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尤需“讷于言而敏于行”

2014-08-15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王洪春

中国西部 2014年4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老师教育

文/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王洪春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写道:“在教育情境中,成人和孩子并不是碰巧相聚在一起的;相反,他们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相聚的。他们以一种互相交融的联合方式相聚,这种方式构成了一种关系,一种教育的关系。”很显然,教育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里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是在学生和教师的交往与交流中建立起来的。其中,教师的言与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但“言”得如何,“行”得怎样,却是需要教师不断加以锤炼的。因为出“言”不慎,就会祸端生起,教育关系及师生关系就会变得紧张,教育目标的达成便成了镜中花。而“行”得不当,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的意思,“敏”是机敏、积极的意思。全句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对于教师来说,也同样应该做到“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教育中,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也要求教师有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信口开河,而对于认定了的事情,必须坚决果断、雷厉风行。

教育是关乎生命的事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如何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的成长带去正能量,是教师在工作中、在自身的修养中必须着力建构的课程。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言行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教师的“行”,表面看是外在的,但事实上却是由内而外的。内里没修养,外在的行动无论装得多么像,都可能被人看出来。所以,“敏于行”的前提是在不断的学习与修炼中,对教育中的事把握清楚,了然于胸,而当出现需要以行动来回应时,则能立即执行。当然,“敏于行”不仅在于“行”的速度,更在于“行”的过程和结果(质量)要好。否则,那就只能是莽夫行为,断然不会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也难以真正以教师的“行”助力良好教育关系的建立。教师“敏于行”所呈现给学生的,不是那种旨在制造声势,而没有实际作用的行为。不是说每一次“行”都要有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但因为“行”是教师个人修养的外露,是影响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契机,所以断不可随意。在“行”之前必须深思熟虑,一旦“行”,则必须果敢。

教师的“行”当稳重,给学生以气定神闲的感觉;教师的“行”当大气,并以此激励学生;教师的“行”当有序,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智慧……A老师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人。他根据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制定了一套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施方案,包括课外阅读、搭建习作平台等。当教师的设想向学生一宣布,便立即行动起来,每天早上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中午进行阅读,并长期坚持。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及时全收全改。因为他的积极行动及坚持不懈,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及写作习惯,学生不但从老师的行动中受到感染,而且还丰富了语文积累,提高了语文能力,尤其是作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的“敏于行”与“讷于言”不是独立存在着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我们不能因为“敏于行”而不顾“言辞”的激励作用。要知道,“一句话一辈子”,有时一句不当的话对学生的伤害会更大。显然,“讷于言”有其巨大的隐藏价值在里面。当然,“讷于言”不是少言或不言,而是言辞必须真诚、恳切,切合教育对象。肯定地说,“讷于言”所要求的是,不但说话的内容要准确简洁,态度亲切自然,而且语言必须庄重得体,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静静地打动学生,给学生温暖的爱意,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振奋。

“爱”这个词,在今天可谓叫得最响亮。有语云:爱要大声地说出来。的确,表达出来了,学生更易明白和感受到。有声的语言,给学生有声的感受。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却并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这其中,我们往往也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而“教育”着学生,从而口无遮拦,无形中伤害了学生。就是夸赞学生,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可能对你的赞扬的反应也不一样。曾经有个不合群的同学,老师为了激发她,在她收拾好讲台后,老师总是大力夸奖。一次两次没啥,四五次后,她竟然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说:“其他同学做值日也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表扬他们。我不需要你那可怜的表扬……”让老师尴尬不已。要知道,学生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需要教师直白似的“爱意”赞扬,有的则需要教师私底下的称赞,而有的呢,却需要教师笔下的文字的交流。之所以要“讷于言”,往往就是因为话语可能拖泥带水,造成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后果。

“讷于言”的背后是另一种话语,那就是非语言的表达。比如,对学生的赞扬可以是眼神的鼓励,可以是轻轻地拍拍他的肩,可以是送个礼物,写上赞颂的话等等。作为教师,天天在批改作业,通过作业与学生进行交流是一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写”相对“说”时间和空间更大些,在写的时候会经过一番思考,会将自己想说的话理出个头绪,写得清楚和明白。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教师不但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而且也能因此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这可说是“讷于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和延伸,它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能出彩。

教育关系的和谐,源于师生之间真诚的交往与沟通。布贝尔曾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有关研究资料也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50%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教师“讷于言而敏于行”,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交往方式,因为教师这样做所传达给学生的,是自信与自豪,是激励与鼓舞。所以,这样的交往往往更能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建立起更真实、真诚、真切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教育更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