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六大话题命题设计
2014-08-15王学华
王学华
【话题一】时事热点,感受时代脉搏
【题目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013 年 2 月,一 位 叫 梁 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太和门附近一口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的文字,被故宫工作人员拍下放上微博,立刻引来“骂声一片”。
(2)2013年 5月 26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
(3)记者走访杭州西湖各景点发现,黄龙洞、白堤等各处景点上,“到此一游”、“我爱你”等刻字留言几乎成了景区“标配”。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上面文题中的三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是关于荣辱的话题,关于文明的话题。你要别人尊敬你,首先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让人能觉得你是个文明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的人或身在何处,都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的良好文明素质,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涵养。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1)荣与辱。在文物上刻字,自以为是荣耀,实际上是一种耻辱。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清荣与辱,明辨荣与辱,要争做光荣的事情,不能以辱为荣。(2)文明,从我做起。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景区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游客自身也是一种损害。没有文明的旅游,再美的风景名胜也会黯然失色。而文明应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3)爱惜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珍贵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惜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4)善与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累善行,去掉陋习,举手之劳彰显一个人的文明和素质,不要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做错,不要等到一切无法弥补了才感到后悔。
【题目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五岁的白血病患者,被称作“小蝙蝠侠”的迈尔斯实现了人生的最大梦想。美国“美梦成真”的慈善组织得知患白血病的迈尔斯希望像电影中蝙蝠侠那样拯救世界,为了帮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迈尔斯实现做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旧金山万名志愿者配合出演,旧金山当日“变身”哥谭市,蝙蝠侠迈尔斯坐着警方护送的兰博基尼穿越城市,完成英雄救美、勇抓劫匪、救吉祥物等任务,最后受到华裔市长李孟贤的表彰。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向超级英雄迈尔斯送去祝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为满足一个患病孩子的梦想,万人配合出演,这场看似show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出于爱的共识,对童心的呵护。作为患病儿童,他们不仅需要社会帮助,获得良好的救治,同样也希望成人世界,别漠视自己的梦想。为了不让他们留下缺憾,我们应该像保护孩子生命一样,保护他们的梦想,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去实现梦想。人们常常对于公益的理解很简单,首先是满足物质需求,困难群体的吃穿用度。这固然没错,但是小蝙蝠侠的案例恰恰说明,满足孩子们乃至更多弱势群体的想象和精神需求,也是一种爱的共识。这种共识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可能有人要问,举城为一个孩子提供幸福的机会,是不是会浪费公共资源。的确,从现实来看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公共资源本身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和提升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样一场小蝙蝠侠活动产生的示范效应,对于公众爱的感召,相当于甚至远远大于公共资源投入产生的精神满足。可以立意的方向有:(1)爱的共识;(2)呵护孩子;(3)分享梦想;(4)助人为乐;(5)教育的本质等等。
【话题二】人生感悟,品味酸甜苦辣
【题目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作时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800字以上。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总体来说,上述材料对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作了形象的阐释。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只有耕耘与创造,才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有爱才有快乐;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而在写作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要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1)快乐是一种付出;(2)有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4)有爱就有快乐;(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题目 2】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请以“我在”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理解题意。文题中的“我在”,可以指我还活着,我的存在;可以指我在现场,我是目睹者和见证人;可以指我正在做什么,如我在跑步、我在唱歌、我在微笑等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见“我在”的前提是我思考。毕淑敏说过“我很重要”,我在,便是一切。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我存在的明证。“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我在,不仅仅是想象,更是心灵的自由与超越。“我在”,写作的空间应该很大、很大……
(2)用好材料。文题中的材料,是张晓风散文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重点突出的应该是“我”存在的价值,所以,无论你写自己的经历、感受、见解,还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发表议论,你都要体现材料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要用好典型且鲜活的材料,如果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自己身边的故事,一定要注意叙事性材料的新鲜、生动,唯有如此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如果你漫谈感受、见解,或者发表议论,也要注意论据的鲜活、典型。议论文如果没有充足的论据,就算观点鲜明,也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而有些文章针对性的论据也不少,可仍缺乏说服力,其主要原因便是论据不够鲜活。
【话题三】成长体验,汲取生活能量
