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4-08-15韦富裕吴漫远熊明军孙其林袁建国
韦富裕,吴漫远,熊明军,孙其林,袁建国
(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448000)
就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2013年底,荆门市作了专门调查,从总的情况看,发展势头很好,但喜中有忧,问题也不少,需要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
1 喜
这次调查涉及东宝、掇刀、沙洋3个区县,8个乡镇,20个村,15个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也有种植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荆门市农村在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下,推动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1.1 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近几年,荆门市采取了各种措施,引导、支持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年提速,农业规模经营渐成气候。截止2013年底,全市(不含屈家岭管理区、沙洋农场)农村承包经营流转面积8.29万hm2,占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38.7%,其中,土地流转入农户5.96万hm2,流转入农民合作社1.65万hm2,流转入农业企业0.67万hm2。
1.2 经营体制不断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止2013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87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种植业类合作社1551家,占总数的44.5%。全市注册家庭农场182家。2013年7月5日,东宝区牌楼镇荆钟村向龙生领到了 “荆门市龙生家庭农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执照标明的经营范围是:水稻、棉花、菜籽、花卉苗木种植,水产养殖。目前经营土地30hm2, 其 中 水 田 20hm2, 租 金 800元/667m2; 旱 地6.67hm2,租金 500元/667m2; 鱼池 3.33hm2。京山国宝桥米公司和沙洋洪森公司等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也加入到了土地流转的行列,建立起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1.3 规模经营得到农民逐步认同
国家出台农业补贴政策前,农村弃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刚开始搞土地流转时,阻力不小。几年实践下来,土地流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同。土地流转后的农民,除获得国家农业补贴外,还可获得400~1000元不等的租金,年纪大一点的可以到合作社等土地承包企业打工,剩余的青壮年劳力可以到附近的工业园区或外县外省打工、干个体户。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和妇女们,种地也不愁了,成了 “三收入” (补贴、租金、薪金)的家庭。荆门市道财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道财说,成立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出去后留守人员种田难的问题,以社会效益为主,目前谈不上经营利润,只能做到保本经营。从单位面积看,合作社经营土地产生的效益和产量比不上单个农户的,但是从劳动者和农村家庭看,收入是大大提高了。社员陈新红,为合作社分片管理4.43hm2,每667m2可以从合作社分得管理费40元,加上分红,入社后要比过去自己种0.4hm2地增加收入1.2万元。
2 忧
荆门市农村土地流转尽管发展势头很好,由于诸多因素,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在规模经营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经营主体普遍效益不佳
进行土地流转后开展规模经营,目前其土地产出水平一般比不上小型农户自耕自种,如果算效益账,很多粮油种植类规模经营主体出现了亏损。在掇刀区调查3个水稻专业合作社、1个农业公司,有1家亏损、1家保本、两家略有盈利。在东宝区调查1个家庭农场、两个专业合作社,都是保本并略有盈利,少的2万元,多的10万元。在沙洋调查的4个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1个种植业大户,没有一家赚钱的。位于高阳镇的五谷丰登家庭农场,农场主张伟算了一笔账,2013年流转土地28hm2,流转费为1元/m2,共28万元;2013年种水稻收获稻谷21万kg,毛收入55.44万元;投入种子 (含部分育秧)7万元、农药5.5万元、化肥6万元、水费3.4万元、机械费9.24万元、机械收获4万元,雇工4人付管理5万元,冬季没有种植作物,共亏损10多万元。沙洋县荆洋植保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93hm2,流转费为0.40kg谷/m2,由于严重干旱,加之取水条件差、成本高,实际产出为0.42kg谷/m2,2013年算账,共亏损14万元。干旱严重、管理不善、粮食价格偏低也是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2.2 规模经营没有提高单产
从农作物长势看,规模经营的普遍比不上分散农户自耕自种,分散农户自耕自种管理更为精细,单产更高。荆门市道财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道财说,该社流转土地 68.33hm2,收稻谷 50万 kg,平均单产接近500kg/667m2,比农户分散经营的低50kg/667m2左右。沙洋洪森实业有限公司2013年在五里镇刘集村和赵集村流转土地160.53hm2,全部种植水稻,其中移栽13.33hm2、机插33.33hm2、直播 113.87hm2,平均单产 300kg,比当地农户种植的单产低200kg左右,亏损200万元。目前农业生产上机械作业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力,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平衡,农忙时请工难、请工贵。与农户自耕自种相比,规模经营者要额外承担租地成本与用工成本。农业生产本来利润有限,规模经营超过一定限度,用工及管理成本上升,单产下降,就会出现规模越大、管理越粗放、单产越低的现象。
2.3 市场风险难以预测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由于缺少准确的市场信息,经营主体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荆门市目前还没有专门应对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的险种,搞结构调整和多种经营一旦遇上行情变化,经营主体就会出现较大损失。沙洋县青禾园瓜菜专业合作社,2013年在李市镇董场村流转土地14.67hm2,付土地年租金40万元,春季种植有籽西瓜5.33hm2、无籽西瓜9.3hm2,由于西瓜上市时行情不好,一季亏损30多万元。下半年种植甘蓝14.7hm2,销售形势看好,目前已产销0.67hm2,每667m2获纯利1600元,预计全部销出后本季可以盈利10多万元。
2.4 土地零碎
