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2014-08-15王政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党员干部道德

王政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部,山东 青岛 266071)

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①为此,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为全面真实地把握当前党员干部道德品行的状况,特别是找准存在的问题与根源所在,我们对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2000余名机关干部党员、大学生党员及农村党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增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实效性的措施。

一、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品行的现状

《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义务。表明党员干部所要践行的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统一,要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基础上,率先倡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为增强针对性,我们在对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整体状况进行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当前群众比较关注的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调查,以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

1. 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对自身道德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表现出了亟须提高的强烈愿望与呼声。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一,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对自身道德状况并没有表现出盲目的乐观和自信,而是保持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对“您如何评价当前党员干部总体道德状况”的调查中,仅有18%的党员表示满意,而有高达61%的认为一般,还有13.4%的表示不满意,2.6%的表示很不满意。无论是在个别访谈还是集体座谈中,许多党员特别是老党员都对当前党员队伍的道德状况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与担心,认为虽然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即使问题是个别的,影响却是全党的。第二,生活情趣庸俗、贪污腐化是反响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在问及当前党员干部道德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时,78%的认为是“作风不正,特别是在生活情趣、伦理观念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有70%的认为是“贪污腐化、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还有50.7%的认为是“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四风’问题严重”。可以看出,党员干部的外在形象不仅体现在工作上的尽职尽责,日常生活中所谓“小事小节”上的问题更能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第三,加强道德建设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强烈愿望。在对“您是否认为当前亟须加强党员道德教育”的调查中,有95%的或者选择了“是当务之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或者选择了“非常必要,事关党的形象”。当然,也有3.6%的认为“无所谓,党员也是人,不能要求太高”。这虽然是少数现象,但却忽视不得。事实上,正是个别党员认识上不到位,放松了党性修养,最终败坏了党的整体形象。

2.应然与实然的差异,折射出当前党员干部面临的道德困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道德品行的内在要求。对此,广大党员是高度认同、不容置疑的。但具体做得如何呢?第一,调查显示,只有17%的党员认为自己很好地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高达71%的认为一般,11%的认为很差。这种应然与实然的巨大反差,实质是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员面临的道德困惑,为什么思想上认为正确的东西现实中却做不到位?这在随后的两个调查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第二,在对党章规定的“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的认识上,有78%的认为“这是应该做到的”,同时又有37%的认为“现实中很难做到”,22%的认为“这是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相违背的”。特别是问及“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您应该如何做”时,只有52%的党员回答“坚决服从党和人民利益”,有25%的回答“既想服从党和人民利益,但又不想损害个人利益”。这进一步反映了党员在坚持这一原则时的困惑,也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党员个人正当利益的问题。第三,在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及各种请客送礼等现象的认识上,有52%的表示对此“非常痛恨,自己从来不会去做”;37.5%的认为“虽然痛恨,但有时迫不得已也做过”;7.6%的认为“很正常,无需大惊小怪”;6.9%的认为“很有必要,中国目前还是‘关系’社会”。显然,那些认为“很正常”和“很有必要”的党员一旦认为自己需要,自然也会毫不犹豫地去“请客送礼”。也就是说,自觉不自觉地做过或者可能会做违背党性原则的事的党员绝不在少数。当然,许多党员认为出于正常人情交往的请客送礼很有必要,但与各种不正之风交织在一起时,也感到困惑与无奈,这不仅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更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

3.明哲保身思想严重,部分党员缺乏同各种不道德现象作斗争的勇气。《党章》规定,党员干部应当“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在对“当发现自己身边的党员干部有贪污腐败等违反党规党纪行为时你会如何做?”的调查中,只有13%的党员表示会坚决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22%的会以合适方式提醒他们,31%的表示在组织调查时可以配合,30%的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然,31%的组织调查时可以配合的党员,如果组织上不调查,也应当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列。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党员不会主动同各种不道德现象作斗争。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监督机制特别是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不强。

4.个别党员干部道德底线逐步后退,甚至道德判断标准出现偏差。曾几何时,党员干部对所谓的“男女作风”问题可以说是讳莫如深,唯恐避之不及。因为一旦与之沾边,就要承受巨大的家庭、社会压力,政治生命也可能就此终结。而今,居然不但有党员干部对此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而且还有的表示理解甚至接受。比如,在对如何看待个别党员干部包养情人现象这一问题的调查中,虽然有75%的党员认为是“道德败坏,严重违反党规党纪”,但也有近20%的认为:“只要不与贪污受贿相联系,就无所谓”,还有4%的认为是“正常现象,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特别是在座谈交流中,还明显感觉到了个别党员干部的道德判断标准出现偏差,有的对一些不道德现象流露出了“羡慕”、“向往”的心态。比如,对个别通过跑官要官甚至弄虚作假得到提升的人不但不痛恨,反而认为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体现。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确实需要正视。

