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家畜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2014-08-15陆志龙
陆志龙
(贵州省晴隆县大田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兴义 561403)
建立和健全防疫机构,防控家畜传染病,积极开展综合性防疫措施,保护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是我国家畜传染病防制的根本原则。但受农村散养户防疫意识掌握程度不等,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多因素影响,防疫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分析农村散养家畜防疫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是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1 现状分析
通常由县级动物防疫机构统一安排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由乡镇兽医站负责执行。分析目前运行状况,分析问题,做好工作。
1.1 工作流于形式
部门领导仅看重经济发展成果,贯彻《动物防疫法》停留在理论阶段,组织管理农村散养家畜防疫工作时,按所管辖区无失误事件理解,阶段性应付防疫,造成基层兽医站限于任务完成,上级部门负责检查不良现象,易引发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1)缺乏到位检疫申报:虽各地均有动物检疫申报点设立,但掌握散养家畜情况较宽泛,家畜买卖、饲养情况记录不清,无法准确为家畜防疫提供信息,集中防疫时,防疫员对各户饲养家畜情况不了解,降低了防疫覆盖面。(2)缺乏强有力的强制免疫力度:散养动物通常在春秋季采取集中式免疫,依据情况行每月补防,并有专项资金。而在应付思想下,部分部门尽量避免因疫苗注射而引起的家畜死亡或副反应,采取养殖户自愿形式,影响防控质量。(3)缺乏有力监督:检查缺乏随机性,检查形式局限,对抗体水平、免疫密切较少涉及,缺乏工作主动性。
1.2 防疫队伍建设缺乏严谨性
专业人才短缺、基层防疫人员未专心防疫,为对散养家畜防疫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散养家畜防疫工作多由村级卫生员、村干部或专职动物防疫员负责,多从事农业生产,无补贴和固定工资,较少人愿意从事此项工作。此外,村级防疫员多精力不够、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无系统培训经历,工作跟不上动物防疫发展的需要,故需对人才进行培养。
1.2.1 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 传统养殖方式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疫知识水平的普及,知识掌握情况不等,少部分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认为防与不防不重要,家畜不会得病或无病,使集中防疫时出现漏防情况。
1.2.2 冷链装备不足 乡镇以下单位应有冷链装备,但有些部门对此不重视,认为疫苗随便存放即可,无需冷藏,造成疫苗失效。
1.2.3 卫生消毒工作和饲养管理是防疫工作前提,但未引起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和养殖户重视,科技推广和普及流于形式,科学饲养、系统防疫宣传深度和广度不够,农民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知识。
2 建议
2.1 深化改革
为推动兽医队伍建设,省市级需给予一定支持,县级积极参与,在省市财政支持下,各县需有强有力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乡镇为兽医队伍改革的关键,因动物防疫、畜牧生产、疾病诊治、产地检疫、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均需由基层兽医站完成,故基层兽医站组建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加强依法防疫
职能部门需掌握《动物防疫法》核心,认真执行,每个乡镇设报检点2~3个,使村防疫员作用充分发挥,以检促防,加大免疫标识、动物防疫证的收缴管理,对无标识、无防疫证的动物不得屠宰、不可出场运输,需补防,以防止疫病扩散和传播,对私藏、出售使用的染病畜禽病肉的需依法没收,并行罚款,进而达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标,保障动物防疫稳定开展。
2.3 加强技术培训
在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中纳入防疫员经费,确保冷链设施和器械的经费及防疫经费到位。县畜牧部门每年组织培训,由养殖大户和乡村动物防疫员参与,使其掌握疫苗注射方法、保存方法、注意事项及疫情的发展动态,便于整体控制。
2.4 普及防疫知识
乡镇兽医、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大力配合,利用标语、广播、宣传车、电视等各种宣传工具,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动物防疫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制,乡镇、县级各部门层层签署质量保证书,以提高整体防疫管理水平。
3 小结
在年度全国强制防疫计划下,农村散养家畜春秋集中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可对我国动物防疫质量产生良好影响;春秋季节农村散养家畜集中防疫的落实,防疫人员作用可充分发挥,应切实做好检测和免疫接种工作,开展集中防疫,抓好消毒灭源、强制免疫、动物卫生监督、疫病监测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完善应急机制,加大技术培训,强化预警预报,保障农村散养家畜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另外,畜牧、财政、当地政府的有力监管也是提高防疫质量的关键,可发挥警示、引导和督促作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增强关注力度,全面推动防疫工作高质量完成。
[1]马海江,张瑞金,吴秀存.断奶仔猪饲喂流食与颗粒料对比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1,(6):38-39.
[2]和仕良,和永妹,和仕梅.当前农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J].云南畜牧兽医,201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