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晓东:以开放换开放

2014-08-15

中国商论 2014年19期
关键词:服务业贸易服务

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近20年发展非常快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放,一个自由化不断深化。另外对服务贸易来讲,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信成本降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服务的可贸易性在不断增加。所以,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电信成本的降低对服务贸易,特别对模式一和模式二有很大的提高。

这两个因素下,全球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地开放。我们来看三个很重要的数据,首先服务业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接近70%。第二,在跨国投资的存量中占了6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子,服务为全球出口增值的贡献接近50%。所以,大家看出来服务占比的数字70、60和50都非常高,超过一半,这个数据充分地说明服务及其投资对全球的贸易和经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大家再往下看一个数字,服务贸易却占了全球服务贸易的百分之二十多一点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23%。大家可以看出来服务贸易额和对全球贸易投资的贡献是不相称的。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数字,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5400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的比重不到13%,比刚刚说的23%还要低,一个是服务业的开放,一个模式三,还有统计的问题。

我这里强调的是不管是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低,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潜力很大,空间很大,大家都在不断努力地探讨,要让服务在经济投资中的重要性也在贸易中体现。

说到中国的比重13%,对我的认识来讲,不是强调它低,而是强调中国的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我们今天谈的第一个问题,怎么能把空间大的潜力转换成现实的贸易利益。首先,我想谈我们目前具备的几个条件,然后结合今天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角度来看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我们的几个有利条件:一是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内部动力,首先就是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给中国创造了很大的服务消费需求,从而带来了很多服务的交易和贸易的机会。一个国家居民收入消费水平越高,对信息、服务、会计、咨询、法律的服务需求越大,随着中国GDP总量,以及人均的不断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创造了大量的机会。2012年我们看了一下,我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到了2.5万元人民币,2002年仅为7700元,从7700到25000元。大家可以看到每个居民的消费,现在消费更多的是子女的教育、医疗,更多的是旅游。

2012年中国旅游服务进口额突破1500亿,居各类服务之首。第一点,我们的潜力很大,我们居民消费已经突破了一个点,过了这个点,我们会对服务有巨大的需求,这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因为我们除了投资推动经济,下面很重要的就是通过消费推动经济。所以,我的一个结论,中国的一个拉动因素就是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在内在的动力方面,我们是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第一货物大国,大家知道很多服务是跟制造业相关的,比如研发、咨询、专业服务。另外,我们也是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大家知道货物的进出口也需要大量的服务,比如运输、保险、通讯、金融,从我们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能看出来,我们逆差最大的项目就是运输,我们保险上也存在逆差,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空间。我们国内的服务企业在利用好我们作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带来的优势,带来的市场机会,我们还存在大量的发展潜力。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出口和服务外包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已经体现出来,2012年承包600多亿美元,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服务分工进一步细化,我相信我们在人力资源的优势方面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是说内在的我们的拉动力。

我们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我们现在已经是世贸组织成员,多边是我们最大的舞台。同时,我们也有自贸区战略,我们已经签署了一系列的自贸区,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去升级。比如我们“10+1”已经谈成,现在正在准备升级版,谈中韩、中澳自贸区,这些多边和双边将为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双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一方面为出口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也解决国内对服务进口的需求,多双边结合的贸易体系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我们有个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推动服务大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这种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包括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后监管,很多新的政策环境都为将来服务业的发展打好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有了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想结合最新的主题,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激发内部活力,推动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来通过开放促发展。第一点我想说的就是竞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必须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参与国际竞争首先有的人说是不是要丧失市场份额,我的第一个观点,我们开放可能使本土的企业在短期内失去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更多的看通过竞争,带来新的管理和技术,引进新的竞争机制,更重要的是实践也证明市场被做大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开放的结果肯定是双赢的。

