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用学指导下发展语用能力
2014-08-15何自然
何自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420)
在语用学指导下发展语用能力
何自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420)
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指的不是天生的语言能力,而是后天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准确理解和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在语用学的指导和启发下训练语用能力。文章首先重温了语用学家对语用学的见解,从中析出多个研习语用学的维度,并将语用能力训练归结为三大训练内容,接着根据前述三大内容讨论发展语用能力的具体策略。我们相信,通过普及语用学知识,让学生练就高超的语用能力,我国的语言教育将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进步。
语用能力;理解;运用;语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是使用和理解一门语言的能力。对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语用能力当然是指他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即用外语进行礼貌得体言谈的应对能力。要研究如何发展这种语用能力,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第二语言习得,想到不同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教学法。但是过去研究二语习得过于重视语法错误分析,过于重视第二语言在语言结构方面的表达和理解能力。而对教学法的研究,经历过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结构主义时代的句型操练法,以及后来的听说领先法、沉浸法等阶段。即使有很多学生经过各种训练后外语能力有所提高,我们仍然不满意,因为许多在托福、雅思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到了国外就感到文化差异给他们带来大量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困难。回过头来反省我国的外语教学,我们很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但和学生们接触后,我们发现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即让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重视语用学理论,使学生学会一些语用学知识。因此,本文论述的正是大家容易忽视的课题:如何在语用学原理指导下发展语用能力。
二、语用学的种种见解
(一)语用学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语用学,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一般都只有一个基本定义,但学者们在介绍语用学时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这里不讨论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对语用学作出的定义,仅列举一些大家熟悉的语言学家或语用学家对什么是“语言学的语用学”所发表的见解及观点:
(1)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意义的学问[1]3;
(2)语用学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成功成功的交际[2];
(3)语用学研究“明白在交际中要说的”比“听到表面上说的”到底多了些什么[1]3;
(4)语用学研究如何理解人们刻意表达的言语行为[3];
(5)语用学是研究语境意义的学问[1]3;
(6)语用学研究话语如何在情景中获得意义[4];
(7)语用学研究如何利用语境来推断出意义[5];
(8)语用学研究由社会语境确定的人类使用语言的条件[6];
(9)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在适当的语境下灵活遣词造句的能力[7];
(10)语用学研究人们相互交谈中的意义[8];
(11)语用学研究人们表达交往亲密程度的方式[1]3;
(12)语用学是对语言各个方面的功能性综观[9]16。
(二)研习语用学的角度
1.从说话人的角度研习语用学
从说话人的角度研习语用学,即要弄清什么叫说话人意义,它和句子意义有什么不同,如上文观点(1)和(2)。
(1)What does X mean?(句子意义:表示二元关系)
(2)What do you mean by X?(说话人意义:表示三元关系)
从说话人的角度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实现成功的交际。下面是Verschueren讲述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它刚好说明人们如何千方百计用语言来实现成功的交际:
(3)Here is a true 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the Budapest Opera House many years ago:JV went there with his wife,came in almost late,so that everyone had ceased talking,and sat down next to a middle-aged couple.During the intermission JV and his wife,who were from the Netherlands,began to talk in Dutch.The woman,who was sitting next to JV,turned to him and this exchange followed:
Woman:[gesticulating]Pause...pause.
[pointing at a watch]How long?
JV:[slowly articulating]Ten minutes.
[holding both hands up,fingers strectched]Ten.
JV’s neighbour seemed satisfied.She turned to her husband,and the couple started talking in English,with an unmistakably native Texas twang.It occurred to JV that the couple came from the U.S.,so he said to them something likeOh,you’re American,followed by a somewhat normal conversation in idiomatic English.[9]158
这里就有几个问题:
(1)Why did the American woman bother to speak broken English and with non-verbal gestures?(为什么美国妇女要用蹩脚的英语并带上手势来说话?)
(2)Why did JV,who is bilingual and speaks very good English,have to communicate in the same awkward way as the American woman did?(为什么精通双语、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JV要用同样别扭的说话方式同美国妇女说话?)