二、党员干部道德品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客观上给党员干部道德品行产生了较大影响。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经济体制变革必然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而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必然使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面临着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新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原则不仅唤醒了党员的利益主体意识,也必然使轻视或否定个人利益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有的党员以传统价值观念评判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忧心忡忡于社风、党风日下,感觉道德滑坡无底线;有的党员则是在一些领域传统道德观念起着支配作用,而在另一些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规则又渐居主导地位,因而新旧思想观念的相互冲突与矛盾就在所难免。有的党员则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坚持利益至上,甚至等价交换原则侵入到党的政治生活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当然,社会变革引发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甚至是怀疑,是道德本身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利益多元的情况下,赋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以新的时代内涵,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符合党性原则和时代特征的义利观。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5%的党员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作为影响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首要因素,也进一步显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 道德教育科学性的欠缺及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中屡屡发生的不道德现象,大大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成效。从党员道德教育的科学性来看,一是存有脱离思想实际的倾向。8600多万名的党员队伍,横向看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纵向看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差距较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②如果忽视这种多样化和差异性,道德教育的成效必然大打折扣。二是重理论灌输、道德说教,轻素质提升、行为养成。其结果,必然是知行脱节,在解释现实问题、解决党员干部道德价值观冲突面前苍白无力。三是存在着“拔高”道德水准的极端化现象。如一味强调共产主义道德,无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和党员的认知觉悟水平,把道德教育“神圣化”,实际上造成了道德虚无现象的产生。同时,党内仍然存在的一些不道德现象,特别是比较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更是极大地降低甚至抵消了道德教育的效果。由于党内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及腐败分子违纪违法手段的隐蔽性,对一般党员群众来说,那些被惩处的官员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似乎是转眼之间由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民公仆变成了十恶不赦、无所不贪的历史罪人,一旦“东窗事发”,要么是“道德极端败坏”、要么是“生活作风极端糜烂”,这种从“神”到“鬼”的强烈反差使有的党员发出了“还能相信谁”的感慨,有的甚至认为现在党内已经没有“真事”,虽然认识有失偏颇,但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3. 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思想相互交织,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激荡更加激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强势地位,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在近代百年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参照和模仿西方文化已深深地积淀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本能,西方强势话语极易印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因素的同时,一些腐朽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自然成为一些党员干部追逐的时尚,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也沉渣泛起。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但部分媒体、个别学者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大肆宣扬“臣民文化”、特权意识,甚至不惜恶搞、歪曲历史,毫无道德责任。个别党员干部面对这种状况不但不制止、不抵制,反而推波助澜、参与其中,张口不离黄段子,闭口也是荤笑话,共产党员应有的浩然正气荡然无存。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善恶颠倒、美丑不分,私欲、贪欲、情欲、官欲恶性膨胀,明码标价地买官卖官,公开带着“情人”出入各种社交场合等等,都对党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杀伤力”。在调查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有些党员对此见怪不怪,反而是对哪个贪官没有“情人”感到奇怪。当问及党员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时,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社会就这样”。这其中包含着冷眼旁观、习以为常的态度,也包含着诸多的无奈与失望。因此,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如何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4. 个别党员干部忽视甚至放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解除了思想防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从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背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个渐变过程的关键点,就在于“总开关”出了问题。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把道德修养看作是“小事一桩”,平日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自然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而这个“总开关”一旦出问题,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面前就会丧失道德防线。当然,也要看到,个别党员干部之所以忽视甚至放弃世界观的改造,也与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及干部考核任用机制等方面的不健全、不完善有关。比如,一些单位的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不能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甚至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庸俗之风使党的组织生活变了味,失去了其应有的纯洁思想、增强党性的作用。在干部考核方面,有些地方只注重经济发展成绩,忽视干部个人的作风和品德修养。干部考核和用人导向上的偏颇,必然导致党员干部对自身修养的忽视。

三、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在对当前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突破点是什么的调查中,有83%的认为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71%的认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63%的认为要改进和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34%的认为要着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综合以上分析,当前加强党员道德建设要着力抓好以下4点。