五谷丰登家庭农场28hm2地,田块很小,最大的3.6hm2,最小的0.09m2,全部需要二级提水灌溉。掇刀区华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6.67hm2土地,分散在罗咀村、莲花村、罗集村,与别人的田相互夹杂,既不集中又不连片,灌溉用水经常被人截走。沙洋县荆洋植保专业合作社流转的13.93hm2土地,虽说实施过国土整治项目,但是因为地没整平,播种时又把大田改成了小田,且有2.67hm2地漏水漏肥严重,水稻需水高峰必须每两天抽水灌溉1次。胡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余礼兵说,他种的田,地处丘陵地区,田块高低不平,零星分散,耕种管理难度很大。2013年为了收割64hm2水稻,请了两个机手,一连干了20多天才干完。合作社普遍对土地平整项目质量不满意。
2.5 设施设备缺乏
规模经营主体普遍缺乏晒场、烘干机等设施设备,经营风险难以管控。2013年水稻收割期间遇到连阴雨,由于没有晒场,又缺乏烘干设备,烂掉了不少稻谷。掇刀区华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波说,2013年种水稻86.67hm2,单产 425kg/667m2,总产 550万 kg,烂谷就达1.5万~2万 kg。
3 建议
3.1 支持力度要加大
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切实做到 “坚持土地整理与土地流转同步推进,迁村腾地与农民转移同步实施,项目建设与政策整合同步安排”,让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支持粮油种植类规模经营主体建设晒场、仓库、烘干机、电力、排灌 (沟渠)等设施设备,将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向规模经营者倾斜,如给予申报竞争性项目权利,或直接由财政、土地、农业等部门为其申报相应项目,让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实施或监管,推广项目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的作法,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农用建设性用地的难题。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应得利益。以 “两转”为核心,抓紧土地 “确权”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搞好配套服务。
3.2 经营规模要适度
现代化农业需要集中土地进行规模经营,但我们认为,规模经营并非越大越好。正确的作法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之所以有条件限制,是因为承包大户即使是龙头企业起步阶段在技术、资金和管理水平上都达不到实行大规模经营的能力,目前其土地产出水平一般比不上小型农户。如果从精耕细作、田间管理看,农户自耕自种更有优势,农户不需要别人对其耕种质量进行监督。与合作社和公司性企业相比,家庭农场更适合目前的农村。经营规模以26.67~33.33hm2为好,小了,农机设备利用率低;大了,不好管,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大,容易亏损。只要政府制定专门的财政、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景更好。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各种规模经营主体都要量力而行,处理好规模与产出、管理与效益的关系。政府只能因势利导,切不可急于求成、强转强推。
3.3 人才培养要加强
目前规模经营主体负责人文化科技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经验不足,经营粗放,管理水平较低;有的不懂技术,抓不住环节,生产效益不佳;有的存在 “等、靠、要”思想,盯财政钱,图项目款;有的贪大求洋,不切实际,风险意识不强。针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规模经营主体人才培养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实施;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公司性农业企业经营者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培养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村信息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以及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人员、畜禽繁殖服务人员等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性农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开发,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4 运行机制要科学
调查发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内部管理不规范是造成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原因,以雇工监工为主的合作社难以为继。但也有不少主体开展了体制机制探索创新。道财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实行了 “五统一分”的办法,即统一规划、统一耕作、统一技术、统一种子、统一销售、分片管理,该合作社68.33hm2地由12个股民分片管理,管理费标准为40元/667m2,合作社从管理员手里以1.1元/kg的成本价收购稻谷,产品统一销售并核算分红, “二次分利”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监督成本,提高了田管质量和农作物产量。荆门市刘代华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探索了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实行订单生产,规避了市场风险,效益较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要指导合作社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3.5 科技含量要提高
目前,荆门市的土地流转,绝大部分仍然用于粮食、油料等传统农作物生产经营,产值不高、风险大、利润低。随着土地流转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倒逼规模经营主体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来提高作物单产和经营效果。要因势利导推广应用超级杂交稻、双低油菜等优良品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节水灌溉、秸秆腐熟剂、再生稻等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立体种养、生态循环农业,如甜糯玉米、特种水果、水生蔬菜等高效作物,鸭鱼菜、肥稻虾鳖、玉米牛菇稻等种养模式;循序渐进发展设施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增加农业附加值。相关部门要加大农业信息化和科技推广的力度,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加速荆门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