(3)If you were JV,would you communicate in the same way?Why or why not?(如果你是JV,在这种场合下是不是也这样说话?为什么是这样或者为什么不是这样?)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在交际中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对方明白自己表达的意思。为此我们要学点语用学。
2.从听话人的角度研究语用学
从听话人的角度研究语用学,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听到的并不是对方说话意思的全部,可能还有一些言下之意,也要琢磨出来。这就是“明白在交际中要说的”比“听到表面上说的”到底多了些什么了[10],如观点(3)和(4)。
(4)Mary:Do you want somesnacks?
Jack:I’ve just had two hamburgers.
虽然Jack没有明说他不想再吃东西,但Mary明白他话语的言下之意是:吃饱了,不想再吃了,因为他已经吃了两个汉堡包了。这里的用意(即force,有学者也译为“语力”)是一种婉拒。
再如一些双关语的隐含意义也只能靠听话人的细心琢磨:
(5)—What do lawyers do after they die?
—Theyliestill.
从听话人的角度研究语用学,我们还要理解说话人是如何表达一种刻意的言语行为。试比较例(6)中的三句话。英国婆婆劝她的中国媳妇不要给孙子买便宜的手推童车:
(6)a.Don’t buy that.
b.I wouldn’t buy that if I were you.
c.I bought one of these and it fell apart in a week.
这三句都是劝告某人不要做某事,但例(6a)直接,例(6b)通过表达自己可能的做法来劝阻别人,例(6c)则用自己的经历来劝阻别人。
3.从语境的角度研习语用学
语用学也是研究语境意义的学问,如观点(5)至(7)。从说话人的角度,它研究说话人如何在说话过程中利用各种语境(包括说话内容的情景以及双方当时所处的社会、心理语境)来表达意义;而从听话人的角度,它研究如何利用说话人当时描述的语境,以及交际时双方所处的社会、心理语境来推断出意义。下面的例(7)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
(7)It’s cold in here.
这个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
a.陈述一个事实(客观说明这里气温的情况);
b.表达一个请求(天气冷,而门窗却敞开着);
c.提出一个建议(这里冷,不妨换一个地方);
d.发出一个警告(这里冷,当心着凉);
e.表示埋怨(这里气温不宜人),等。
由此可见,理解语境中的意义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
4.从社会动态交际的角度研习语用学
观点(8)至(10)认为要从社会动态交际出发使用语言,即要在适当的语境下灵活地遣词造句。我们可以再看看上面用过的例(6):那位英国婆婆要表示严厉,就说Don’t buy that,直接要求媳妇不要买;如果她说I wouldn’t buy that if I were you,则表示她管不了这事,但要是她就不会买的了,这是一种间接劝止;当她说I bought one of these and it fell apart in a week时,表示这位婆婆颇为尊重对方,但仍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加以劝止。这说明,说话人应当察言观色,灵活地选用最合适的语句来交际。
从社会动态交际出发使用语言,不但要察言观色地说话,还要领会对方说话的目的。从近年来流行的手机短信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让听者忍俊不禁的“妙语”[11]。不过,如果听时大意,没有经过动态的联想,就很容易招致误解;或者领悟话语含意之后显得无奈:
(8)茫茫人海中,为你怦然心动,你好似不在意的表情,却让我隐隐作痛,你的漠然让我不敢表白
心迹,可我不能自拔,现在我要你明白……你踩着我的脚啦!
(9)早晨我吃不下饭,因为我想你;中午我吃不下饭,因为我更加想你;晚上我吃不下饭,因为我疯
狂地想你;夜里我睡不着,因为……我饿。
(10)顾客惊呼:“你的大拇指泡进我的汤里啦!”侍者说:“没事,我习惯了,不烫。”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这些手机短信散发出来的幽默,是话语描述的背景与现实不相一致造成的。例(8)和例(9)分别看似情意绵绵地在示爱,结果一个是要向对方宣告自己无法容忍的现实——脚让对方踩着了;而另一个却最后表白,他饥肠辘辘,想的只是吃!例(10)是一则幽默,从发出警告到消除警告,当事人的动态交际让我们感到一种无奈,这正是语用学上要细加研究的一种言语交际现象。
从社会动态交际出发使用语言,还要求我们交际中说话要区分说话对象。同样意思的一句话,交际对象不同,用话语表达亲疏的方式也不同,这里涉及礼貌,涉及何时何地对何人用何种语气说话:
(11)Could you possibly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
说话人向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请求帮助时,用这句话无疑是得体的;但如果对方是自己很要好的朋友,这样讲就显得见外了。
5.从语言功能整体的角度研习语用学
人类在生活中通过语言去表达和认知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这就是说,凡是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关的学问都是语用学,如观点(11)和(12)。
Mey曾经举例说明日本人的谈话习惯和心境,不同于西方文化氛围下的会话:
(12)A:Would you like a piece of apple cake?
