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三通工程”建设与研究

2014-08-15赵欣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三通教育资源信息化

赵欣

(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辽宁 沈阳110001)

2013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颁布了《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把“三通两平台”建设列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更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三通工程”建设要求

辽宁省教育厅颁布的《三年行动计划》对“三通工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1.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2013年,全部城镇中小学校和80%的农村学校实现“校校通”,普通高中实现200M以上光纤接入;2014年,全部农村学校实现“校校通”,2000所农村学校带宽达到10M以上,100所教学点实现宽带接入4M以上;2015年,,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心校以上学校网络接入带宽达到100M以上,村小学带宽达到10M以上,全部教学点实现宽带接入10M以上。

2.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2013年,城镇学校80%的班级、农村学校50%的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全面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重点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全覆盖;2014年,城镇学校95%的班级、农村学校80%的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基本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全覆盖;2015年,中心校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络,村小学搭建局域网网络环境,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上和中小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设备,其中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占50%以上,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并使所有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3.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3年,50%的教师实现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与教研活动,30%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2014年,80%的教师实现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与教研活动,70%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2015年,全部教师实现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与教研活动,全部初中以上学生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三通工程”建设现状

1.宽带网络校校通

我省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村村通工程”、“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组织实施“校校通”工程建设。据2013年“宽带网络校校通”进展情况月报表统计,目前,我省共有14个市、6519所中小学校,全省已有2544所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带宽达到10M以上,所占比例39.02%,多数学校正在升级改造。

2.优质资源班班通

我厅根据国家要求,制定“班班通”建设标准,建设辽宁省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为学校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服务,探索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立硬件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保障体系,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广泛共享并能够持续更新。据2013年“宽带网络校校通”进展情况月报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班级数87098个,实现班班通的班级数46225个,所占比例为53.07%。

3.学习空间人人通

按照“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原则,我省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建设。加大网络学习实名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指导。实现网络空间建设对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实现对继续教育、学习型教育和终生教育的有力支撑,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2013年年初统计,我省中小学教师总数29.3万人,能够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研的教师数为8.4万人,所占比例35%,初中以上拥有实名空间的学生比例为26%。

三、“三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教育事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逐步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但就教育信息化发展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教育观念落后,体制、机制急待创新。教育观念的落后不仅体现在领导的认识水平上,还体现在教师的应用观念、技术创新上。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平衡;城乡、地区、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阻碍了各学校之间的沟通,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缺少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四是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教师无实用资源可教学,网络无优秀资源可共享,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五是经费不足,师资短缺。财政性教育经费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特别是用于信息安全、设备运维、购买服务等方面更没有固定的、长期的资金支持。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影响了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三通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三通工程”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信息化工作推进会,逐项研究“三通工程”的若干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统筹协调,理顺关系,继续加大组织实施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特色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2.摸清底数、做好规划

近期,教育部连续几个文件对“三通工程”现状进行调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进行摸底,而且一次比一次详细,从2013年8月开始,教育部要求各省上报“宽带网络校校通”月报,逐步掌握各省、市、校的进展情况。

省教育厅要实时掌握全省“三通工程”建设情况,对此项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同样,各地、各学校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既要附和实际,又要有特色。

3.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各地要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建立“三通工程”资金持续投入机制,制定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的相关政策与标准,进一步完善“三通工程”技术运维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省教育厅确定将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建立长效的督导机制、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和安全管理与技术运维机制。各市也要将“三通工程”作为政府考核内容或是“民心工程”之一重点推进。省推进办将组织专家,不定期赴各市、县(区)调研、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定期通报进展状况。

4.政府主导、科学推进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选择”的原则,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符合本地的发展模式,认真组织完成教育部要求的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二是要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三是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四是要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为确保完成全省既定目标,各地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调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使网络资源开发、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教育教学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及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形成合力,科学有序推进,切实杜绝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5.需求驱动、重在应用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心思路由“建网、建库、建队”,转变到“以育人为本,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以“应用提升、能力提升、服务提升”为核心。教育信息化推进思路的转变,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心要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要从以前的设备和装备配置为中心,转变为提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为中心,要从建设者转变为服务者。

6.开展培训、提升能力

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运维人员的分级培训制度,将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完成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国家考试。各市要积极促进学科教学培训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充分结合,通过多种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的应用变成日常教学行为。重点推进本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三通教育资源信息化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CAESARⅡ中三通的分析和应用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