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护理教学策略初探
2014-08-15黑龙江孙联伟林杰胡婧赫
黑龙江 孙联伟 林杰 胡婧赫
营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护理教学目标明确,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营养护理知识、职业综合能力,以及正确的营养护理理念。为达到良好的教学预期,营养护理教学中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并贯穿在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在教学策略上以“培养执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从课堂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导学者和助学者,加强学生教学多环节的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教学策略含义
营养护理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营养护理教学目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营养护理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1]。通过对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等的总体考虑,来获得营养护理教学活动的收益,进而体现营养护理教学活动的价值[2]。
2 营养护理教学策略的完成过程
2.1 学生情况分析
黑龙江护理专科学校是高等护理专科院校,大部分为高中毕业的高专生,小部分为五年制的高职生,《营养护理》开课时段通常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医学基础课程已完成,临床护理课程已完成大部分。此时学生通过学校与医院联合承办的学生早晚间护理见习,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
2.2 教材分析
选用卫生部规划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应用的教材,教材可分为营养学基础、营养筛查和评价、食物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临床营养护理六个基本模块。在六个模块中知识目标包括:营养基本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及护士的营养工作内容;熟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需要;掌握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常见疾病的膳食调配原则。能力目标包括:编制健康人的食谱和糖尿病病人的食谱;能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实施饮食指导;能够在社区开展营养教育、参与营养调查工作;具有独立思考、继续学习的能力。态度目标注重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体会中国的饮食文化。理论24学时,实践10学时。
2.3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在营养护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常选用的教学策略有产生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以及学徒式教学策略。各类教学策略均有优点和不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学策略的整合,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3],通过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再现教学法、生活体验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营养护理技能、营养知识一体化,学、导、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如在食物的营养价值的单元教学中,采用产生式和替代式教学策略,利用一个教学案例,或者学生早晚间护理过程中的一个调查任务引入新课,根据调查结果,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鼓励积极主动思考、提问的学生。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能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讨论各类食物的区别、营养价值、对健康的利弊,小组分别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在知识目标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返回课前案例或调查任务,将案例和调查还原为情景,由同学扮演护士、病人、社区居民等角色进行营养基本知识的宣教活动。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到积极主动学习,老师在教学环节上起到引领、导学、承启的作用,最后学生把营养基础知识内化为营养素养以护士专业能力体现出来,最终达成本单元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态度目标的实现。
3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内容包括营养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内、外作业情况,对营养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学习小组内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承担的角色、组内交代的任务完成情况,合作能力。三是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的活跃程度、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总结、课后个人作业。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各占量值的20%、30%和50%。以上评价方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利于教学策略的反馈和调控。
总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是上好每节营养护理课程的必要手段。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DB].晋ICP备07000139号http://www.sxtgedu.net/jiaoxueyanjiu/mingjialuntan/yxxsk.htm,2011年.
[3]姜大源,吴全全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