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创新的智慧教育探索之路——访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书记、校长
2014-08-15苏福根
本刊记者 苏福根
记者: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请您介绍下当时申请试点的初衷是什么?作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作用您是怎么认识的?
陈杰:我们坚持认为,教育即农业,要敬畏生命,遵循成长的规律,唤醒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和智慧,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学校应该是面向个体的教育,既有关注全球文化的格局,让世界成为我们的课堂,又有关注人本身细腻的喜怒哀乐,让师生的生命成为我们的中心;既紧贴时代与科技,又静侯真实的学习和真正的教育。
进入21世纪后,我们愈加强烈地发现,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的极佳手段,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学校将不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概念,更是创造新知、激发创新潜能、实现心灵沟通的智慧校园。同时,信息化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剂良药,启迪我们对教育观念的颠覆,对教师作用的审视,对学校功能的延伸,对教学模式的革新,对学习效果与人才选拔的全新评价。
记者:作为一所持续创造辉煌的名校,学校创建于1961年,从什么时候开始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请您介绍下贵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陈杰: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创建于1961年,和谐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的历史。泡桐树小学曾创造一幕幕辉煌,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口碑享誉四方。漫长岁月磨洗留下的光荣业绩和优良传统是激励我们保持荣誉和梦想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不断更新理念,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我校自1978年起就开展了以手绘幻灯片为特色的电化教育,并在“八五”至“十二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也涌现出了如陶启能、黄义娟等优秀电化教育的领军人物;后来达100多个的专题性学习网站、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的全面建设;如今,学生个性化评价网络平台、智慧Hi课堂、云平台、3D打印教学的强力推进等也落地生根。我校也因此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荣誉。这些都是我校努力实现“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智慧教育探索之路。
记者: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杰: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简单的讲,可归纳总结为三个“4+1”策略,即网站建设4+1、课堂变革4+1、学生评价4+1。具体如下:
网站建设4+1
寻根溯源探求发展,科技不是浮萍。当科技与学校相遇,我们以“建网就是建学校、建网就是建师资、建网就是建课程”为理念,构建起集教育、教学、管理为一体的校园网。学校门户网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分享、交流的虚拟空间,又是全校师生、家长理念引领、思想碰撞的真实学习共同体。学校网站总访问量已达1600万次,日均访问量达5299次。2011年8月,学校网站获得“全国中小学校百佳网站”称号。
一个顶层设计: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对网站建设方式、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身份认证及大量特色应用等周密论证、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全方位构建网络体系:以“学校门户网站、班级网站、OA办公平台、选课系统、学生评价网、教学资源库、论坛、博客”等八大版块作为基础,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构建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完整体系。
多角度呈现特色工作:学校拥有的特色教育工作,也通过学校网站建立了相应展示窗口,全面呈现和引领着师生家长的教育状况和教育理念。“手机版网站”拓展了家校沟通的渠道。“桐下读吧”展示的是我校的阅读推广特色教育。“阳光心理工作室”是我校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的网络窗口。“德育首位”是学校“家校共育”特色教育的全面呈现。“特色课程选修系统”、“班级特色课程义卖专题网”等特色网站新颖实用,是学校每学期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择平台和作品的展示平台,也是慈善义卖捐助“泡泡希希基金”的爱心平台。“50周年校庆网”留下的,则是学校厚重的历史印迹和未来的美好憧憬。
深层次服务教育教学:从2006年开始,全校共建立了107个班级网站,通过“班级相册”、“家长留言”、“班级新闻”、“小小图书馆”、“缤纷舞台”、“班级公告”、“班级荣誉”等栏目与家长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商讨制定针对孩子特点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配合教师在校外对学生进一步的教育或教学,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研发建设的涵盖人力资源、学籍管理、办公、邮件等功能的校园OA办公平台,突显了无纸化、私密性、方便性。
高质量开展资源建设: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从2006年开始就开始了校内资源库的建设。至今,资源库包含有教案、课件、视频、图片、反思等资源,累积资源总量达到10T。
课堂变革4+1
我们常常思考:每一天,孩子带着怎样的情绪走进学校?每一课,如何识别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每一周,孩子们是否在健康快乐成长?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在教育境界里怎样提升每一位老师的价值?这些原本“差不多”的经验判断,如今正在信息技术的浪潮中被破译密码……
今天,以人为本的课堂转型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更有意识的探索与追求,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正转型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革命。用最先进的载体还原最本源的教育。当科技与课堂相遇,科技让教育更美好,让孩子更快乐。
一系列课题:随着信息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已逐步改变,我校自八五时期开始,以课题为抓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先后承担了《电化教育促进学校整体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交互式白板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省、市课题研究,为我们的课堂变革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据统计20多年内,课题研究获国家级奖励9项、省级奖励15项、市级奖励19项。
专家讲座引领课改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要求,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长期邀请诸如上海教育科学院蒋鸣和教授、东北师大钟绍春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专业学术讲座,派遣各学科老师到各地学习先进经验。
