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以山西太原古代州县八景诗为例
2014-08-15孙改芳
孙改芳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基础部,山西 太原030006)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地方志中的八景诗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八景是我国历史和人文的重要象征,八景诗本身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八景诗内涵与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将对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山西太原市古代州县八景诗为例,探讨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
1 八景及八景诗
八景源于北宋的文人画,据北宋著名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记载,北宋时期画家宋迪,在欣赏潇湘两岸优美风光后创作出《潇湘八景图》,“其诗意之作有平沙秋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1]185,书法家米芾为之题诗,皇帝宋宁宗竟然朱笔御抄,一时传为佳话。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效仿,民间地方志的“山川(形胜)”、“艺文”、“杂志”栏目中“八景”渐多,通常介绍某地八景风物景观的形成与构成情况,辑录历代咏写八景的诗文作品,无形中约定俗成,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八景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规范化,随之兴起的八景诗不仅推动了古代社会旅游的发展,同时为旅游业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随着当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的引入,八景诗也成为文化创意的一部分,深层挖掘其文化内涵,对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2 八景诗为旅游文化创意带来契机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依托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引导各地积极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建设旅游文化街区、文化创意旅游园区。[2]所谓旅游文化创意,就是指旅游与文化产业的相融合,以开发旅游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切文化创意生产与服务活动,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八景诗与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主要以杨志忠编写的《山西古代州县八景》中太原市古代州县八景诗为例分析。
2.1 八景诗的特征:意境之美
八景诗源于旅游景区,主要描绘了风景秀丽的山川、巧夺天工的古建筑、神秘迷人的传说、民风淳朴的村落,向世人展现了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八景诗的题目均为四字,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长短适度,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甚至也展现了诗歌韵味无穷的意境。例如《徐沟县古八景》中的题目“花县晓钟、谯楼晚照、金水春澜、泮宫台阁、层云叠翠、池柳环烟、甘泉平涌、白龙古”[3]22-25。一般而言,四字题目中前两字为具体地点,后两字为景观概括或对其特征的描绘,整体给人以简洁和优美的感觉,其中“春澜”、“叠翠”、“环烟”、“平涌”等词形象生动,韵味无穷。
在旅游景区,旅游者不仅可以欣赏到旅游区景色,而且可以通过八景诗体会到韵味无穷的诗歌意境。“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叙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故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4]116也就是说,诗歌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这本身会给旅游区带来审美增值的效应。比如,汾河是山西省第一大河,贯穿南北,写汾河两岸风土人情的八景,在太原市三个县区的八景诗中均有所体现。古太原县有“汾水秋波”诗曰“箫鼓渡方舟,旌旗夹岸浮”[3]8,写船舶渡江,吹箫击鼓,旌旗飘扬两岸;阳曲县有“汾河晚渡”诗曰“斜日沧波急,扁舟西复东”[3]3,写夕阳西下水流湍急,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清源县有“汾河晚渡”诗曰“斜阳过客趋船急,薄暮舟师举棹忙”[3]17,写夕阳西下,薄暮冥冥,过客匆匆,举棹扬帆,船舶竞渡。这三首关于汾河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汾河两岸的风情,让人们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再现了当年汾河两岸繁华的场景。汾河岸边情景交融的画面,不仅有利于提高游客对旅游景点诗意的理解,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更有助于旅游景区自身的开发。
