这样一些经济手段为杠杆,组织、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的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经济方法的实质及必要性
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条件,经济管理方法采用的具体手段和具体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划一地规定,更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但是,任何管理的经济方法,其实质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从物质利益上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从而有效地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去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这是经济方法与行政方法最基本的一个不同点。运用经济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不断调整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把个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既不损害国家利益,又能保证并根据情况不断提高集体和个人的收益,从而使集体和个人对完成国家的整体目标,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要运用经济方法来进行管理,归根到底是由于现在还存在单位集体、劳动者个人之间在物质利益上的差别。列宁在总结苏维埃政权最初年代的经验教训时,坚持认为社会主义管理不能单凭政治热情和行政命令,还必须采用经济方法。他特别强调“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从个人利益上关心、依靠经济核算。”建国初期我们比较注意经济方法,工作效率、经济效益都较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逐步形成一种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以后尽管多次进行改革,条条块块基本上未能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方法进行管理的做法。“文化大革命”期间,硬是把采用经济方法管理诬之为“物质刺激”,“利润挂帅”。承认按劳分配,不承认全民所有制单位间存在的利益差别,不承认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全是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单位、企业、干部、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提出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改革各种管理体制,纠正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做法,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逐步采用经济管理方法,多年来收到了显著效果。实践经验证明,运用经济方法,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级管理机构、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可以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管理活动的效果。
二、经济方法在现代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用经济方法可以使经营水平好的企业的劳动耗资得到补偿,并且得到相应的物质利益,以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用经济方法有利于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计划任务的完成。无论是实行指令性计划,还是实行指导性计划,都必须运用经济杠杆。指导性计划,主要应依靠经济杠杆等经济手段来完成。指令性计划的实现,也离不开经济杠杆的力量,因为指令性计划虽然有约束力,可以用强制的行政措施,但不运用经济杠杆,违背了经济规律的要求,计划任务的实现会受到影响。
第三,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联系错综复杂,不能把企业、部门、地区的经济活动定得具体,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把经济搞活。但不能强调搞活经济就盲目生产,重复建设,影响经济按比例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以保证这些任务的实现。
第四,运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可以有计划地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的高速度按比例发展。在管理中运用经济方法,从宏观领域看,主要表现在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管理。比如通过价格杠杆保持生产的产需平衡,调节某些产品的供求关系,调整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督促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通过税收杠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品的生产,调节一部分企业的利润和各种经济成分及个人的收入;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灵活地调节生产和流通,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速资金的周转与合理的使用,提高经济效益等等。价格、税收、信贷等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强大经济杠杆。要发挥它们的作用,必须让它们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使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本身及职工个人的物质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经营成果无法与企业自身及职工个人利益相联系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就立即丧失,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规律。
在管理中运用经济方法,还必须特别注意微观领域通常采用的几种手段,即工资、福利、奖金与罚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是劳动力消耗的一种补偿。工资要能真正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首先必须与劳动责任制考核联系起来,同时必须注意工资收入与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关系。不以劳动考核做依据的工资,起不到管理手段的作用;收入没变(或略有上升)而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工资,同样起不了管理手段的实际作用。福利亦是如此,奖惩必须分明,等级差距应大。奖,一定要在劳动者除完成本职岗位责任外,另有贡献时才能授予。罚(包括扣发部分工资),针对破坏纪律,影响工作的人,在劳动者未完成本职岗位责任时,立即进行。“仅完成职责者不当奖,不完成职责者即当罚”,严格奖惩,这是真正发挥奖惩管理作用的一条原则。在现实的奖惩方法的运用上常常倒过来,奖泛而罚乏,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经济效益是个负数。事实上,工资、奖罚等等都有各自独立的经济管理作用,但彼此是相互领先和相互补充的。在管理活动中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使管理工作活跃起来,将造成一种强大的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三、经济方法应该与行政方法相结合
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虽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但它们不是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就行政方法来说,它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克服其可能带来的一些弊症,就需要经济方法的配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必须有严格的集中统一计划,各个组成部分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性,有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如合理利用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与经济的活动日益复杂。在整个网络中,千千万万个单位、项目、任务、人员等的特点和要求各不相同,条件、情况复杂多样,想要一切都由上级行政组织详细规定,完全用行政方法来进行管理是根本不可能的。科学的方法只能在统一计划指导下,确定相应的政策,激励各组成部分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计划的整体目标,与社会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选择各自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去做好工作,保证统一计划的实现。这个极其复杂的管理过程,要靠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完成。经济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它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单纯用经济方法,不能有效地保证产需平衡,不能将比例失调防患于未然,甚至也不能立即制止比例失调的继续发展,导致“矫枉过正”,由一种不平衡走向另一种不平衡。运用经济办法管理,必须有统一的方针、政策和计划作指导。需要大量复杂的组织协调工作,才能真正把各级、各层、各方面的积极性互相衔接,而不是互相抵消地发挥出来。
经济方法与行政方法的相结合,有利于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真正联系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集中统一的领导拧成一股绳,使各项工作既有统一的目标,又能灵活的进行;既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又能充分发挥活力,更好地运用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