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
2014-08-15黑龙江孙玉婷
黑龙江 孙玉婷
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如何确保质量、专业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如何对传统专业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造等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一、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职业教育是集文化提高、职业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分清教育层次,明确办学方向,为服装行业培养各类有用人才。相对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可能有着更清晰的定位。同为服装设计专业,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是服装设计师,高职专业的培养方向则是设计师助理,从事设计管理、面料采购、品牌营销管理等更基层的工作。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成为服装设计与结构、工艺岗位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够掌握并应用新技术,具有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的整体意识和熟练的打板、制作技能。
二、专业方向的拓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专业领域的分界线呈现出模糊状况,服装设计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已经涵盖服装上下游的很多种类,服装设计的概念已被“大设计”的概念所取代,即包括:面料设计、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品牌运作设计等综合过程。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必须涵盖“大设计”的全过程。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基本以梭织服装的设计为主。由于针织品特有肌理多变化的特性和穿着舒适的服用性能,针织服装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除了纯针织品牌之外,几乎所有梭织品牌中也搭配着相当比例的针织类服装。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针织产业已占服装产业的近50%:国内针织企业的数量也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现已形成数个全国闻名的针织品产地,对针织服装设计人员的需求也日渐迫切。由于针织与梭织服装在设计、结构与工艺制作上均有较多不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不能马上适应针织服装设计,到了企业后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虽然不少学校有针织专业,但针织专业主要针对织造,是面料成型工艺而不是服装造型工艺。针对产业情况,在原设计专业中加设针织服装设计方向,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需求矛盾。针织服装设计方向的培养目标:面向针织服装企业,能从事各类针织服装设计、针织服装打板、针织服装外贸等工作,具有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针织服装款型设计能力,能对各类针织服装进行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针织工艺计算能力,掌握各类针织服装的制作工艺。
三、课程改革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拓宽专业覆盖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力求将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校解决,从而达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
(一)强化
应优化、突出那些对培养、提高文化素质,对培养职、技能起重要作用的课程。
1.服装材料服装材料是服装的载体,也是服装设计的基础。传统的服装材料课程,一般从纤维、纱线、组织结构到面料进行教学,基本沿袭本科纺织材料课程的教育程式。相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理论知识偏重,授课内容较为枯燥,结果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弱,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对市场上的服装材料的识别和选择能力明显不足。强化对服装材料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各类服装面辅料的服用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的讲授,可尝试先让学生接触面料,再以此分析组织结构、纱线和纤维的教学方式。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突出纺织材料的服用性能,改变传统服装材料教学只用小块织物讲解织物组织、性能、面料鉴别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面料知识学习与服用效果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服装实物+讲评面料与款式效果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根据服装款式风格要求选择服装材料的能力。及时引用最新的服装材料为例,同时介绍各类服装材料的市场价格、印染及后整理等知识,使基础知识教学同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教学需要以及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
2.服装设计服装设计课程是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服装设计课程应围绕“大设计”的概念,课程可分解为服装设计基础、成衣设计和课程设计,使分阶段的课程目的更明确,与市场实践结合更紧密。①服装设计基础:通过系统讲授服装的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配色法则及服装造型设计原理,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②成衣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服装设计的基本法则和设计原理,掌握一般成衣的设计方法,了解市场及流行趋势与成衣设计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基本技能,根据不同的消费定位进行成衣设计。③课程设计:本课程为综合性课程,针对企业产品开发要求或虚拟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从市场调研、文案策划、面料采购、纸样设计与缝制工艺到服装整体搭配及成品展示的全过程。
3.服装品牌策划据市场信息反馈,社会需求的服装人才首先是运作企业、经营品牌的企划人才、管理人才,其次才是设计人才、营销人才、技术工人。开设服装品牌策划课程非常重要,该课程讲述服装品牌策划的概念、品牌定位、产品设计、品类组合、展示设计及销售策略,使学生了解服装品牌策划的流程,融合各门专业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整合
整合以前开设得过多、过细的课程,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更有效地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改变从前独立设课、各成体系,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
时装画+时装创意=服装设计方案表达合并基础绘画课程与时装画课程为服装设计方案表达课程,美术基础是原素描、色彩、构成基础三门课程的整合,再与时装画课程合并成服装设计表现,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削弱艺术化课程,强调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讲述服装基本形态的构成及设计表现技法,使学生了解面料与服装成型的关系,掌握服装色彩知识及服装面料创意设计的方法,把设计意念与表现技法、工艺技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表现能力,使专业基础课更紧密地为岗位能力的培养服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结构与工艺把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课程合并为服装结构与工艺,由结构老师主讲,工艺老师在服装实训室辅导学生,避免从前两门课程脱节的问题,更有效地利用课堂学时。
四、课程结构调整
传统的课程结构是两年半在校理论学习,半年毕业设计(在校)与毕业实习(在企业)。为顺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毕业设计实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以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推行“2+l”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只有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