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五大问题
2014-08-15纪宝成
□纪宝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极其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从规模上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超过印度、俄罗斯、美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时代在发展,科技在革命,社会在转型,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教育又总让人感觉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这次我们学习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有一点体会在我的脑子里非常深刻,这就是习总书记讲的,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来推进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他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总书记的话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深化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就不叫改革。
那么现在谈我们教育的深化改革,我觉得就要研究我们教育上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找准了,改革才有目标,发展才有方向,我们才有可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我今天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来和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良好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GDP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迅速提升,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亿四千万独生子女几乎全部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阶段。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良好高等教育的追求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动力。我们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增加了很多,但是,离实际需求还是差距较大。这个矛盾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一个集中反映。很明显,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偏向——“浓浓的精英教育情结”形成的尖锐矛盾,而且愈演愈烈。这一矛盾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还没解决。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的大学,应当分为三类。一类是研究型大学,一类是教学型大学,一类是职业技术院校,一个培养理论与学术型人才,一个培养通用的应用型人才,一个培养岗位性操作性技能人才,这些应该说是比较清晰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社会就被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这个情结所主导。中专要升格为大专,大专要升格为本科,本科要有硕士生,硕士生以后要有博士生,博士生以后要有博士后,不到博士后就不到光辉的顶点。所有大学都希望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精英教育的大学,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学校五位一体,都是浓浓的精英教育情结。人们陶醉于精英教育而难以自拔。整个社会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的声音很响,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声音十分微弱。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精英教育不要,但不能被这样一种情结来左右教育战线。精英教育观念存在着误区,并已在实践中造成不良后果。这个矛盾,我觉得必须解决,但现在似乎还不易解决。这是社会的评价机制出了问题,它和中国历史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观念有某种相通的地方。
第三个问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分数第一”的升学机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一律凭分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了社会公平的标志之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从 “又红又专”到“四有新人”,从“素质教育”到“立德树人”,这些提法都不是讲的分数第一。但我们的升学制度就讲究“分数第一”,而且是严格按照“分数第一”,从高分到低分,决不允许录了低分的没录高分的,差一分都不行。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别人会看你中学成绩怎么样、大学成绩怎么样,有没有参与社会活动、参加义工劳动。如果分数相当,就算你分数低点,你有这些条件,人家就会录取你。当然我也看重分数,并不是不看重,分数确实能说明很多问题,但绝对不能成为唯一的标准。因为整个社会都很看重分数,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感到分数是“命根子”,一切向分数看齐。这样一来,升学机制方面如何体现人才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
第四个问题,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这四方面完整的发展概念,如何协调发展?这些年来,我们最看重的是规模和速度,结构、质量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虽然在规模超常发展方面这些年成就巨大,但由此带来的结构严重失衡和质量提升难度加大,却成了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这些年来高考一本、二本、三本、高职梯次录取,天然把高等院校分成了四类。这不但制造了低水平的本科教育体系,而且把高职打入了高等教育最底层。高职类学校的孩子灰头土脸,校长、老师也感觉最差的学生到了自己这里来,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从何而来呢?这与现在社会的需求完全相背而行。
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的规模速度上下了很多功夫。从1999年到2010年,中国新增加高等院校1200多所,年平均增加100所,基本每三天就有一所大学成立,而且持续12年之久。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美国从1965年到1968年这3年间,也曾出现过一个星期产生两所高校的情况。而我们国家竟然持续12年。这些新的学校,是否具备正规高等教育需要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质准备、精神上的积累?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录取线大幅度下降,生源条件大幅度下降,难道大众化教育就是这样?即使录取线下降,培养过程也不能放松。美国名牌大学的学生,4年内拿到毕业证的不到30%,5年、6年毕业的是常态。而我们国家,400分录取的学生跟600分录取的学生同样四年毕业,都拿一样的文凭,都是一样的工资待遇。这个是不是制度设计有问题呢?
第五个矛盾,官本位、钱本位和学术本位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官本位”的思想强烈,行政就会干预学术,包括随意干预高校内部事务。事实上,学校不少事务都受到打着各种旗号的不应有、不恰当甚至是匪夷所思的行政干预,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的自主权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不同程度地被剥夺而难以得到落实,更不要谈新的自主权了。“钱本位”就会扭曲学校办学行为,扭曲教授的教学行为,会冲击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会导致出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甚至学术腐败,一些教师不是敬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去追求灰色收入。所以“官本位”、“钱本位”跟学术本位有着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要靠学校的定力,要靠学校坚守自己的大学精神,要靠教授们崇高的学术理想,但也要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当然整个财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科技制度改革等都跟教育改革密切相关,这些改革如果不能同步进行,教育改革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必要的综合配套改革,才能彻底破解这五大问题,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