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
2014-08-15黑龙江柳中栋
黑龙江 刘 丹 柳中栋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积极心理学提倡从积极的角度解读心理现象,强调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积极力量,主张要积极看待人,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主观积极的体验:对过去的幸福感和满足、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现在的快乐;2.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毅力、天赋和智慧等;3.研究积极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等。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展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积极心理理念。这种积极理念体现出对人性的更科学的理解与认识,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这种理念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这将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构建出积极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升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主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关注有心理问题的个体,将教育目标建立在“问题”之上,忽视学生自身的积极潜能。以至于人们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处理心理问题,这样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广大普通学生群体的目标。
而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态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心理积极的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就自然能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即使这些学生遇到了心理困扰,由于内心积极的力量足够强大,也能够找到适当的方法积极的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关注大学生的发展性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目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比较贫乏,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内容一般是以问题为主题,一些研究成果也往往过分关注问题的成因、对策等方面。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中容易发生的普遍性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负面的,以负面心理问题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个体美好的一面。积极心理学认为,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帮助人养成积极人格和品质更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把激发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及建立积极人格品质当做自己的研究内容,涵盖了认知、体验、人格等方面,全方位关注人的发展。这种取向从新的视角丰富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培养其利用积极的思维去应对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三)积极心理学融洽师生关系
在消极心理学的背景下,教师将自己置于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位置上,以心理问题为导向,以疏导教育、咨询辅导为手段,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也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来看待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影响学生发展积极的心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
(四)积极心理学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方法是教师先提出心理问题,然后指出克服问题的有效方法,再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也重视情感体验,但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积极心理学注重采取体验的教学方法,重视体验课程。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体验是形成积极人格的基本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通过“体验“来实现。当个体有了更多的积极体验之后,它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由于是来自个体自身内部,所以更容易形成某种积极的人格特征。而积极的人格特征的形成正是积极心理学的追求目标。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营造积极、健康、愉快而有利于学生成功的校园心理氛围,制作激励学生成功和自信的心理健康宣传栏;悬挂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的话语;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感受到温馨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增强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产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
(二)充分发挥心理课堂作用
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注重对学生快乐、尊重、赞赏等情感的培养。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安全、归属、尊重等需要获得充分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积极的事例,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感受幸福生活。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个人体验以及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建设积极健康的组织系统尤为必要。学校、家庭、社会要充分发挥合力的资源优势,形成一个运行有序的和谐系统。积极贯彻心理学理念,共同打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学校要积极搭建学习平台,促进家长丰富和完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家长应在家庭中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心理气氛。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和幸福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表现为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尊重他人等特征。
积极心理教育注重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可以期待,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有更为光明的未来!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2]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3]拿破仑·希尔,等.积极心态的力量.新世界出版社,2011.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HGJXHB1111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