B:Have you got some?
这是两个日本秘书在办公室小休时对话的英译。这段对话涉及到交际环境的心理及说话人的语用用意问题。B的反问在日本人看来很正常(你有吗?有就给我尝尝吧),然而Mey认为英美人或丹麦人却会认为B的问话是多余的。在他们看来,A的问话已经构建了“我有苹果馅饼”这个语境,因而听话人会立即明白A的用意,只要回应“要”还是“不要”就行。可见,日本人与欧美人处在相同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心理模型是有差异的。
在日本人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仍然看到社会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Mey谈到语用前提时提到类似的例子,也证明我们必须从语言功能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使用语言:
(13)Tourist:Is there a toilet around here?
Attendant:You want to use?
Tourist:(somewhat astonished):Sure I do.Attendant:Go down the steps.[6]264
这里讲的是,一位研究东方建筑的西方学者来到日本,甫下飞机与接待人员进行的一段对话。按西方的交际心理,第2话轮的应答是唐突无礼的,更麻烦的是接待人员根本不知道那位学者是想见识“东洋式”厕所的用意,最后的话轮所表达的是那位接待人员热情地把这位学者带到机场负一层的“西方风格”的厕所去了。这里的尴尬局面也是由于会话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差异而导致的。
以上所谈的都是语用学的研习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在语言交际中必须具备的语用能力。要从以上五个角度来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就必须解决下面的三大问题。
三、发展语用能力的问题和策略
(一)发展语用能力的三大问题
要使语用能力得到发展,就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完整理解话语意思:这里涉及语用语言学讨论的如何在语境中解歧问题。
(2)理解特定语境的句意:学生要在交际中理解语句意义,必须先明白在特定语境下意义的转换过程以及对言语行为的辨认。
(3)说要说的话:学生要学会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和遵守礼貌原则;如使用外语,则还要注意跨文化交际双方语用策略的差异。
前两个问题讲语言的理解,后一个问题讲语言的使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是培养语用能力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语用学刚好在这两方面对我们有启示、促进的作用,可见它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发展语用能力的策略
1.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策略
离开语境的许多词语都可能产生歧义;从听话人的角度看,有些词语即使在语境中也会产生歧义。歧义现象是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但解歧就要靠语用学的分析了。要解歧,一定要注意语境,文字上的解歧靠上下文(co-text),含义上的解歧靠语言、社会及认知或心智方面的综合语境。
a.上下文解歧。
(14)Unable tobooka hotel room,a man sneaked into a nearby private residence where police arrested him and laterbookedhim for unlawful entry.
(15)I’m glad I’m a man,and so is Lola.
例(14)的两个book都是动词,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前者是指无法预订到酒店房间,而后者则为非法闯入私宅留下案底。例(15)则可能表示“Lola and I are both glad I’m a man”,或表示“I’m glad Lola and I are both men”,也可能表示“I’m glad I’m a man,and Lola is also glad to be a man”.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在分析课文情节时,就应当学会通过连贯语篇提供的上下文语境解歧,从而确定词语在篇章中的准确意义。
b.防止心理“偏倾”。心理语言学告诉我们,解歧往往会带来偏倾(bias),即听话人听到存在歧解的话语时,一开始只倾向于某一种理解,只是到后来取得了更多的依据或得到说话人的修正,即听话人从语境中找到了更多的关联才能将原先的理解倾向纠正过来。例如下面一段相声:
(16)乙:那你们站长呢?
甲:别提了,逼的没办法上调了。
乙:哎呀,就这样上吊,死得可太冤了!
甲:什么呀,上边来个人把他调走了。
乙:啊,调工作了!
