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白朗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8-15李斗争
李斗争
(山东省济南市农业局,济南 250002)
蔬菜是人类摄取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消费品。蔬菜产业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需要,是农民致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蔬菜产业也是济南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工作思路中重要的一环。蔬菜产业对于维护白朗县社会经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白朗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发展现状
1.1 发展优势
1.1.1 地理资源优势
白朗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中游,水资源丰富,是自治区商品粮油基地县和 “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县,也是 “一江两河”流域重点工程县。日江公路横穿县城,北距后藏政治经济中心——日喀则市49km,南距江孜县45km,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1.1.2 气候资源优势
白朗县位于藏南谷地,属高原季风、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雨量361mm,年均温度5.9℃,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无霜期120~140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水平高的气候特征非常适宜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1.1.3 人力资源优势
白朗县现有人口4.5万余人,绝大多数为农牧民,世世代代的辛勤耕种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田间耕作经验,养成了勤劳、智慧的民族特质。充足并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1.2 发展现状
白朗县大棚蔬菜从1998年试种成功至今,历经15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全县蔬菜产业已形成了1个公司、1个示范园、1个协会、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发展格局。
截止2012年年底,全县大棚总数达到5367座,蔬菜产量2628万kg,销售收入7884万元,人均纯收入1186.8元,蔬菜产业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高达19.6%。目前,白朗蔬菜主要销往日喀则、江孜,冬春季节通过拉萨市场分销到那曲、山南等地,覆盖自治区7个地市中的5个。经过数批援藏干部的不懈努力,蔬菜产业已成为白朗县农牧产业中的第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2 白朗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白朗县蔬菜产业近年来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内地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发展条件、文化科技人才缺乏及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的制约,致使该县蔬菜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仍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
2.1 科技支撑能力弱,推广体系不健全
目前白朗县蔬菜产业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无论在种植规模还是在生产总值上均已上升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相应的科研体制、科研力量、科技推广、设备设施和科研经费等科技支撑体系未能随蔬菜产业发展而相应发展,导致了蔬菜科研滞后,造成了大产业、大科研的局面。另一方面,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的生产技术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经济效益。
2.2 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成果转化慢
白朗县地处祖国边陲,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与内地省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民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经济意识淡薄,对新的产业、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和新的科学知识接受较慢,这严重影响了很多蔬菜新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而制约了该县蔬菜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3 土地流转比例低,标准化程度不高
白朗县位于年楚河中游,土地相对较肥沃,全县耕地面积1.2万hm2,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早已养成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蔬菜生产也以农户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难以全面实施,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难以实现,品牌效应更无从谈起。
3 白朗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白朗县蔬菜科研起步晚、水平低,建议蔬菜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主动引进蔬菜等相关专业人才,同时积极争取吸纳各路资金,搭好科研平台,力争在一批专业科技队伍的带领下,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出一整套符合当地人文、社会等实际的科研体系和制度,使蔬菜科研体系化、制度化,进而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新品种、新技术,为白朗县蔬菜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注入科技元素,提高蔬菜附加值。
3.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菜农素质
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白朗县广大菜农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要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转变他们落后的思想意识,必需加大培训力度,逐渐提高菜农的科技水平和思想观念。建议有关部门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一方面充分发挥援藏技术干部的优势,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定期对菜农进行培训指导,包括蔬菜育苗、嫁接、定植、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等内容,可以采用讲座或者田间亲自指导和讲解的形式;另一方面,创造机会,选拔组织一批种菜带头人到内地蔬菜种植发达地区实地参观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
3.3 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区域布局
县乡两级政府应发挥指导督促作用,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使蔬菜生产逐步向资源优势区域集中,减少低效蔬菜种植面积,扩大高效产品生产规模,使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品质量更加优良。蔬菜种植基础较好的乡镇应该适度扩大规模和改造升级,建议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社,使蔬菜种植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突出单一品种规模化,产品种植标准化,主导产品优势明显化,逐步形成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基地。
3.4 畅通流通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产品未出,销路先畅”,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大定律。县乡两级政府应在拓宽菜农的销售渠道上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搞好市场流通,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一些多功能的蔬菜产地综合批发市场,把白朗县打造成自治区蔬菜物流集散地。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采取措施帮助农民成立各种形式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培植龙头企业,即把一家一户分散的菜农集中起来,以公司为主体与下游销售商签订购销合同,实施订单农业,彻底打消菜农的后顾之忧,着实提高菜农的种菜积极性,切实保障菜农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