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郊区一次轻度污染过程中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2014-08-15杨瑞王红磊朱彬

科技视界 2014年18期
关键词:颗粒物

杨瑞 王红磊 朱彬

【摘 要】近年来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很多的研究大都集中质量浓度上,而且针对颗粒物的观测采样也重点放在市中心区,本文将目光放在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上,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为采样点,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观测了生活区和风景区的颗粒物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生活区和风景区中,不同层次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处于同一个量级,只是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生活区中,直径较小(直径为0.3μm、0.5μm、1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减,而直径偏大(直径为3.0μm、5.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分布特征则恰好相反。在风景区,随着颗粒物直径的增大,颗粒物数浓度随高度减小的趋势越显著。

【关键词】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

大气中的颗粒物是影响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和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污染物, 同时也是大气化学反应的良好载体[1],灰霾天气的发生直接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环境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2]。

近10年来,我国很多大城市开展了针对颗粒物污染的研究,但是对于这些颗粒物的研究目前大都局限在质量浓度上面, 国外大概从1990年就开始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研究转向关注颗粒物数浓度[3]。我国的很多学者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颗粒物数浓度[4], 可喜的是,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为我国进一步开展颗粒物数浓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示范作用。但是在南京郊区开展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研究还比较少。

本研究利用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选取南京郊区的一个生活区和风景区不同高度进行了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进而来分析近地层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期为整治不同高度颗粒物污染和居民生活健康提供指导。

1 实验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共选取2个,一个是选取了浦口区龙山北路一栋六层大学公寓作为生活区代表,在每层楼阳台采样,6层高的学生公寓在南京高校中最常见,很有代表性;另一个采样点是毗邻该公寓的龙王山风景区,该风景区海拔高度110m左右,周围无高层建筑物,视野比较开阔。

1.2 数据采集

2014年5月3日~5月9日,根据中国天气网数据显示,采样点遭遇了一次轻度污染期间伴随这轻度霾的过程。在此期间,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连续观测不同高度处粒子直径为0.3、0.5 、1.0、3.0、5.0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其中生活区采取逐层采样,风景区由于高度较高,从山脚开始,逐10m采样一次。仪器设置采样时间为1分钟,数浓度单位为:个/m3。

2 结果与讨论

图1是00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可知,在任何楼层高度上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粒子的数浓度减小。但是同一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差异较大。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在3楼存在一个低值区。而对于直径为0.5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不同的是,在2楼~4楼存在一个小的波动,且3楼处于高值区。直径为1.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与直径为0.5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对于径为3.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变化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特点。2楼和4楼分别是低值区和高值区。对于径为5.0μm的粒子,随高度的变化其浓度变化不大,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3楼。

图1是10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0.3μm和5.0μm的粒子数浓度的垂直分布与00时这两种粒子数浓度的垂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低值区出现在2楼,而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高值区出现在2楼。差异较大的是直径为0.5、1.0、3.0μm这三种直径的粒子。在10时,直径为0.5μm和1.0μm的2种粒子的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都是先减后增,低值区在4楼。而对于直径为3.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分布恰好相反,先增后减,高值区在2楼。

图3是18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0.3μm和直径为5.0μm的2种粒子的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与前面2个曲线图相比基本一致,且直径为0.3μm的和直径为5.0μm的粒子的数浓度低值区和高值区与00时一样,都在3楼。和10时一样,直径为3.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也是先增后减,不同的是高值区出现在3楼。而对于直径为0.5μm和直径为1.0μm的2种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为先减后增再减后又增,总体来看是先减后增的趋势,低值区在2~4楼。

从上面3个曲线图看,直径较小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是随高度先减后增,直径较大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先增后减。不同的是,不同时刻,不同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对应的高值区或者低值区不同。这说明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与粒子本身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直径较小的粒子重量也轻,在浮力和湍流的作用下很向高层输送;与之相反,大粒子难以到达很高的高度。而不同时刻的气温气压空气密度不同导致粒子数浓度对应的高值区或者低值区不同说明气象条件对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也有影响。

3 风景区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图4是风景区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曲线图及其趋势线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与生活区相比,不论颗粒物直径大小,风景区颗粒物日平均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均波动较大。但是从趋势线来看,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规律,直径较小的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数浓度也在增加,而其他几种直径的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数浓度趋于减小,并且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趋势线倾斜的程度也越大。说明在近地层中,小粒子能爬升到很层,而直径较大的粒子难以到达很高的高度,可以推测,在近地面层中,颗粒物本身的大小对颗粒的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4 结论

(1)生活区与风景区虽然生态环境、人口数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均处在同一个量级,数值大小差别不大,只是在垂直分布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2)在生活区,在不同时段,直径为0.3μm和5.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减后增,而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并且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的极小值对应的高度与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的极大值点对应的高度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不同时刻,2种直径的粒子的数浓度的极值点所处的高度不同,00时和18时数浓度极值点对应的高度为3楼,而10时数浓度极值点对应的高度为2楼。对于另外几种直径的粒子,其随高度的增加数浓度变化波动较大,直径越大,其垂直分布规律越接近直径为5.0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直径越小,其垂直分布规律越接近直径为0.3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

(3)在风景区,随着高度的增加,直径越大的粒子,其数浓度减小的趋势越明显,特别是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而直径为0.3μm的小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其数浓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晓峰,赵习方,张小玲,等.北京空气污染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2005,31 (01):63-66.

[2]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边海.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98-201.

[3]王玮,潘志,刘红杰,等.交通来源颗粒物粒径谱分布及其与能见度关系[J] . 环境科学研究,2001,14(4):17- 22.