由于对话涉及文革年代的往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站长因受迫害而上吊,却没有从积极方面想到工作调动的问题。
如果听话人不是刻意揭示自己认知中的潜在歧解,偏倾就不会产生。如多年前广州开展“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整治市容活动,当时听到下面的话,除了是刻意玩笑,否则不会产生歧解:
(17)他们的“小变”已经使那个地方跟过去不一样了;可以想象他们的“大变”会使那里变成什么样子。
同样,研究生中间听到下面的说法,虽然按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可能有潜在的歧解,但也不至于因说话人的方言声调而导致理解偏倾:
(18)A:我刚“答辩”完,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轮到你“答辩”?
B:唉,别提了,还等着呢,真急死了!
c.特定场合下词语含义的变化。在理解时要注意同一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时其意义上可能产生的变化,如例(19);对一些形象说法如转喻的含义,也要靠不同的语境来推断,如例(20)和(21)[12]293:
(19)a.The naughty boys were punishedforplaying truant.(=because they...)
b.I gave her a cakeforher lunch.(=to eat for lunch...)
c.I gave him 2 yuanforbus fares.(=so that he could...)
d.She was given three yearsforburglary.(=as a punishment for...)
e.That remote control isforthe video,not the TV.(=belongs to...)
f.She was awarded the first prizeforher services to education.(=in recognition of...)
(20)机场快餐店服务员向领班报告有顾客“跑单”:Thehamburgerjust left without paying.(hamburg
er转喻吃汉堡包的顾客)
(21)护士向查病房的值班医生报告:“五号床”今早血压为150/90,心律58次/分,大便正常,诉清晨醒来自觉剑突下疼痛……(“五号床”说的是“五号床位的病人”)
d.言语行为的辨认。上文中例(7)表明,同一语句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表达出不同的言语行为:It’s cold in here可以分别表达:a'.陈述事实(客观说明这里气温的情况);b'.表达请求(天气冷,而门窗却敞开着);c'.提出建议(这里冷,不妨换一个地方);d'.发出警告(这里冷,当心着凉);e'.表示埋怨(这里气温不宜人)等。
下面例(22)同样可以根据应答者使用的不同话语标记语来表达不同的言语行为[13]:
(22)A:I really disliked that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1:Actually,he’s your new boss.说话慎重点,他可是你的新老板(警告)。
B2:Anyway,he’s your new boss.别那样,他是你的新老板(耐心说服)。
B3:After all,he’s your new boss.他毕竟是你的新老板嘛(建议)。
B4:Still,he’s your new boss.你还是算了,他是你的新老板呵(好意的劝告)。
B5:Well,he’s your new boss.好自为之吧,他是你的新老板(安慰)。
2.运用语言的语用能力策略
展示语用能力除了为理解语言而使用一定的策略外,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的策略,说要说的话。
a.运用同形结构。例(23)至(26),是给外国人出的几道汉语考题。请注意命题人巧妙地运用同形结构,要求学生设想不同的语境条件,以区分出其中不同的语用意义:
(23)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4)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25)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26)单身人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前面有关理解话语的语用能力策略,辨认出命题人要在话语中表达的认知语境,应该说这四个句子的语用含义都是不难领会的,但外国人不熟悉中国文化,不懂得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如何理解这类话语的内容就会成为他们的难题。
英语的同形结构也可以根据语境表达出不同的语用意义[14]:
(27)a.The childknockedthe bottleoffthe table.
b.The factory men usuallyknock offat 4:30 p.m.
c.It’s just a piece of metal heknocked offat the factory.
同是knock off,说话人可以利用不同语境产生出不同的语用意义:例(27a)是打翻在地;例(27b)是收工;例(27c)是偷走。
b.运用同义结构。句子意义是句子本身传达的意义,运用句子意义是一般的遣词造句能力;而说话人意义则指说话人自己想表达的特定意图或他想要实施的特定言语行为。这时说话人要根据语境,在同义结构中选择其中合适的结构来表达。这种运用同义结构的技能正是说话人的语用能力[12]294-295:
(28)a.What do big boys do when they come into a room,Johnny?
b.Did you forget the door,Johnny?
c.Shut the door,Johnny!
