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改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4-08-15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作文

文 赵 芹

文 赵 芹

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倡并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分析。这既符合学科本身的特点,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一定要立足课程标准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成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把这种思维内化为一种精神内涵、思维品质,这样才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倡导独特性思维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怀疑持肯定的态度,哪怕学生有时所表现出的怀疑比较幼稚、肤浅,也要给予充分肯定。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此外,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敢于有自己的看法,描绘自己眼中与众不同的“哈姆莱特”,不唯教师、唯教材是瞻,这样才能向具备真正的创造性迈进。

首先,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在让学生充满兴致地进入学习状态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们提出的想法和看法,哪怕我们一时还很难给予圆满的解答,也不要简单、轻易地去抑制。一则教师不是神,不可能无所不知;二来创新无长无少,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其次,当教师发现学生表现出大胆质疑的动向,要及时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从字词、句段、篇章到表达手法、写作方法、主题确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从点滴入手,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质疑,循序渐进地指导,耐心等待学生不断提高质疑水平。例如,在遣词造句上,教师可以借贾岛在反复斟酌选用“推”“敲”二字时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因何用“敲”而弃“推”?在手法上不妨引导学生去探讨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比做“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是否恰当?典故“自相矛盾”之过究竟在矛还是在盾?……我们要相信,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提出价值较高的问题。一旦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视角,还要引导他们努力尝试有效解疑。质疑只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之一,最终解疑才会使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探索中越来越具有独特性,这才是我们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和归宿。

二、培养学生连动思维的能力

文学的特点是传情达意,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和体会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借助独特的个性思维和想象把抽象的义理形象化,把作者寄予的情感和意象情节化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过程,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由此及彼地联想,产生一个又一个的衍生意境,发挥创造力,思维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甚至把互不关联的物象大胆地聚合黏结,彻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尽情释放思维能量,不断提升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进行有意观察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知的前提,观察也是一种能力,是人对客观环境、事物的一种智能化反应。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中的花鸟虫鱼、风云雷电、山川草木,对主观世界的风俗人情、喜怒哀乐等,养成勤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中不断感悟、积累,并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悟应用到课堂阅读、写作学习之中,这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随着这种应用的日渐成熟和全面展开,他们的能力就会到长足的发展。

其次,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空间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广阔的自然、丰富的生活、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都是学习的范畴。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从课堂、教材向外延伸,让思维处在活跃的状态下,在听说读写思各个方面迸发创造的火花和灵感。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例,充分展开想象,让思维的虹尽情地绽放光彩。例如,沈复的《童趣》就是一篇展示儿童丰富想象力的经典范例。作者把蚊子在空中飞舞的声音想象成“雷声”,形状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这些描写让我们在深深叹服作者美妙想象的同时,也从字里行间分享了他“神游其中”的“怡然自得”。把癞蛤蟆想象成“庞然大物”,把它抓吃两只小虫的肢体动作想象成“拔山倒树而来”,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其想象的活跃和奇特。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这样的经典范例,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深入作者的内心,就会迸发出许许多多类似的精彩想象。

写作教学中,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无论是续写、改写、扩写,还是缩写;无论是大作文、小作文、片段作文,还是“分格”(专项练习)作文,教师都可以通过给学生充分提供“一题多解”“同题异文”的优秀范文或中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从主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作手法等各方面博采众长,激活自己的想象,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三、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人的思维往往有一定的惯性,尤其是对同类问题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打破思维的惯性,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要鼓励学生寻求对同一个任务进行不同解答的渠道。语文学科不像数学必须遵从较为固定的答案,对有些问题的解答应该也必须是多维的。例如话题作文练习,面对同一个话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把文章分别写成叙事类、抒情类或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下水文”,或从网络上搜集同一话题不同表达形式的多篇文章让学生欣赏,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灵感,启迪他们的思维,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展开多向思维。

其次,要倡导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由于这篇文章编排在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本文所涉及的相关地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论辩,让他们各站在一个“小儿”的观点上阐述各自的主张及理由,逐步明确“日初出时”和“日中时”太阳“距人”同样远近的实质。这种形式的启发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论辩中不断互相激励、启迪,在接近真理的过程中享受多角度思维的快乐。

四、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最好选择,也是对时代、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实践。如果教师能够发现、鼓励、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结构获得知识和能力,就会帮助他们不断摘取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作文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