1.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增强制度对道德的约束力。加强道德的制度化建设,既是19世纪末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应对政府官员道德问题集中爆发局面的共同经验,也是当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趋势。特别是在当前,面对新旧道德规范的碰撞与激荡,面对防不胜防的利益诱惑和欲望冲动,必须依靠制度的强制力促进道德建设的规范化。第一,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重点应当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制度的覆盖范围。制度约束要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既要包括正常工作时间的方方面面,又要延伸到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甚至后者较前者尤为重要,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都要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在制度约束上做到抓大不放小。既要对那些可能影响、妨碍党员干部正确履行公务职责的行为,尤其是一些可能引发群众强烈不满、对党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但又属于道德层面的行为作出严格规定,也要对那些可能影响党员自身形象的言谈举止等所谓“小事小节”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总的原则是要做到宜细不宜粗,既要有概括性的、原则性的要求,更要注重制度规定的具体性、可操作性,杜绝“空白地带”,减少“模糊余地”,缩小“弹性空间”,真正使抽象化的道德要求具体化为操作性强的规定条文。第二,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一是要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专职监督机构职能的同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营造宽松、和谐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主动引导他们依法监督、积极监督。二是要教育党员干部正确面对监督、自觉接受监督,面对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的批评意见,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即使是监督者的一些误解、误会,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是以监督为名的诽谤中伤甚至敲诈勒索,就决不能动辄以权压人,更不能随意诉诸法律。第三,强化扬善惩恶的力度。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道德奖惩机制,做到勿以“善小”而不褒扬,勿以“恶小”而不惩处,特别是要改变不“牺牲生命”成不了先进典型、不“道德败坏”受不到党纪惩处的现象。对一些所谓“小事小节”,决不能从保护干部的良好愿望出发,以批评教育代替纪律处分,以下不为例代替深刻检查。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论是一般党员群众还是领导干部,不管涉及谁,只要违反有关规定,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2.强化道德教育的时代特色,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一,坚持道德教育内容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道德具有时代性,任何与时代发展相脱离、相违背的道德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一是要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党的历史上形成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剔除一些与时代不符的内容,特别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一些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并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二是要根据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特别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研究、提炼其中对党员干部道德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将其纳入到道德教育体系之中。三是要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义利观等困扰党员思想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并且能够做出切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回答。第二,坚持道德教育方式的灌输论与接受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立足时代发展特别是党员队伍的新变化,坚持灌输论与接受论相结合。一是尊重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传统的“主——客”教育模式为“主——主”模式,增强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二是要研究受教育者的接受度,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便于调适教育进程和教育方式,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三是要善于运用微博、短信、网上论坛等现代传媒技术与手段,使严肃的道德教育与现代的传播载体相结合,增强道德教育的活泼性。第三,坚持道德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相结合。面对8600多万名党员的庞大队伍,一是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党员干部因为成长背景、文化水平、经济地位及职务职业等因素带来的道德认知、道德自觉等方面的差异性,决不能在教育对象上搞“一刀切”。二是要求我们不能一律以共产主义道德衡量、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在教育内容上搞“一刀切”。必须坚持道德教育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引导党员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要求的基础上,区分层次,鼓励先进,循序渐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3.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既要从党的整体需要出发,也要考虑党员的个体需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第一,严格执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一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二是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三是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决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第二,积极倡导正确的义利观。“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③因此,要大力倡导和树立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实际相一致的义利观,既要教育引导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关键时刻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党和国家利益与党员个人正当利益之间的关系,保护党员个人的正当现实利益,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第三,积极为党员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一是要认真落实党章等党内法规赋予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从党规党纪上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三是要正确处理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坚持党性教育不放松的前提下,尊重、保护和发挥党员的个性,做到既增强党性、又发展个性,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入党后有义务、有责任、有奉献,同时也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

4.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一,道德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党员干部良好道德的养成离不开全社会良好道德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形成党风与社风民风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第二,探索建立道德激励机制。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强调要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加强党员道德教育同样需要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要对那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道德楷模,能够在政治上受尊重、在精神上得荣誉、在经济上得实惠,从而引导人们都争学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第三,新闻媒体要做正能量的放大器。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④因此,新闻媒体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注释:

①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日报》,2014 年5 月11 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138 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6页。

④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 年8 月21 日。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党员干部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党员干部新书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