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九个关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论述
2014-08-15孙红伟
孙红伟
(中共西华县委,河南西华466600)
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梦是一种穿越历史时空、承载人民意愿的理想。没有梦想,就不知趋赴,更无所谓民族的崛起和强大。梦想是方向、是目标、是向往、是奋斗、是动力。中国梦,是民族之梦、复兴之梦、小康之梦、强国之梦、胜利之梦、立世之梦。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显然,实现中国梦是党的嘱托、民族的盼望、历史的使命、人民的责任。
一、实现中国梦与中国旗帜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坚定伟大旗帜引领未来中国,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人有灵魂,党有党魂。人也好,党也好,离开了魂,就难以生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灵魂、国魂、党魂,这是党执政后的奋斗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在党的正确指引下的结果;党的光荣与辉煌,都是与党的旗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旗帜作为党魂,是党的发展所在。毛泽东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旗帜,指的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党的政治优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实现中国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历史的期盼,它深刻提示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梦必能梦想成真。没有旗帜就没有方向,旗帜是政党前进的指导思想,方向是政党选择确定的道路和目标。旗帜决定方向,方向靠旗帜指引;有什么样的旗帜,就有什么样的方向;旗帜错误,方向就错误;旗帜正确,方向就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应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帜的根本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强大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唯一正确的旗帜。高扬伟大旗帜,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国梦,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经历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旗帜铸就共同理想,以旗帜坚定前进信念,以旗帜汇聚蓬勃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朝着旗帜指引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伟大的祖国就一定会前程似锦,蒸蒸日上,自立于世界之林。
二、实现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中华民族追梦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礼记》中提出的“大同”“小康”社会理想,这既是追求富裕的中国梦,也是追求民族强盛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长期以来,这个梦一直没有成为现实,究其原因,就在于选择的道路不正确。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回望历史,我们今天找到这条正确的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复兴与道路选择密切相关,道路选择的折腾是对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大伤害。回归过去的发展模式,质疑改革开放的举措和成就;或者照搬西方的发展道路,盲从西方的规范和价值,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背离,都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离。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毫不动摇坚持并持之以恒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的深刻把握。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将是死路一条。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曾经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永远到不了蓬莱仙境,因为他虽然面朝东方,毛驴却向西而行,道路错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道路就是途径,就是战略选择,是到达目标最基本的条件。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首先确定路径。没有正确的道路,再光明的前景,再美好的梦想,都是无法实现的。由于道路的正确,当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当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才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对于这个理念,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鲁迅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讲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上进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其精神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激励。没有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就没有先进正确的中国道路,就没有无穷无尽的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激励引领。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总称。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之维,是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民族灵魂;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之维,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时代灵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构建。就中国梦来讲,它完全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里,中国精神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两翼。两翼配合得好,中国就有了腾飞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就能实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有了民族精神,我们就不会散、不会跨;有了时代精神,我们就不僵化、不落伍。两者结合,中华民族就能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在这里,要明确时代精神是从历史到当代的延伸与变革,是从民族到世界的扩散与冲击。在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进程中,中国精神呈现时代精神,中国发展呼唤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成为中国精神的主旋律,世界潮流反映在中国精神之中。中国梦是百年梦,更是时代梦。时代精神催化着中国梦,张扬着中国梦,也充实着中国梦。不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实质要讲辩证法。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弘扬那些至今仍然保持活力的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就要在传承文化血脉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以辩证思维弘扬中国精神,就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好。
四、实现中国梦与中国力量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可以这样说,实现中国梦,既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同样,凝聚中国力量,既要倚重历史的力量,更要倚重现实的力量。就历史的力量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一体、修齐治平的理念,孕育了中国人舍生取义、热爱祖国的价值追求。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康乾盛世,尽管其中有起有落,但中华民族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繁荣强大。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培育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现实的力量而言,就中国近代史来说,它既是一部艰难求索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不懈的奋斗史。许多仁人志士,开始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各阶级、各政党等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艰辛的尝试与探索,但由于缺少一个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未能凝聚力量实现这一使命。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感言:“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他对中国复兴的畅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才变得触手可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最终领导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实现中国梦,真正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的13亿人民群众。显然,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无数国民的拼搏、奋斗的中国力量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一切,正是我们倡导弘扬传统爱国主义情怀的现实意义之所在。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理想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当代理想与光荣传统的有机统一,是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梦既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是中华民族追求振兴的百年梦想。努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和不竭动力。今天,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把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我们要发扬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五、实现中国梦与中国制度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同样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对此进行了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根本性质及要求,反映了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步制度保障。制度的作用,在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的取得,都一一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显著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和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已连续30余年保持着接近10%的年均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剧烈动荡的情势下仍创造了高速稳定增长的奇迹,2010年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等等。举世瞩目的神州辉煌,无疑是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有优势铸就的。不过,实现中国梦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风险,如自然灾害和疫情的发生风险、社会群体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出现的风险、国家统一问题上的风险、世界资源紧约束的风险以及世界上霸权主义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甚至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也有国家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竞争性风险;既有党长期执政带来的考验与风险,也有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带来的风险。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实现中国梦中必须坚定制度自信,注重发挥当代中国的制度优势,排除在实现中国梦中的种种干扰、破坏,从而全面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六、实现中国梦与中国实践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个时代都有梦想,伟大的中国梦则历史地属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今日,中国梦正在激励着中国各族人民开启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应当看到,我们经历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经过了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崛起,这些都是全新的探索与实践。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承载和实现梦想的唯一路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56个民族、13亿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实践的精髓在于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为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第一,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发展规律的“秘密”只能到实践中去探求,而不应当与此相反。