2.2 八景诗的功用:审美价值
八景诗主要展现的是地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旅游者在欣赏八景诗时,不仅有助于激发其旅游的动机,而且可以体会到诗歌带来的审美愉悦。八景诗有着丰富的审美创造,可以辅助和启发旅游者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有利于培养旅游者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唤起更多的审美愉悦。[5]如《太原县古八景》体现了古城太原的山、水、人,山为“五峰聚秀”,诗曰“晓日日童日龙紫气浮”[3]11,描绘的是太原西山主峰紫色祥云缭绕,再现帝王之城的美景;水为“清潭写翠”,诗曰“晋祠流水如碧玉”[3]7、“微波龙鳞莎草绿”[3]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写出了晋祠的泉水清澈见底,潭底澄净,可见水中浓翠的长生萍和水底五色斑澜的石头,如同碧玉,美不甚收;泉水流到乡间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乡田”[3]7,所以成就了“山西小江南”的美称。“古塔凌苍”诗曰“晋公老去诗仍在,越石①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西晋将领、音乐家、文学家。曾与祖逖闻鸡起舞,永嘉之乱,任并州刺史,据太原孤城抵御匈奴刘渊、刘聪和羯人石勒十余年,后败归辽东,欲与鲜卑合力恢复中原,被鲜卑猜忌而死。亡来恨未平。千尺浮图暮烟底,瓦盆浊酒为谁倾?”[3]8该诗虽写古塔,事实是在写“人”,古塔的历史昭示着晋阳古城兴亡变迁,曾经奋发图强“闻鸡起舞”的刘琨在社稷将倾之际作出锲而不舍的努力,留下难以言喻的怨恨,千年的古塔笼罩在夕阳中,浊酒一杯,与谁共饮,诗人在夕阳中感叹着人生的变化和社会兴衰之悲。八景诗在描绘山川风物上各具特色,不仅可以帮旅游者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其诗歌鉴赏水平,挖掘诗歌深层的内涵,而且可以为景区创造并提高审美价值。旅游文化创意的“创意”就是要创造出新意或意境,八景诗的解读在带给旅游者深层的审美感受的同时,还会让其感受到旅游不仅仅是观光游览,而且是一次具有增值的文化之旅。
3 八景诗与旅游文化创意的联系
八景诗与旅游文化紧密相连,会在文化创意中不断发扬光大,促进旅游的发展。八景诗不仅保存了独特的历史资源,因诗歌的创作者均为古代名人,这无疑为景区增加了名人效应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汾水秋波”是明代山西总督苏礻右所写;阳曲县古八景中三首诗是明代工部右侍郎张颐所写;晋祠内八景是清代翰林兵科掌印给事中杨二酉所写;天龙山八景诗是明代晋藩靖安王朱胤龙所写等,这些诗词不仅增强了景区的历史价值和知识性、趣味性,提升了旅游的增加值,而且为国家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创意也促进八景诗的挖掘、保存和利用。八景诗的整理不仅需要查阅历朝历代地方志资料,更需要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理解、分析和运用。如何在旅游创意产业中继承和发扬八景诗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因为有的地方志中存在着八景景观牵强凑数的迹象,同时还有宣传迷信色彩的诗歌;同时还存在由于时代更迭和环境变化无法复原的八景景观,所以在应用八景诗时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八景诗与旅游文化创意融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立足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妥善应用。
4 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启示
八景诗对旅游文化创意的重要启示是:将八景诗创造的审美意境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太原市古代州县包括阳曲县、太原县、清源县、徐沟县,兼顾晋祠内外八景、天龙山古八景、清湖十景,共66 处景观,这些景观如今有的虽已不见,但大部分景色依然。八景诗不仅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史料借鉴,而且会将文化的内涵拓展到旅游的行程中。
4.1 山川之美融于绘画,提高旅游品味
