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
2014-08-15刘颖孟庆霞
文/ 刘颖 孟庆霞
1 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舒兰 132604
2 吉林省舒兰市种子管理站 吉林舒兰 132600
1 水稻病害
稻恶苗病
1.1 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
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田间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1.2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
(3)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
2 水稻虫害
2.1 稻秆蝇
2.1.1 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
又名稻秆潜蝇,是冷凉地区杂稻上的主要害虫。成虫是一种鲜黄色小蝇,体长3毫米左右,幼虫是呈纺锤形的肉虫,体乳白色到淡黄色,尾端分二叉,长6~7毫米。稻秆蝇以幼虫钻入水稻茎内为害水稻心叶、生长点和幼穗。苗期受害,长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为纵裂长条状,使叶片破碎,危害严重时新叶生长不良。幼穗受害后,抽出的穗扭曲、短小,穗形残缺不全或出现花白穗。一般阴湿多露的山区发生重,冬暖夏凉利于稻秆蝇发生,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2.1.2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大田期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减轻为害。
(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卵盛孵期是防治适期,或在每平方米秧田有虫3~4头时或大田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2头时施药防治。667平方米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50%杀螟松乳油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10~20克、80%敌敌畏乳油50克、40%乐果乳油50克,任选一种兑水50~60千克喷雾。
2.2 中华稻蝗
2.2.1 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
中华稻蝗俗称蚂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稻蝗成虫体长3~4厘米,全体绿色,有时带黄褐色。若虫叫蝗蝻,绿色,分成5龄,3龄前在田埂、地边、沟渠旁吃杂草嫩叶,3龄后进入稻田吃水稻。稻蝗的成虫和若虫咬食叶片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水稻生长后期,稻蝗还咬断稻穗和取食谷粒危害。一般靠近沟边、河边、荒山、村子附近的田块和山区田块发生较重。稻蝗以卵在田边、沟边等地土中越冬,第二年卵孵化后先在田边、沟边、荒地等处活动,6~7月进入稻田危害。
2.2.2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稻蝗喜欢在田坎、地边、沟边等处产卵,要铲田坎、清理沟渠、清除杂草,可以明显减少稻蝗发生。
(2)保护天敌。青蛙、蜘蛛、蜻蜓、螳螂、鸟类等天敌可以捕食稻蝗,要用低毒农药,切忌使用高毒农药。
(3)药剂防治:在蝗蝻3龄前(大约在6至7月),对田埂、地边、沟渠旁进行突击打药防治。稻蝗进入稻田后,当百株水稻有稻蝗10头以上时,在晴天清晨或下午4时以后,由稻田中部向外喷药,效果较好。可每667平方米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80%敌敌畏乳油50~80克、40%乐果乳油30~40克、40%辛硫磷乳油40克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千克喷雾。
2.3 水稻负泥虫
2.3.1 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
俗称背屎虫、猪屎虫、红头虫。成虫是一种小甲虫,长4毫米左右。幼虫纺锤形,4~5毫米长,背面隆起,中部膨大,将灰黄色至墨绿色的粪便堆在背上,故称为“背屎虫”,水稻叶片上一团一团像泥或像粪便一样的东西,就是负泥虫。成虫和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叶肉,使叶片形成白色条斑,虫量大时,叶片仅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全叶发白枯焦,严重时整株枯死。负泥虫以成虫在田边、沟边的杂草上及其土壤内越冬。
2.3.2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冬季铲除田边、沟边等地的杂草,消灭过冬的虫源。
(2)把田水放干,每667平方米撒石灰粉30~40千克,然后把稻叶上幼虫扫落到田中。或者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将幼虫扫到田中,再糊到泥里。
(3)山区稻田发生重,要加强药剂防治。在幼虫1~2龄阶段(刚开始发生危害时),667平方米用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25%喹硫磷乳油25~30克、40%辛硫磷乳油667平方米用40克、80%敌敌畏乳油667平方米用50~80毫升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千克喷雾。如果虫量大,施药后隔10天左右再防一次。
2.4 二化螟
2.4.1 害虫识别及发生特点
造成水稻枯心(心叶枯死)、枯鞘、白穗,是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成虫(蛾子)体长1~1.5厘米,幼虫是一种淡褐色长形的小肉虫,背面有5条暗褐色的纵向纹,4龄后体长2厘米左右。以幼虫危害水稻,刚孵化出来的幼虫集中在叶鞘的内侧为害,造成叶鞘变色形成枯鞘,2~3龄后,幼虫分散钻到水稻茎秆中为害,受害稻茎上有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有很多黄色虫粪,一头幼虫一生能为害8~10株水稻,造成水稻枯心和白穗,老熟幼虫在茎内化蛹。二化螟以幼虫在稻草内和稻桩内越冬,第二年还能继续繁殖危害。
2.4.2 防治方法
(1)水稻收割后,将稻草移除并要远离,在阳光下暴晒,将螟虫杀死。
(2)春季清除田边的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3)在耕地前,灌水杀死土中的蛹,深度在10~20厘米, 3~4天后再翻犁稻田。
(4)加强虫情监测,了解防治指标。在枯心率或白穗率接近1% 时,要采取药剂防治措施,或者水稻破口5~10%时,喷药预防白穗。在50%幼虫孵化时是最佳的防治时期。
(5)药剂防治:667平方米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80%杀虫单粉剂35~40克、90%晶体敌百虫100~200克、40%乐果乳油100克、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5%锐劲特胶悬剂30毫升等,任选一种加水50~60千克喷雾。也可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5%杀虫双颗粒剂1~1.5千克,任选一种与20千克湿润的细土拌成药土,撒在稻田中,保持3~5厘米的浅水层淹水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