每周例会思辨教学改革:我校智慧教师团队、信息技术组团队坚持每周一、周二例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智慧教师团队由最初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42人,各团队每学期例会研究不少于20次,确保学校信息化在快车道上飞速前行。
名师引路强力推进发展:我校历来对师资建设相当重视,在全校范围内成立了涵盖语文陈铁军(市学科带头人)、曹霞(市学科带头人)、覃琴(青羊区名师),数学卢英(省特级教师)、彭冰(省特级教师),英语廖燕青(市学科带头人),综合蕾蕾(省骨干教师)等七个名师工作室,带领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融合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数学学科中形成了“三看两问一反思”的范式,其成果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项目参与呈现缤纷课堂:学校充分利用每间教室的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了课堂的交互性、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设备,搭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课堂,如:“戴尔互联创未来”一对一课堂,将“做中学”和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带入了教学过程;智慧Hi课堂,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实际体验“智慧教室”软件,通过抢答、现场统计等方式实现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便于老师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远程互动课堂实现了实时的、面对面的互动,资源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各个区域。电子书包的引入,让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尝试开发专题课外练习游戏软件,运用移动终端,让学生寓教于乐,随时随地的学习。据统计,研究课获得国家级奖励242节、省级奖励252节、市级奖励374节。
学生评价4+1
大数据奠基云教育,科技服务个体。在教育质量的评价上,从原先过度依重学科知识成绩,开始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我校的“学生评价网——一个动态的成长平台”,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的一种实践探索。“学生个人评价网”,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发展性评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空间我作主!2013年《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成果一等奖。
一个平台的搭建:在教育评价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手段机械、主体单一、内容僵化、时间滞后的传统评价,已明显不适应学生的发展。2006年起,依托我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优势,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全面呈现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成长历程,无缝连接师生、家长的网络空间。
全程——呈现“动态轨迹”,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我校以扫盲式的新进教师培训、课程体验式的家长培训、学科渗透式的学生培训开展全程培训。并制定考核方案,促进及时更新。以实现层层推荐的方式,提高评价品质。及时关注网页动态,评选“五星少年”使其有充足的网络空间展示自己,赢得大家及时肯定。据统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计5000余学生的成长档案被详实的记录在个人评价系统中,便于他们了解回顾成长历程。
全面——鼓励“与众不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基于多元智能商数学说进行了全面评价实践探索,指定了我的简介、我的目标、学业成绩、进步与成长、认识自我、特长发展、我的健康、精彩瞬间等八大版块。
全员——实现“充分对话”,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校发展性评价实践探索,打破了单一的教师终结性评价,走向自评、同伴评、家长评、教师评、社会评的全员评价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全员评价过程中,彼此间充分对话,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自己,不断自我完善。例如6.1班有一名智障男童,校内生活需要时时有人陪护。在缺少玩伴、内向孤独的成长环境下,父母心碎不已……后来老师鼓励孩子画画,利用“学生个人评价网”,开设“绘画作品专栏”。班内学生和教师及在网络上的朋友都对其作出极高评价。使孩子信心得到极高提升,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适时——实现“自动生成”,分析学生综合指标: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健康,基于大数据的原理开发了“成绩报表”和“各科学业成绩走势曲线图”,让家长既可以看到孩子的学科成绩,也可以通过曲线图,看到学生学业成绩的成长轨迹,引导家长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自我进步与成长。根据学生的各期视力测查结果,生成“视力走势曲线图”,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视力健康情况;依据22项健康项目的基础数据,自动生成“身高体重指数(BMI)统计图”,并针对每个孩子的体质健康情况,系统自动生成“运动处方”,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个性化建议。
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践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工作,也是教育信息化试点内容。
记者:您能对学校的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做个展望吗?
陈杰:方兴未艾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与人类学习、交往、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们要顺势而为结合国家和社会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需要,开展创新性实践探索。
展望未来,学校将结合国家和社会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需求,在教育观念、学校功能、教学模式、教师作用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实践探索。学校将逐步推进“信息化课题研究、云空间建设、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网络安全保障”等行动计划,并从多方面确保信息化发展的有效落实和严格推进,按步骤全面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将进一步结合信息化发展特色需要,创新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形成系统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体系;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完善适合师生、家长个性发展、终身学习的网络空间;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改革,实现现代课堂。为全面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自由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