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4-08-15黑龙江王辉

职业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校德育学分

黑龙江 王辉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稳步提升,更多高职院校已跨越规模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发展建设时期。作为内涵发展成就重要体现之一,学生德育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职学院的重视,学生德育学分制作为一项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力举措,也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实践中应运而生。

一、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模式及主要问题

当前各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实施,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和探索。一是学生行为表现以“学分”形式量化考核。其方法是以学生日常管理的内容为考评标准,把考评结果的分值换算成学分,以此作为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的手段。其实施的主要动因是解决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的标准化、客观化和量化问题,侧重于强调学校管理功能的体现;二是以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为考核指标的评价方式。学生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的数量及其表现为评价依据,通常称为“修学分”,以此作为推动学生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手段。其实施的主要动因是扩大学校德育活动的受众面,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问题,侧重于强调学校教育功能的体现;三是将学校德育内容和过程进行整合,按照系统整体的理念,把学校德育内容和过程以学分化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其核心就是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评价中。其中,学生的“两课”学习和行为表现按一定比例组成必修学分,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科技创新等作为选修学分。总体上这是把前两种模式进行系统整合。

以上三种模式虽然侧重点和功能实现有所区别,但却存在共性的突出问题:一是用德育学分的高低来体现学生品德状况水平的高低。这样就使得德育学分直接成了学生品德评价的结果,德育学分制成了学生品德测评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载体和内容、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区别。二是以统一的结果性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学生,强调学生行为表现的统一性和全面性,但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考核评价的发展性激励作用有待加强。三是比较重视德育学分制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功能,对其教育功能的关注度不够;比较重视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而忽视对学校德育资源和活动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未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真正把“德育学分制”作为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核心重构学校的德育工作机制和系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的理论涵义和基本特征

1.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的理论涵义。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有关学生德育过程的管理机制。职业院校推行德育学分制是适应市场和企业多样化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立德树人,品能合一”的育人指导思想的制度保证。学分制的特点可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其核心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学分制的目的是创设一种“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德育学分制是指借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而创设的、有关学生德育过程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设计并实施在一定的德育目标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德育学习和实践方案,统一管理学校德育系统中的理论学习、行为养成、社会实践、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身心发展等诸方面内容的教育过程、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从而加强学校德育活动的制度化、课程化和系统化。

2.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基本特征。第一,系统性。就是应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整体规划德育学分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德育目标的“校本化”建设、德育学分课程体系开发、校内外德育实践资源整合、德育过程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等,使之成为一种完整的、有效的德育养成系统。第二,职业性。职业院校的德育学分制建设,应更加鲜明地体现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满足行业、企业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德育需求,加强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教育。教育目标应追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突出强调职业情感的体验以及就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或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应注重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就业与创业教育等;教育过程应强调个体结合已有的经验,把自立、自理、自律作为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导向。积极利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挖掘和发挥实践性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在自我探究与实践中学习。第三,实践性。德育学分课程应采用“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技术,实施“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德育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这种实践活动既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又包括在学校所设计的主题下完成某一实际任务的过程,还包括在学校所创设的情景中的体验、感悟和熏陶过程。其本质上就是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第四,开放性。德育学分制的建设还应力求体现学分制的基本要求,即“弹性、灵活、兼容”的特征和个性化成长的价值理念。因此,德育学分制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具有多样化的选择性。学生可从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出发,自由选择、自主安排、自我评价。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校德育回归现实的生活。还要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社会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的结合。

三、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实践探索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建设。德育工作运行机制能把德育工作的各种要素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有序运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真正以行政主体为核心实施德育工作;二是如何把学校德育工作的各种力量进行系统整合,有效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系统耗散较大的问题。而德育学分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德育学分制所具有的“系统性”特征可以看出,德育学分制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学分评价制度,而是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类似的,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的德育养成系统,能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养成”和“专业教学”两轮驱动模式,意味着德育工作真正嵌入了学校行政工作系统。同时,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指向统一的德育目标,围绕着统一的工作平台(即德育方案),实施着统一的考核系统(即德育学分),在学院党委统一组织下分工协调开展的模式。因此,德育学分制能极大地提高学校德育过程的系统效能,能较好地解决学校德育内容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实践脱节等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德育学分制是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并行的教育系统,是学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必修课程”。尽管这种“必修课程”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学科课程”,但“德育学分”和“课程学分”同等要求就会督促学生参与学校德育活动,使学校德育活动真正起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德育学分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导,它更多地追求如何增强学生主体自我进取、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内驱力。德育学分制的实践性、开放性特征,使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德育修养,通过教师有计划的调控和必要的辅导,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主动地感受外界影响,对它们或吸收、或排斥、或改造,借此实现自身思想道德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建与发展。

3.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学分制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教育效果不会只是因为对象的集体参加而自然增强,仍需要我们对教育设计进行改进、对教育过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行政系统”实施为主的“德育养成”和“专业教学”两轮驱动模式,将会使人们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改革期望,增强改革的动力。同时,我们认为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德育目标的制定主要来源于上级和形势的要求,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实际需求;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仍然是以学校为主导的单向过程。这种忽视对象的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参与和投入,教育的效果难以实现。德育学分制将按照“思想调查—状况分析—确定主题—开展教育—考核反馈”的设计思路,把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以满足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德育需求,加强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教育为核心,有效增强学校德育活动的整体性、计划性和预设性。在教育模式上,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创设的德育情境中,根据自己的德育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来明辨是非,通过自主实践来养成德行。这种“生活化”“主体性”的德育工作理念,将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和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的要求落到实处。

总之,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机制,全面整合学校德育工作要素,创设“以学分为载体,以实践为手段”的学校德育养成系统,使学生能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主动、开放、多元地成长,这才是德育学分制改革的应有之意和根本的价值体现。

[1]徐湘荷,谭春芳.理性地看待德育学分制度[J].江苏高教,2005(1).

[2]陈利平.试论学分制下高校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33).

[3]李振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4]辉进宇.学分制条件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J].大理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校德育学分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