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面沁心脾——用微电影创新班主任培训方式
2014-08-15李静琴
李静琴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300)
近几年来,一股“微”风悄然吹进我们的生活,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广告……“微”风以其特有的以小见大、以小见深的特点,受到现代快节奏社会的认可,并成为一种文化潮流被传播和推广。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正在接受这股“微”风的洗礼,微课程、微电影已经融进对学生的教育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如果将这一手段放进对青年班主任的培训中,是否也能推进学校青年老师的成长,助推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呢?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改变培训方式,提高班主任的学习力
提到班主任培训,或者说提到培训,让人想到最多的应该是讲座,主讲人在台上讲,再配上一组PPT辅助讲解。被培训者坐在台下,半天、一天……如果主讲老师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那收听的效果还可以,反之,则大部分听者是心不在焉,培训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将“听”改为“看”。看什么?已经比较成熟,主题明确,画面设计优美的以德育为主体的微电影、微视频。学校德育处统一时间召集班主任一起收看,将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艺术的呈现在班主任面前。培训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的沟通和共鸣。老师们在微电影营造的氛围中心情愉悦,学习力也大大加强。事实也证明,播放微电影时老师的注意力大大高出听讲座的状态。注意力集中,才能关注到培训的是什么,也只有知道培训的是什么,才能让班主任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状态,再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二、自编微电影,挖掘班主任的创造力
对于一线的班主任老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他们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但更需要的是对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是一些最为实在的技巧的学习。如:学生值日做不好,怎样来合理安排?学生不肯做作业,怎样来帮助他?学生老喜欢打人,不能遵守学校的规矩,怎么办?……这些看似琐碎的“微”问题,却是年轻班主任们最迫切想了解的“微”方法。如何解决?许多身边的资深班主任就有很好的经验。以前都是通过学校建立师徒关系,然后以口口相传的方法教给年轻人。这样的方式是可行,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方法的重大缺点:受众面小,受益的只是一个到两个老师。那如果将这些“微”方法拍成微电影呢?
微电影,一段视频就一个问题,附带一种解决的方法,观看一个就学习一种方法。在目前年轻老师压力重重,时间都感觉不够用的状态下,不是更受欢迎吗?因此,我们鼓励班主任老师将自己的“微”方法拍成微电影。当然,如果涉及到学生隐私,我们建议老师用卡通图代替真实的人物,只谈事,不论人。学期初布置给老师们任务时,我们的内心是忐忑的,但当老师们交上作品时,惊喜连连。在学校微电影的颁奖会上,我们让全校老师一起收看优秀作品。本土制作,本色出演,草根文化,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眼中的泪水,感受到微电影的震撼力,更感叹老师们的创造力。这样的做法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从以前培训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传授,从接受者变成了思考者。同时,这些“微电影”中传授的“微”方法,不再是个别老师的传家宝,而成为以后众多年轻老师学习的范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立微论坛,提高班主任的执行力
观影的目的是指导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微电影给班主任带来了微方法,但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每个班主任的个性也不同,很多时候,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方法却不能解决。如何来有效地执行这些微方法见仁见智。因此,在培训方式上我们除了为老师提供微电影,还建立微论坛,一月一次,一次一主题。月初在学校网站的德育微论坛上先发布话题,老师们结合自己工作中执行微方法的情况跟帖,月底德育处召集全体班主任,就针对老师们在德育论坛上反映的情况进行讨论,小结方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微”风拂面沁心脾,虽然我们用微电影来改变班主任的培训方式才刚刚起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在忙碌而快节奏时代的一种调和,这样的培训方式必然会受到班主任老师们的接受和欢迎。我们也不会止步于此,且行且思,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