【题目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2)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3)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以上三句都是曼德拉的名言,你读了以后有那些思考与感悟?请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明确思想内涵,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所感所思确定文章的立意。这道题的材料部分由曼德拉的三句名言组成,第一句讲明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的可能,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第二句阐述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碰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你能否超越自己,“再度升起”;第三句揭示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实际上谈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实践和人生理想。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梦想,就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具有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唯有如此,一切皆有可能。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名句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写作时,要摆出现象,追根溯源,认清本质,由此及彼,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既要表达深刻的生活体验,又要写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就文体而言,此题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但是想写好都不容易。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无论叙事还是记人,都要凸显“超越自我、绽放自我”这一主题,但关键是要写出具体可感的情节。写议论文,要有鲜明突出的中心观点,要明确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论述过程中要力求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说深说透,同时也要注意思考的辩证。
【题目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最多成为人们的佳肴;二是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一样。很显然,这里的鸡蛋是比喻人生或者生命,而材料的侧重点应该在于,一个人的人生应该让自己从内打破,唯有如此,你才会发现自己获得重生。如果按照全面理解所供材料的原则来解读,我们可以对这道新材料作文题挖掘出以下一些立意:(1)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突破自己,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2)不要成为人生的奴隶。人一旦成为自己的奴隶,就会碌碌无为,虚此一生。(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飞得更高。(4)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从而阐明人生哲理。(5)成长的密码。成长的过程,需要自己不断对自己进行提炼与升华。这几个立意角度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内容集中。写作时,要密切联系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做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努力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话题四】道德修养,谱写人性赞歌
【题目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路途遥远,山路非常难行,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李,但沿途走来,还是显得举步维艰,气喘如牛。他走走停停,不断往前遥望,希望目的地赶快出现眼前。就在他的上方,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年纪不会超过十岁,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也正缓慢地向前移动。她喘气得很厉害,也一直在流汗,可是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孩。印度教徒经过小女孩的身边,很同情地对小女孩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么重!”小女孩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个题目,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好材料,明确材料的指向性,明确主旨,选好角度。从整个材料来看,最后印度教徒与小女孩的对话是重点,尤其是小女孩的话:“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这是爱与责任的体现,生命的境界因此而得到提升。所以从整体材料这个角度切入,是比较符合材料的基本含意的。考生可以将立意确定为“感受爱的重量”、“爱,让一切失去重量”、“爱与责任是人生的支柱”、“仁者爱人”等,都算切题。当然,如果从印度教徒的角度来写,也未尝不可,可以立意为“要关心呵护他人”、“人要有悲悯情怀”、“卸下心中的重量”、“一路上有你”等。如果从小女孩的角度来写,除了紧扣上述这句话外,还可以从“理想”、“信念”、“快乐”、“担当”、“正能量”等方面加以诠释,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担当精神,如果没有快乐的心态,她不可能朝着目标前进。具体写作时,在谋篇上要注意:内容上忌胡编乱造,重在写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重在真情实感,重在展示自己的素养才情;形式上忌结构呆板欠灵动,忌文体不明,重在层次清晰、首尾呼应,语言上重在文笔流畅、清新自然,文句有意蕴,富有表现力。
【题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张洁等[3]利用鱼骨图从环节、护士、患者、环境四个方面找出导致患者液体出入量记录不正确的多种原因,并采取要因论证的方法,最终确定与护士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估算标准不统一:(1)记录方法不统一;(2)液体出入量记录流程不规范;(3)上级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测量工具的问题:(1)测量工具不准确;(2)量具不清洁;(3)量具消毒不规范;(4)测量时光线不足致看不清。上述研究与刘世美等[4]调查结果一致,考虑到此次调查对象为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自理能力较差,患者自身对出入量记录的影响较小,结合调查中出入量记录时存在的具体错误情况,主要为护士自身、测量工具及管理制度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一部外国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
(2)米兰·昆德拉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灵魂的扭曲与变形……”