第二,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变革的实践”,而不能停留于“解释世界”。第三,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离开实践的争论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开启暗箱的钥匙,使人们拨云见日。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占据着人类思维的制高点,这是客观事实,是无人否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决定了中国梦既指向未来又呈现当下。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美好的希冀与追求;着眼当下,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依靠实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脚下而不在别处,在实践完成而不是空喊口号。今天,只要始终不懈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战胜征途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稳步达到我们的目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一个国家的梦想,靠的是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理想,团结一心。美好蓝图能够激发斗志,豪情壮志可以鼓舞人心,梦想的实现关键在于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不实干,不拼搏,中国梦就永远是海市蜃楼。历史昭示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折千回中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和拼搏进取。时至今日,我们来到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要把梦想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带入实践中、奋斗中、创业中,任重道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各项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七、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理论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所谓中国理论指的就是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先进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以及理论等软实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的追梦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论之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提供了科学指南。在这里,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理论。就中国理论而言,它的价值在于社会主体对理论与实践关系具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在其实践活动中以理论为指导,从而增强理论的觉悟性、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消除理论失觉和理论矮化。党的指导理论具有引领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的强大功能,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理论神圣的功能,需要千千万万个领导干部的积极担当、竭诚奉献,让党的指导理论占领阵地、主导舆论、深入人心、走进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实践高于认识”,但是也从来不轻视和否定理论的作用。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自觉,就在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党自身建设、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所具有的思想引领、精神旗帜和精神动力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创立理论之初,就表明自己阐述“创立新观点”的目的,不是书斋中的纯粹学术活动,而是要“给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个必要的支点”。今天,我们之所以讲理论自信,不仅在于来自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更重要的是来自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就。实践的成就为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通向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康庄大道,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凯歌。中国人民洗雪百年耻辱,昔日的“东亚病夫”变为“东方巨人”,昔日对中国的否定和轻蔑也转变为肯定和尊重以至于学习借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在这些成功和奇迹的背后,固然有诸多原因,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变化,每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这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充满信心的现实依据。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原因在于,这一理论体系始终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系统性;这一理论体系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而不断完善,具有实践性;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体现了我们党非凡的创造能力和强大的活力,具有创新性,这一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特征。还要看到,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独特优势:能为我们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前进方向;为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科学指导;等等。创新理论统领中国梦,中国梦闪耀着创新理论之光。中国梦需要理论诠释,以理论的真理性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以理论的科学性展现中国梦的丰富内容。特别是当前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矛盾,面对党员群众中的种种困惑,如何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如何让中国人民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如何将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等等,都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理论的回答,这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根本性意义。
八、实现中国梦与中国人民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凡是伟大的民族,都有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世代夙愿,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在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它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根基,它使中华儿女具有共同的归属感、认同感。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肩负起继往开来的文明创造重任,再创文明辉煌。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最关键的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主体,决定了中国梦既是个体梦又是国家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我们把“国”与“家”、“民”与“族”融为了国家民族,把“你”“我”“他”整合为了“大家”,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就会变成现实的生活状态。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是民族之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滴水映日,中国梦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希冀和理想;众志成城,中国梦圆更需要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一重要思想,深情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实现中国梦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同时,也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才有巨大的力量实现梦想。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集中凝聚在实现中国梦上。人民不能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才自觉起来推动革命;人民不能忍受贫穷的社会主义,才进行改革。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始终在追梦的路上与时俱进。中国梦,人民的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理想,其最高境界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力,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唯有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才能升腾起激动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今天,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唱响神州大地,“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令亿万人民激越振奋。加大公平保障,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让人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如果说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路径选择,中国精神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精神支撑,那么让中国梦更加契合个体追求,与个人梦、家庭梦有机融合,正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力量源泉。今天,中华民族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我们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实现个人和民族的梦想。
九、实现中国梦与中国小康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实现中国梦要经过几大战略步骤。第一步,就是党的十八大明确宣布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就是邓小平从1987年3月以来一直讲的,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步,就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继续奋斗,接近和达到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水平。在这里,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二者是一致的。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先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也是第一步。今天,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国之路、富民之路。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努力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断开拓让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相互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小康梦不仅是具体而真实的,还是美丽而可及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尽管中国梦的曙光就在眼前,但要全面实现,仍须经历艰难漫长的追梦之旅。古人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在有些情况下,往往离目标越近,阻力就越大,也越艰辛。最有自信的时候,也最容易自满;最有希望的时候,也最可能失望。要让梦想成真,最重要的是坚持改革。改革是合乎历史必然性的选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整个文明形态的提升,它可以有效避免后发展国家普遍可能遭遇的困境和陷阱。当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要不断克服各种障碍、破解各种难题。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风险增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民生问题的解决、固有利益链的打破、权力腐败的惩治、个人合法权利的维护、平等发展机会的创造等,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坚强的毅力、高超的智慧攻坚克难,稳步推进改革,避免社会动荡,减少改革代价。我们要把伟大的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对工作积极主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把各项建设的目标、要求、责任、措施具体化,把每一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深里推、往细里做。要一步一步地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建设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精益求精,扎扎实实铸就精彩的中国梦。要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浮夸作风和不切实际的做法,从根本上保证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从而共圆我们的小康梦、复兴梦和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