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峰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与措施

2014-08-15徐翔彭春发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双峰县产业化农产品

文/徐翔 彭春发

1 湖南省双峰县农业局 湖南娄底 417700

2 湖南省双峰县乡镇企业局 湖南娄底 417700

近年来湖南双峰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到2013年底,双峰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级龙头企业33家。带动就业11600多人,带动基地32533.3公顷,联结农户6.7万户。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形成了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双峰县农业五大传统产业的产业化经营雏形基本形成。2013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达248个,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据统计,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38个,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2013年建设休闲农庄、乡村旅游项目5个,完成投资1200余万元,至今双峰县已初步建成休闲农业场所10处,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次。

1 双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1.1 产业不“强”

双峰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产猪大县,但是粮食,特别是生猪加工商品率较低,加工增值程度不高,粮食、生猪的生产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1.2 企业不“大”

全县目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12家,但规模以上仅19家,仅占企业总数的6%,规模最大的年产值也没过亿元,家庭作坊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更别谈能上市了。

1.3 品牌不“香”

双峰县有很多好的产品,永丰辣酱、红薯粉丝、香猪、奇怪豆豉、弹性木椅、软籽石榴等都很有特色,但没有形成大的品牌,市场份额和知名度都相当低。

1.4 效益不“高”

双峰县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大多数停留在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全县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在31%左右(其中粮食加工增加值占总产值比例约23%,林业约37%,禽畜类约40%,蔬菜类约41%,中药材约62%);利润率更低,全县农产品加工利润率约7.2%(粮食约4.5%,林业约9%,禽畜类约8%,蔬菜类约12%,中药材约21%)。

2 原因和建议

2.1 观念更新难

个别企业老板经营理念不健康。个别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成为本县行业老大,没有跨越发展的理念。还有个别企业老板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如何套取政府的资金上。

2.2 企业融资难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但是双峰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尚处在发展初期,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融资,才能有发展的资本。由于没有足够的银信部门认可的抵押资产,银信贷款十分困难,而民间融资风险巨大,操作复杂。

2.3 基地建设难

由于双峰县所处的地理环境,人均耕地少及农民思想观念、诚信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建设基地在操作中存在着土地流转难落实,产品回收难兑现等问题。

2.4 人才引进难

之所以有产品没品牌,有产值没效益,缺乏技术和人才是根本的原因。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3.1 提升壮大传统产业

主要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1号文件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根据区域内现有产业和资源,将分散的企业、技术、资金、原料及其他要素,通过产业组团设计与链条规划进行重组、聚集、联结,发挥优质资产、资源的聚合效应,避免小规模、低质量的重复建设,遏制无序竞争,提升产业的运行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状态。坚持“市场取向、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自愿参入、受益共赢”的原则,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家骨干企业,一个主导品牌”的思路,采用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实行分类指导,通过统一商标、贴牌生产、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开展企业整合、品牌整合和基地整合,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化布局,培养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响农产品品牌,做强农业产业,提升双峰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 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融入长株潭、对接株三角的重要措施。双峰县的休闲农业尚在起步阶段,不成规模,配套设施落后,休闲项目单一。要抓住机遇,主动出去,按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定位,把休闲农业与红色旅游、黄金旅游结合起来,以现有的人文景观(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蒋苑故居、观音殿、雷峰山等)、自然景观(九峰山、黄巢山、石鸡寨、药天洞、水府庙、洛阳湾等)为基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开发特色鲜明的休闲产品和时尚休闲农家乐项目,努力把双峰打造成为长株潭和珠三角的休闲旅游基地。

3.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建立以现代农产品物流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对加快双峰县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开拓和预测市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步伐,建设一个规模大、功能全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内设粮油、果蔬、肉类、水产等专业功能区),加快流通,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4 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把各产业示范基地与企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规范、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3.5 做好银企对接,破解发展资金难题

要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推介金融新产品,扩大企业有效信贷投入,创新担保机制,破解融资难题,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双峰存款效益,推进项目建设。

3.6 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对接力度

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所)进行科企对接,不断引进人才和技术。依托科技支撑,开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参考资料

[1] 郭冰阳.论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J].经济师,2014,(7)

[2] 薛兴利,岳书铭,吴士健.农业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6)

猜你喜欢

双峰县产业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双峰县秋延后辣椒越冬再生栽培技术浅析
七月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