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微应对

2014-08-15娄志刚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具微信职业

娄志刚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APP 等微工具的出现,微时代已悄然到来。微时代带来的新的社会交互模式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念、课堂行为、交往行为的变化,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顺应微时代的变革,有效利用微工具去应对学生多元诉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微时代、微工具的特征

据相关研究统计,青年是微工具使用的主力军[1]。微工具既是大学生群体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人际交流、圈子维持的不二选择。那么,微博、微信、微视频具有那些特性?为什么对高校师生群体有如此的吸引力?

首先,是即时性和延时性特质。微博等工具可以即时传递、发布信息,表述使用者当前的情绪、观点,展现使用者的个人风采;可以无限期延时保留,永久为使用者记录阶段性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其次,是主导性和跟随性。微工具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留地”,允许使用者以个人偏好为主导来表述个人的看法,观点;可以是集体的“共有田”,见者有份,大家都可以跟帖、转载、拍砖。再次,是公开性和封闭性。使用者可以把其用作点对面的公开信息发布的载体;可以用作点对点的私有话题交流的平台,只对一个相对封闭的阈限公开,对于阈限之外的人,它是封闭的。

二、高校微应对介入的时间节点和用途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一入学阶段是微工具推广使用的最佳时段。此时,绝大多数的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处于情感的孤寂状态,再加上对大学学习规律的不了解以及对大学各种新鲜事物的好奇,他们一方面期待对自己新角色、新目标的重构,一方面渴望来自老师的关注和引导。这时,经过教师有目的地推介和引导,构建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微博,构建学生个体音图并茂的微信、微博,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解读自我、呈现自我、重构自我。班集体微博的建设让他们有了归属感,个人微平台建设也提供了自我情绪宣泄的空间。如果再辅以班级QQ群建设、班徽设计、班歌的选择、班级视频的拍摄,让新生在体验新鲜大学生活的同时,初步建设班级及个人信息发布与获取、风采展示、平等交流、学情公开的平台。这对梳理并建构班级组织机构、营造班级团队协助的氛围大有裨益。

三、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微应对的实践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育人。开展微应对的实践,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加大对大学生心灵的“触动”势在必行。利用微博、微信、QQ 群、手机APP 软件等微工具,既能保证信息的即时传递、无死角传递,又能迎合学生的喜好,确保文件精神不走样。当然,微工具体系,不仅是信息发布的平台,也是教师思想传播和价值引领的讲台、学生关注时政的看台、风采展示的舞台、学校服务学生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微博、手机APP 发布信息之后,在实名登陆浏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浏览数据的分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在同时发布的诸多信息中,某条信息的浏览量远超其他信息,说明这个信息是学生群体集中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多加引导。再如,教师浏览学生的腾讯微博,发现近期某位学生的生日将至,或者看到这位学生展示自己在某项活动中的风采,教师可通过QQ 工具给学生送去祝福,或对学生的风采展示进行正面的引导和评价,这不仅能极大满足学生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继续追求卓越的斗志。再比如,教师通过学生对文章的浏览数据的分析,发现某一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对心理健康的信息反复关注,多次浏览,那么这名学生此期间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困扰。掌握这些隐性的信息,便于教师早发现问题,早介入引导治疗,进而规避隐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微体系建设完整的条件下,江苏某高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学校在不同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分类梳理,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微体系进行宣传展示和典型的树立,并称之为“入微”[2]。“入微”让学生兴奋不已,在微体系可迁移、可传播、可延伸的背景下,微展示不仅给广大学生塑造了标杆,传递了正能量,而且对于激励学生进步、督促学生自律成效显著。此外,该校在迎新、送毕业生等重要阶段,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学风建设、职业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通过拍摄微视频,来记录学生身边的故事。微视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记录他们真实的校园生活,或感动、或欢笑。将学生的青春诉诸于影音,用光影记录他们的成长,用视频承载他们对学习、生活、事业的体验和感悟,对友情、爱情的呵护与追求。微视频不仅可以存储学生的青春印记,还能用他们身边的文明修身、励志成才的故事触动广大学子的心灵。

四、微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

1.功能上的拓展

未来应进一步拓展利用微工具的交流功能、引导功能。在数据分析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师生关注的焦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重塑观念,改变认识。如,2014 年三四月份新疆暴恐分子在全国范围内制造恐怖事件,江苏某高校把新疆一位家庭贫困的维族学生拾金不昧返还现金的行为通过校园微博进行宣传。信息发布之后,短短一天之内浏览量就超过5万次,最终的阅览量超20 万次。这条普通的拾金不昧信息之所以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不仅因为它传递了正能量,更是因为它改变了该时段人们对新疆学子乃至新疆人的认识。

2.教育主体的扩大

长期以来,学生在校教育管理主体只有学校,学生家长、行业企业处于缺位状态。微工具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学校微博专门开设家长微博专栏,邀请家长通过微博参与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家长可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发表意见建议,表达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期待。设立行业企业专家专栏,请专家畅谈学校专业设置、企业发展需求、学生职业能力构建。

3.教育目标的凸显

通过功能上的扩展和教育主体的扩大,在教育目标上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树立两种意识:一是关注主流媒体的意识。现在很多学生的状态是“一心埋头打游戏,充耳不闻身边事”,不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不关注时事,不了解学校鼓励支持什么、限制反对什么,通过微工具的互动,引导学生养成在校关注校园媒体,工作关注社会主流媒体的习惯。二是职业意识。这里的职业意识包括职业规划和职业能力,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就失去了目标,学专业不知就业对口岗位,更谈不上什么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就业形势下,学校有必要从学生进校就进行职业引导,让学生明确专业对应职业、了解职业发展方向和技能需求,并让学生确立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做一个目标明确的大学生。

总之,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微工具出现造就了微时代,微时代改变了个体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甚至生活习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特点,给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带来挑战和困惑。把多元化微工具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1]曹银忠.大学生网民群体研究学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9):73.

[2]林国平.“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之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工具微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职业写作
“巧用”工具
我爱的职业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