诗歌和绘画是表现意境的主要手段。八景诗创造的意境,同样可以借助绘画展现出来。将八景诗以题画诗的形式展现在现代人面前,既增加其文化视觉效果,又能延伸其审美想象空间,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旅游品味。如太原市天龙山是一座集森林、泉、洞、寺、遗址和石窟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国宝级石窟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根据统计,天龙山每年吸引的游客只有5 万人次,且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6]2007年太原市政府启动“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项目”,同年欣中集团获得天龙山公园50年的旅游开发权。目前为止,天龙山的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但由于体制问题,开发不顺利。旅游业内人士认为加快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管理协调机构来统一管理不失为一个解决良策。[7]若管理协调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下一步开发的旅游重点就是旅游文化,八景诗就在其中。
根据《太原县志》的记载,天龙山的古八景分别是“崇(重)山环秀、高阁停云、鼎峰独峙、石洞栈道、柳跖旗石、龙潭灵泽、高欢暑宫、虬柏蟠龙”[3]14-16,其中除“高欢避暑宫”遗址不确定,其它基本完好无损。将天龙山八景融于绘画,在绘画中体现优美意境,再以题画诗的形式,让诗歌与绘画互补,从而提高旅游区的审美价值和趣味。如天龙山古八景写“崇山环秀”诗为“尘外诸天如隔世,菲菲丛翠傍人衣”[3]14,将天龙山写一个方圆十里郁郁苍苍,松柏叠翠,幽深益远,恍如尘世之外的世界;“高阁停云”诗为“高阁灵虚拥碧云,烟林万壑望中分”[3]20,写云海萦绕石窟高阁,游人可透过岚烟观赏天下群山万壑壮丽景观;“天功蜿蜒多神异,云雨空山丛化龙”[3]15是描写“虬柏蟠龙”的,圣寿嗣门前的蟠龙松,枝如华盖,水平生长,层叠绞绕树干,状如蟠龙,盘旋四处,如同云雨变化的虬龙;“绝壁才通一栈悬,俯看蛟穴鼓重渊”[3]15是描绘“石洞栈道”的,天龙山石窟多建于悬崖峭壁,攀援栈道,如登天梯,回望山形如同蛟龙出深渊。八景诗相融于八景图,诗情画意相映成趣,可使游客感受到诗画的艺术美,从而成为天龙山旅游区的一个新亮点。
4.2 八景诗融于旅游行程,创造特色旅游
在创新宣传上,我们要把天龙山旅游形象作为太原市城市文明宣传的一个窗口。除石窟文化外,八景诗的宣传也应纳入天龙山的旅游形象,八景要成为天龙山的旅游标志,由诗歌重现历史之重:由诗歌了解景区之美,由景区再现太原城市文明,最终天龙山的形成特色旅游。
在景区设置安排上,天龙山的入口处,创意广告要宣传八景诗之美,以此引起旅游者对景区的关注,同时辅之以碑刻诗歌形式介绍八景。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不仅从八景诗了解到天龙山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感受不同的审美情趣。
天龙山旅游区不仅在宣传上改变了传统的方式,以城市形象代表旅游形象。他们以石窟文化、八景诗为起点,以创意为关键,形成石窟文化旅游和特色八景文化旅游,提升文化内涵,体味诗意中的天龙山风景;设计开发具有八景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以八景诗为内容塑造精美的工艺品,包括画册、雕塑、手工艺品等;作为公益宣传,要将八景诗以壁画的形式再现公共场所,如在酒店房间的设置、台布、餐具的图案设计等,将八景诗打造成天龙山特色鲜明的旅游餐饮文化品牌,同时规划建设以石窟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旅游饭店,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总之,以八景诗构建新的旅游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让文化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省积极响应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举措,八景诗为旅游创意文化提供了思路,也将开拓我省的旅游市场;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八景诗以新的姿态推上旅游舞台,使其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双方的发展将不断提升我省乃至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1]沈括.梦溪笔谈·书画[M].张富详,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3-03-06[2014-04-11].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u/201303/06/t2013030621439079.shtml.
[3]杨志忠.山西古代州县八景[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赵丹琦.试论历代旅游诗词对深度开发旅游景点的积极作用——以历代歌咏江苏景点的诗词为例[J].2009(6):149-151.
[6]李永平.天龙山“飞龙在天”[N].山西日报,2010-08-13(B02).
[7]岳威.“山头”太夺 绊住天龙山开发[N].山西晚报,2012-6-11(B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