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及其策略①
2014-08-15天津理工大学刘静
天津理工大学 刘静
当今就业难已经成为目前各高校毕业生的现状。这与高校扩招、高校课程设置有关,同时这与大学生职业规划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师多由行政部门代替,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不大。这一现状要求高校必须做好就业指导的定位,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就业现状等问题,从而提高就业率。
1 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其作用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针对学生个人特点以及能力为其制定合理的职业设计,分析就业规律、就业条件等问题,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职业规划是学生进入社会,明确职业方向以及了解职业环境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能力较低。这与大学教育制度和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才能使其做出正确的职业定位。从构成要素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包括自我能力评价、就业环境分析、就业目标和就业策略的决定等。职业规划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测评,其中包括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职业特点分析其在面对不同工作时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提高就业率。同时还包括分析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倾向。
2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原则
就业指导过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是根据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个性采取合理的指导方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基于这一特点,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进行准确地定位,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持续性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但基本上仅针对应届毕业生阶段。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观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同时,教育部门应将就业指导列入大学必修课程之一,形成系统的、专业的职业课程规划。就业指导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了解就业形势,因此还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阶段,为其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就业指导计划。实践证明,就业指导虽然具有阶段性,但其培养具有长期性,学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任何教育都可能影响其日后工作。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总之,指导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了解社会以及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渗透就业指导。
2.2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就业指导需要教师对整体就业形势进行正确把握,因此就业指导具有整体性。同时,就业指导必须具有系统性,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就业指导管理也逐渐趋于专业化和技术化。现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有所变化,不再采用毕业分配的方式,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面临更多的选择和压力。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综合多方面看待,将学生就业、再就业等问题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学生的就业范围更加广泛,职业形态出现新的变化,这要求就业指导也要适应这些变化。另外,就业指导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其要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需要将学校、企业和社会综合联系在一起,正确发挥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就业指导并非单纯的就业安排或者简历制作,就业指导也并非仅针对课堂教学,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咨询、就业讲座等活动。
2.3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职业意识养成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就业指导并非针对某个人,或者某项能力。而是重点强调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就业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宿感,树立职业目标。也就是说,就业指导过程就是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过程。由于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业指导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实现就业指导的高效性。要实现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指导教师可进行职业心理测评,根据学生的反映制定相应的测量。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意识养成还应避免盲目性,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实现与时俱进。就业形势具有较大的变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意识,掌握最新的职业要求,了解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
3 基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现今高校的就业指导实效性不高,指导具有片面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如下。
3.1 提高职业测评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的主角,其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问题是影响职业测评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主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进行正确的职业测评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就目前形势看,多数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能够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一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不全面以及信心不足等问题,职业规划不合理,且对自身的工作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
要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对其进行职业测评十分必要。这就要求高校建立系统的职业规划系统,提高职业测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其有效性。其中包括使用正确的职业测评方法,合理规划职业测评的范围,并建立合理的测评结果评估,避免评估的单一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状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自身的职业测评能力和职业测评手段,并编制多种适合学生的就业指导书籍,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不同形式的职业测量表,为学生分析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学会就业面试中的基本常识,如简历的填写和制作,面试中的仪容仪表以及面试技巧等。并且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习,采用面试上岗机制,使学生了解实践,提高就业测评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进行高校课程改革
高校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脱离实践,这是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采用基础知识灌输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但与此同时,缺少对就业实践的解读,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就业实践结合在一起,导致其就业能力下降。因此当今高校应进行课程改革,使大学课程设置更注重于学生的就业实践,帮助学生分析就业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等。并且,应开发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角,培养其主动探究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开设互动问答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
3.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就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因此高校应建立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对于机械、建筑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行业,学校应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获得企业的认可并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使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工作,从而依据工作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形象,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针对一些价值观存在偏差的问题,学校可通过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了解工作的不易,从而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与企业接触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职业方向,从而使其职业生涯更加顺畅。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课程,使职业规划课程的针对性更强。总之,加强校企合作是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3.4 建立就业信息库,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社会化
随着高校对就业指导的认识加深,就业指导体系已经建立,学校能够根据招聘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培养手段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受到整体教育形式的影响,就业指导的实践性不强,不能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且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在进行职业测评时,测评方法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受限于资金缺乏,就业实践场地和设备较少,细化程度不够。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存在局限性,高校内部专业指导机构缺乏,对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缺乏真正的认识。针对这一特点,应在高校就业指导的同时,建立就业信息库,实现其社会化。进行就业市场预测,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并且在进行就业指导建立时,应将市场需求与网络科技以及学生的特点相结合,拓宽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提高其就业率。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另外,资源库的建立还可以为学校积攒优秀的就业经验,为其他学生提供就业意见,将其作为实例还可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应聘,实践比赛以及实践操作机会。并且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机构,致力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是影响其就业的心理因素,再通过团体辅导和典型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就业形势的严峻对高校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心理因素还是技能因素,高校都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测评资源库,不断地丰富指导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
4 结语
作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其就业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现代大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锻炼。但是就业形势严峻已经影响了大部分大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从教师素质和指导机构的建立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率。
[1]田飒.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09(5).
[2]张海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管理观察,2009(7).
[3]刘雪冰.对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