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4-08-15袁晓明王美秀
袁晓明,王美秀
(鄱阳县农业局,333100)
1 动物产地检疫落实重要性分析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属于预防染疫动物与相关的产品流入市场的重要手段。实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不仅可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将疫情及时扑灭,还可控制动物疫情的传播源头以防止疫情的传播。若产地检疫工作不规范,易导致染疫的动物以及相关产品流入市场,引起疫病传播,威胁养殖行业的公共卫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情况。
动物产地检疫主要目的在于对动物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及健康状况实施全程监控,通过产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病原,并及时防控措施,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把动物疫情消灭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动物疫病所造成的危害。
2 现阶段动物产地检疫存在问题分析
2.1 上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认为现阶段导致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原因是一些领导不重视动物产地的检疫工作,主观上尚未充分认识"以检促防"的意义,没有意识到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预防、控制疫病的重要意义。由于我国畜禽饲养分散,产地检疫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且回报较小,往往是事倍功半,从而导致部分基层领导观念淡薄,工作十分被动,热情不高,对上级部署的工作敷衍了事,严重地影响了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2.2 技术储备存在问题
目前执行动物产地检疫的人员兽医知识参差不齐,兽医大专以上人员占整体从业人员的比例达不到该职业的要求;官方兽医的认证没有全面开始,行业在职教育相对滞后;动物产地检疫技术主要还停留在肉眼判断水平,一些执法人员检疫经验不足,区县级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验室还没有健全,有时缺乏科学的执法依据;一些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存在人员组成老化和低中高级人员比例不当等技术储备问题,严重影响该工作的健康推进。
2.3 操作过程存在问题
目前各地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操作水平高低不一,总体看来执法器械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较落后和缺乏先进性;执法取样不甚规范,技术操作程序不到位,判断依据存在单一性;借助养殖环境的判断能力差,还没有真正做到现场检疫,导致申报制度没有全面落实,档案记录不健全,信息化工作推动缓慢,全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还没有真正和动物标志可追溯制度接轨等,较大程度影响了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
2.4 执法不严谨不规范
动物产地检疫目的是为了公共卫生安全,然而部分工作人员对法律精神不精通,责任吃不透,对条文断章取义;还有的只顾简单罚款,依法处理程序不到位,做不到查根追源和依法检疫处理等,以致执法不彻底事件时有发生。
2.5 检疫量大面难度大
当前各地动物产地检疫受检者主要是生猪和家禽,由于养殖地域、养殖场分布的差异,散养所占比例和交通便利程度不一,检疫人员数量和报检点布控差异,加之各地各类农业经纪人逐年增加,对此类人员监管缺乏有效机制,报检制度执行程度不一等,使总体动物产地检疫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动物卫生执法形象和社会效益。
2.6 服务不到位
由于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管辖范围较大,地域不集中,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手,此外,此项工作还存在养殖户抵触、交通成本高等不利之处。尽管每个街镇均设置了相应的报检点与报检电话,由于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较少,且少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责任心薄弱的缺点,导致存在报检时无工作人员值班,报检后无人跟进,甚至有少数的检疫员随便敷衍了事,没有对动物进行检查边出具检疫证明,违反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操作流程,与产地检疫的工作目的不相符。
3 如何提高动物产地检疫水平措施探讨
3.1 加强宣传力度
要把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产地检疫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认真地向部门主管领导和当地政府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协调,推动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各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应正确认识到产地检疫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对动物出场的报检制度严格执行,并给予逃避检疫工作的行为严厉打击,以保证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大经济投入与管理力度
加大对检疫工作的经济投入,提高产地检疫的办公力量。现阶段,一些地区的十几个畜牧兽医站中均无交通运输的车辆,需要工作人员到养殖场进行检疫工作。因此,应加大对检疫工作的经济投入,为检疫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根据人手不足的情况,引进专业人员。现阶段,不少畜牧兽医站均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且在职人员趋于老龄化,不利于该区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进行。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以督促各地产地工作的实施有效性。通过分片监管方法,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检疫员手中,同时细化考核奖惩的措施,严厉处罚对待检疫工作马虎、不认真的检疫员。
3.3 规范检疫工作,建立检疫报检点
以“方便民众、规范检疫、促进流通、综合规划”作为原则,建立检疫报检点,便于养殖户以及经营业主的报检。
[1]高宏.浅谈我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2012(02).
[2]林民生.动物产地检疫现状及措施探讨[J]北京农业.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