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访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

2014-08-15殷建华余建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18期
关键词:苏州现代化信息化

本刊特约记者 殷建华 余建伟

自1994年在江苏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苏州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持之以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的融合。在苏州20年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积累了哪些好的经验?未来将如何发展?本刊特约记者就此专访了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

记者:当前,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是其中应有之义。您如何看待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热潮?

顾月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

当前,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交互融合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谁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培养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面对新一轮教育信息化浪潮,在学习观念方面,我们要树立泛在学习的观念,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进行学习,能够借助网络随时获取知识,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要加快对数字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有效的资源创新和奖励机制、合理的资源分类和索引机制以及良性的更新和淘汰机制,提高教师获取、整合、创造资源的能力,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化资源体系。在教育组织形式方面,我们要充分关注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在线化等特点,更加重视个性化学习和游戏化学习。在教育评价方面,我们要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记录,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提出个性化指导建议,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总之,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我们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句空话。

记者:听说苏州正在积极谋划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请问教育信息化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顾月华: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去年5月,教育部与江苏省在苏州签署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协议,苏南整体被列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当前,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达99.9%,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高中段毛入学率达9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6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28年。

今年是苏州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第20个年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回顾苏州教育现代化20年发展历程,梳理苏州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思路,不仅能为江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而且能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提供一个极富个性的实践样本。为此,我们委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开展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2020年规划及2030年远景目标》课题研究。在开题论证会、研究座谈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且建议苏州要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我认为,教育信息化既是苏州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引擎。教育信息化必将以其规模化、社交化、个性化、可复制性等独特优势,对教育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的现代化产生深刻影响。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教育信息化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您认为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顾月华: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在调研苏州教育信息化时曾客观地指出,苏州正处于从应用到融合的中间阶段。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融合还只是浅层次的融合,距离深度融合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比如说,在课堂教学方面,苏州普通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了100%,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为代表的新型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正在大规模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超过70%。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常态化教学,但大多数时候,课堂教学信息化还是几乎等同于PPT,除了课堂呈现方式更加多元、信息量更加丰富等优势外,教学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再比如说,在教育管理方面,我们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各类信息系统基本涵盖了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但这些系统大多自成体系,彼此独立,其中既有教育局统一建设的信息平台、部门条线建立的业务系统、学校自建的校园管理系统,也有省教育厅或市里其他部门的各类信息系统,系统之间交互、共享、融通的难度非常大。

我们深信,只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才能够说苏州教育信息化完全进入了融合阶段,才能谈得上创新,真正让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记者:虽然还没有到融合阶段,但许多专家对苏州教育信息化还是非常肯定的。您认为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有哪些成功经验?

顾月华:自从1983年苏州市电教馆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领下,在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苏州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确实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1994年开始的政府教育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年年有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内容。近10年中,我们有4个教育信息化项目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去年6月,历史上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出台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

其次,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结合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我们先后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评估,其中示范学校达到173所,占所有中小学校的28%。今年5月,我们又出台了《苏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以“一校一案”的方式帮助学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我们要求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长必须要由一把手校长担任。为提升校长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我们还举办了5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培训了400多名一把手校长。

第三,教师是信息技术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核心因素。我们开展了教育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改革试点”示范项目,举办近20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班,基本实现45岁以下教师100%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分学科整合、应用维护、管理服务等三个类别,评选产生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268名。我们还积极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自主开发了3000多节名师课堂,整合推送了1.2万个优质教育资源。

最后,机制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健全完善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先后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创新示范区、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C20联盟的发起单位。我们探索了“政府准入、企业参与、学生受益”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模式,通过与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苏州点通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成功地开展了教育E卡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刚才提到的《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主要内容?

顾月华:苏州的五年行动计划是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结合苏州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到2017年,苏州基本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应用环境,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将苏州建成一流的国家智慧教育区域综合试点示范城市。

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200个能优化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并具有情境感知、环境管理功能的未来教室;所有独立建制幼儿园以上的公办学校实现高标准的带宽接入;所有普通高中建有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建有数字化仿真实训室(中心)。

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将基本建成由教育数据交换中心、电子政务管理中心、教师网络研修中心、智慧学习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20个以上基础应用系统构成的苏州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教育信息数据和社会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和互联共享,基本实现全市教育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

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将建成100个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在基础教育领域建成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学习素材、校本课程和名师课堂;在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建成电子技术、财经商贸等10大类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库。

在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方面,到2017年苏州市将建成10个教育技术名师工作室和2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团队,90%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记者:苏州市教育局为什么把2014年确定为“智慧教育建设年”?在这一年重点解决什么突出问题?

顾月华:全国、全省、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预示着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已经到来。为紧紧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推动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教育建设年。我们结合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以及《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印发了《智慧教育建设年工作要点》,力图从25个具体任务着手,重点解决苏州教育信息化当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们提出的“三通三促”建设任务,基本上还是沿用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思路,但在具体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上,我们所关注的内容要比国家、省级层面更微观、更具体。

“三通”主要包括:(1)宽带网络“校校通”优化工程。今年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全面实现光纤百兆宽带接入,部分学校试点千兆接入和无线校园建设。(2)优质资源“班班通”升级工程。依托中国联通“班班通”云平台,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课堂,实现学生、教师、技术、装备、资源的有效融合。(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融合工程。启动政府实事项

记者:最后,您能否简单概括一下苏州教育及苏州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形态?

目——市民终身学习云平台建设,为包括师生、家长在内的全体市民提供集在线学习、交流分享、课外拓展、成长档案、家校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

“三促”主要包括:(1)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未来教室项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基础环境、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引领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培养数字时代的教师。(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借鉴国内外微课、MOOC等最新学习资源开发理念,探索建立资源超市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资源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3)促进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快苏州教育数据库与国家、省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进程,拓宽教育E卡通校外应用功能,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顾月华:对于苏州教育的发展形态,最近我们提出了培育“苏式教育”品牌的目标,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对苏式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讨,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苏州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是一种从容、大气、精致的教育。至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态,我更希望苏州能尽快建成智慧教育高地,成为大家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先行区、引领区、样板区。

猜你喜欢

苏州现代化信息化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