举个例子,保险,我们入世的时候中国保险业是一个刚刚发展的时候,当时对外资的引入和外资的开放也是很担心的,我们事后总结一句话,外资可能占去了饼的一部分,但是这个饼做得远远比以前大,当时我们叫保险的参与度,当时非常低。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意识的提高,保险的理念,以及新的保险的销售方式,我们有一个数字,2013年全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人民币,是入世时的八倍,这个饼当然有我们自身发展的因素,但竞争的因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促进这个饼做大了。饼做大了8倍,外资切走了一块,切走多少呢?寿险外资也就在5%上下徘徊。所以,我们觉得竞争是带来了管理、理念、模式、新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毫无疑问也会受益。实际上不仅有外资开放的例子,实际上国内竞争消费者也会得到好处,我们现在微信有免费的朋友圈可以联系,省了电话费,但是我们又有往来,不断地竞争,消费者不断地得到好处。

让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竞争还有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就是这个市场,是怎么认识这个市场,我的看法,让市场发挥作用不能光看国内市场,不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割裂开来。如果让市场发挥作用我们就把门关起来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如果不把这个市场看成是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作用是一个封闭市场的作用,它更不能体现出你在一个开放环境下要素,我们说的市场是由要素组成的,不管是从资本还是劳动力,还是将来我们模式三外资的准入,这些流动市场上应该是两个市场的一个充分的融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认为要扎实的推进,基于竞争的认识,基于两个市场融合的认识,扎实的推进有关的改革开放工作。

这方面有两个具体的想法。第一个是以开放换开放。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入世交入门费也好,还是拿到成员的资格,当时我们是单方面的开放,现在不管是在多边谈判还是自贸区谈判,立足于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推动与更多的经贸伙伴相互开放市场,为国内的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理清束缚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不合理限制,营造公平的内部市场环境,促进国内服务业的体制创新,充分技法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培育核心竞争力。这是通过开放换开放和开放促改革来扎实推进工作。

上海自贸区在我们来看就是先行先试,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工作。

上海的自贸试验区明确提出区内扩大,我个人的感觉上海自贸区里力度最大,措施最多的就是服务业的开放,扩大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6个领域的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是中国政府转变职能,一方面以负面清单方式,相对正面清单来说,负面清单的开放更为直接,开放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要强一些,更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服务经营者。另外,金融管理体制的创新,将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有利于市场的深度整合。

除了我们有内需,除了我们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除了推进改革开放,利用外部动力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谈判。大家知道多哈回合谈判2001年启动,现在已经13年了,这么长时间一直久拖不决,但是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巴厘岛的成功达成了早期收获,涵盖了贸易便利化,部分农业合发展议题,虽然取得的成果可能相比一揽子来讲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但是给大家带来了信心,多边体制能够做城市儿,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后巴厘议程可以往前走,所有成员认认真真的坐在谈判桌上拿出后巴厘议题的谈判进程,毫无疑问,服务贸易就是后巴厘谈判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巴厘岛的早期收获为我们服务贸易谈判重新启动,甚至为整个后巴厘启动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在可以说是我们推动多边服务往前走的时候了。

中国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国充分利用多边规则,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测的外部环境。

这就是需要国内产业界,包括我们认真分析我们在谈判中的利弊得失,一方面我们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比发达国家要弱。另外一方面我们面临着两个市场融合,面临着进一步开放,面临着开放促进国内改革,我们最终的目的我觉得参加多边是两个,一个是实现公平、透明、可预测的环境,我们出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另外,通过开放真正使我们国内的服务业让市场发挥作用,让国内市场更多的融合。当然,这融合不是一天,通过开放让我们国内服务业有一个更强的发展动力,实际上过去入世13年,刚刚易总也说了WTO研究结果证明越开放的经济体发展过程中速度更快,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目标,多边就是我们的主渠道。当然,前面我也听说有其他的方式,我们也愿意尝试不同的渠道来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方法。

只要我们有一个合适的政策,积极的参与多边服务贸易谈判,整合内部的动力和外部的资源,相信我们中国服务业下一步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业贸易服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统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