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呢?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前一则是情节性材料,后一则是语录性材料。读前一则材料要抓住关键情节,挑夫为什么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挑夫等等自己的灵魂”这一行为给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由此确定关键词应该是“灵魂”。读后一则材料,首先要明确语意,米兰·昆德拉的这段话先交代了写作的预设背景——人生中是充满苦难和挫折的,人生都是在负重中前行的,其次点明了在这背景下的结果是“无数次目睹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灵魂的扭曲与变形……”,它的整体意思就是在艰难困苦和沉重的生活当中,一些生命的灵魂已经扭曲与变形,很显然,后一则材料的关键词也应该是“灵魂”。综合这两则材料,我们应该从“生命与灵魂”的视角去思考与把握。生命是无法回避苦难的一次负重前行,人生肯定遭遇各种苦难与打击,是选择灵魂,还是丢弃灵魂?是拒绝灵魂,还是追寻灵魂?每一个人都应该作出自己的回答。灵魂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操守,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一种憧憬美好未来的信念。灵魂,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国家民族的兴旺,都不可或缺。而在现实生活中,因失去灵魂而发生的可悲可鄙的事情,不一而足。写时应由点到面,展开联想并反观现实。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要在“灵魂”的意义和作用上做足文章。议论力求精警深刻,发人深省;记叙做到自然圆通,神定气足;编写故事要做到自然合理,给人启迪。
【话题五】哲理思考,突显辩证思维
【题目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也有人说“松生淮南是为松,松生淮北仍是松”。
有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也有人说“横看成岭侧非沟”。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它虽由三则材料组成,但第二、第三则实属同类。“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强调外在条件重要;“松生淮南是为松,松生淮北仍是松”,强调变与不变还是由内因决定。“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突出角度不同、经历不同,因而看法不同、观点有异;“横看成岭侧非沟”、“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说明纵然角度不同、看法有异,但凡事有度,本质相同。写作时可以从以上四方面任选其一加以论述,但切勿说话过度;可几者兼顾,但切忌平分段落。具体立意角度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外部条件。有时,外在条件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外在条件,合理运用外在条件,巧妙利用外在条件,把事情做好。(2)本质决定。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以此否定内因决定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仍是由“橘树”的本性决定的。所以出了问题,有了差错,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切勿怨天尤人。(3)见仁见智。看同一问题,人们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甚至文化水平、自身经历不同,观点看法也就不同。既要“各美其美”,又要“美人之美”,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把自己的好恶强施于人。(4)凡事有度。“横看成岭侧非沟”、“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说明答案的丰富多彩但并不否认答案的唯一性。凡事有度,要秉持公理意识,祛除抬杠心理,顾及大局,服从整体,公正做事,不做毫无意义的争论,切勿盲目追求另类个性,钻牛角尖。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树叶的飘零,可以感知秋天的来临,一枝红杏的出墙,可以推知春天就在不远处,自然界中的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浓缩了大千世界的景象。然而,一些人也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一片树叶不能感知秋天,一枝红杏也不能推知春天。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或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内涵。这个材料摆出了两类人的观点,一些人认为一叶能知秋,一些人认为一叶不能知秋。由此,我们可以把握材料的立足点,如果赞成前一种观点,那么,“一叶知秋”即是见微知著、以点见面、以一见万、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进一步引申,就是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情发展的趋向,由一些细节就可窥见事物的整体。如果赞成后一种观点,那么就从否定的角度立意。这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进行立意,比如着眼于“可知”,可以从人生角度立意“一叶知秋乃生活、生存之智慧、思考、总结,是这智慧之门的开启密码”。着眼于“未必知”,则可立意为“一叶落,天下仍春”、“自己乃一片落叶,原来是不能够代表整个秋天”。如果着眼于可知亦不可知,更可以从哲学角度立意,如“一片落叶能否知天下秋”这个问题应该按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辩证的思考,充分体现辩证思维。
【话题六】为人处世,提升生命质量
【题目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的写照。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材料由两句名言组成,第一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们玩手机的姿态,与一百年前人们吸鸦片的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第二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方却在玩手机。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手机隔开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么一个事实、这么一种情况,你是怎样想的、有着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的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我们可以作出自己的探讨。我们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来。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写作时,我们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发表议论的时候,看问题要辩证,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要使自己的观点偏于一隅。还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掘内容,写出广度和深度来。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题目 2】
我们曾经以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们不会放弃一个人,我们不会离开一个人。我们不会让一个人离开我们。我们不会忘记。而生活的答案,却未必尽然。……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的“曾经以为”,在生命的成长历程中悄悄改变?请以“我们曾经以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道题目朴实而有新意,把学生的关注点从外部引向内部,从他人引向自我,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好这道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是一个集合,是以“我”为主体的较多人的总称,所以其对象应该是一个“群体”。“曾经以为”是指曾经思考过的或曾经经历过的思想、观点、心理等。“曾经以为”表明是一个过去状态,而现在却并不这样认为。所以,这篇作文的立意应侧重于对曾经以为的某些传统哲理或人生观念的反思与新见解,重在追求深刻的发现,提炼新颖的思想,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者均可,但要注意格调的健康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