这几句话都是大人要求小孩把门关上的同义结构,但表达言语行为的功能各自不同。其中例(28a)是大人提醒小孩进来要随手关门;例(28b)是怪责小孩没有关门;例(28c)是对小孩发出关门的命令。这里大人的语用能力表现在:他为表达要求关门这个命题,需在同义结构中选择得当的结构,从而实施自己意图实施的言语行为。
3.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策略的运用是判断外语语用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善于识别下面包括认知、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正是我们运用语用能力策略的成功关键。
a.识别认知差异。要把握交际过程中双方可能出现的认知差异。我们在例(13)引用过的Mey的例子正好说明非英语本族人因认知上的差异而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策略失败。日本接待人员的应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失败的,这说明他的语用能力不佳。他在对话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习惯说法(一种让人尴尬的疑惑性回问)当成是所有民族的普遍说法了。
b.识别表达习惯差异。因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套用到英语上而出现跨文化交际时语言运用不得体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例如:
(29)a.—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Of course.
b.—Is there a postal collection on Sunday?
—Of course.
c.—Can you finish your work in one hour?
—Of course.
例(29)各句假如用汉语的“当然”作答是没有问题的,但这里的英语Of course好像缺了一点礼貌,或显得过于自信,只应在熟人、朋友谈话中听到。因此,如果将上述各例的Of course依次分别改用Sure 或 Great;Yes,indeed;Sure,no problem,可能会更为得体。
c.识别表达方式差异。一种语言里常用的话语表达方式用在另一种语言里,其效果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例如道歉这个言语行为,在英语中它包括两个内容:其一,说话人为某事表示遗憾(be sorry)和感到后悔(regret);其二,说话人要为某事承担责任(responsibility)。可见,英语的apologize和be sorry或regret表达的道歉程度有明显的不同;汉语中的道歉一般相当于英语的regret,甚至只相当于be sorry的意思,并没有按承担错误的程度分出道歉的等级。在多年前的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一度坚持只用regret和be sorry,不肯用apologize,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去思考。
四、结论
语用学理论的作用之一是指导语言实践。要掌握一门语言,不但要有该门语言的知识,而且要有使用该门语言的技能。真正的语言技能不仅是写得出、说得好,而且还要写得合适、说得得体、理解无误。为了发展语用能力,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语用学理论本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原理,以指导和启发大家训练和发展语用能力。因此,本文回顾了什么是语用学,并在了解语用学家对语用学见解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问题。
重视吸收语用学知识并接受语用学原理的指引,我们的学生就会掌握高超的语用能力,能在吸纳语用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技能。做到这一点,我国的外语教学也就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1]Yule G.Pragmatics[M].Oxford:OUP,1996.
[2]Kempson R.Presupposition and the Delimitation of Semantics[M].Cambridge:CUP,1975:84.
[3]Green G.P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M].Hillsdale,JJ:LEA Publishers,1996:2.
[4]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13.
[5]Fasold R.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Oxford:Blackwell,1993:119.
[6]Mey 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1993:42.
[7]Levinson S.Pragmatics[M].Cambridge:CUP,1983:24.
[8]Thomas J.Mes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24.
[9]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10]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34.
[11]郑庆君.手机短信中的语言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23-133.
[12]何自然.语用学探索(增订本)[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1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87-188.
[14]亚里克斯·麦克安德鲁.外语自学指南[M].柳中梁,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agmatics
HE Ziran
(Center for Linguistics & Applied Linguistic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
Pragmatic theory aims at giving guidance in language practice.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a language,one need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of that language,but also the skill in using it.Real language skills are not limited only to writing clearly and speaking correctly;what is more,they require writing appropriately and speaking tactfully,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accurately.For all of this,to develop pragmatic competence is necessary.Pragmatic competence is not innate,but acquired;it is an ability to perform,i.e.to understand language accurately and to use it appropriately.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pragmatic competence under the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 of pragmatics as a subject of study.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reviews how pragmaticists expound on the subject.According to their view,pragmatics can be studied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which may be summarized as three main aspects for pragmatic competence training.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rete strategies for display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aspects of training.Finally,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by popularizing pragmatic knowledge and by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we will make language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 new step forward for a greater progress.
pragmatic competence;understanding;performance;pragmatic strategies
H03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074(2014)02-0001-08
2014-02-14
何自然(1937-),男,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