[责任编辑:薛俊歌]

【摘 要】近年来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很多的研究大都集中质量浓度上,而且针对颗粒物的观测采样也重点放在市中心区,本文将目光放在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上,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为采样点,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观测了生活区和风景区的颗粒物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生活区和风景区中,不同层次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处于同一个量级,只是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生活区中,直径较小(直径为0.3μm、0.5μm、1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减,而直径偏大(直径为3.0μm、5.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分布特征则恰好相反。在风景区,随着颗粒物直径的增大,颗粒物数浓度随高度减小的趋势越显著。

【关键词】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

大气中的颗粒物是影响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和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污染物, 同时也是大气化学反应的良好载体[1],灰霾天气的发生直接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环境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2]。

近10年来,我国很多大城市开展了针对颗粒物污染的研究,但是对于这些颗粒物的研究目前大都局限在质量浓度上面, 国外大概从1990年就开始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研究转向关注颗粒物数浓度[3]。我国的很多学者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颗粒物数浓度[4], 可喜的是,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为我国进一步开展颗粒物数浓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示范作用。但是在南京郊区开展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研究还比较少。

本研究利用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选取南京郊区的一个生活区和风景区不同高度进行了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进而来分析近地层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期为整治不同高度颗粒物污染和居民生活健康提供指导。

1 实验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共选取2个,一个是选取了浦口区龙山北路一栋六层大学公寓作为生活区代表,在每层楼阳台采样,6层高的学生公寓在南京高校中最常见,很有代表性;另一个采样点是毗邻该公寓的龙王山风景区,该风景区海拔高度110m左右,周围无高层建筑物,视野比较开阔。

1.2 数据采集

2014年5月3日~5月9日,根据中国天气网数据显示,采样点遭遇了一次轻度污染期间伴随这轻度霾的过程。在此期间,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连续观测不同高度处粒子直径为0.3、0.5 、1.0、3.0、5.0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其中生活区采取逐层采样,风景区由于高度较高,从山脚开始,逐10m采样一次。仪器设置采样时间为1分钟,数浓度单位为:个/m3。

2 结果与讨论

图1是00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可知,在任何楼层高度上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粒子的数浓度减小。但是同一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差异较大。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在3楼存在一个低值区。而对于直径为0.5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不同的是,在2楼~4楼存在一个小的波动,且3楼处于高值区。直径为1.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与直径为0.5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对于径为3.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变化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特点。2楼和4楼分别是低值区和高值区。对于径为5.0μm的粒子,随高度的变化其浓度变化不大,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3楼。

图1是10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0.3μm和5.0μm的粒子数浓度的垂直分布与00时这两种粒子数浓度的垂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低值区出现在2楼,而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高值区出现在2楼。差异较大的是直径为0.5、1.0、3.0μm这三种直径的粒子。在10时,直径为0.5μm和1.0μm的2种粒子的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都是先减后增,低值区在4楼。而对于直径为3.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分布恰好相反,先增后减,高值区在2楼。

图3是18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0.3μm和直径为5.0μm的2种粒子的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与前面2个曲线图相比基本一致,且直径为0.3μm的和直径为5.0μm的粒子的数浓度低值区和高值区与00时一样,都在3楼。和10时一样,直径为3.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也是先增后减,不同的是高值区出现在3楼。而对于直径为0.5μm和直径为1.0μm的2种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为先减后增再减后又增,总体来看是先减后增的趋势,低值区在2~4楼。

从上面3个曲线图看,直径较小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是随高度先减后增,直径较大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先增后减。不同的是,不同时刻,不同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对应的高值区或者低值区不同。这说明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与粒子本身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直径较小的粒子重量也轻,在浮力和湍流的作用下很向高层输送;与之相反,大粒子难以到达很高的高度。而不同时刻的气温气压空气密度不同导致粒子数浓度对应的高值区或者低值区不同说明气象条件对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也有影响。

3 风景区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图4是风景区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曲线图及其趋势线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与生活区相比,不论颗粒物直径大小,风景区颗粒物日平均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均波动较大。但是从趋势线来看,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规律,直径较小的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数浓度也在增加,而其他几种直径的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数浓度趋于减小,并且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趋势线倾斜的程度也越大。说明在近地层中,小粒子能爬升到很层,而直径较大的粒子难以到达很高的高度,可以推测,在近地面层中,颗粒物本身的大小对颗粒的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4 结论

(1)生活区与风景区虽然生态环境、人口数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均处在同一个量级,数值大小差别不大,只是在垂直分布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2)在生活区,在不同时段,直径为0.3μm和5.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减后增,而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并且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的极小值对应的高度与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的极大值点对应的高度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不同时刻,2种直径的粒子的数浓度的极值点所处的高度不同,00时和18时数浓度极值点对应的高度为3楼,而10时数浓度极值点对应的高度为2楼。对于另外几种直径的粒子,其随高度的增加数浓度变化波动较大,直径越大,其垂直分布规律越接近直径为5.0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直径越小,其垂直分布规律越接近直径为0.3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

(3)在风景区,随着高度的增加,直径越大的粒子,其数浓度减小的趋势越明显,特别是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而直径为0.3μm的小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其数浓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晓峰,赵习方,张小玲,等.北京空气污染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2005,31 (01):63-66.

[2]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边海.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98-201.

[3]王玮,潘志,刘红杰,等.交通来源颗粒物粒径谱分布及其与能见度关系[J] . 环境科学研究,2001,14(4):17- 22.

[责任编辑:薛俊歌]

【摘 要】近年来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很多的研究大都集中质量浓度上,而且针对颗粒物的观测采样也重点放在市中心区,本文将目光放在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上,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为采样点,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观测了生活区和风景区的颗粒物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生活区和风景区中,不同层次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处于同一个量级,只是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生活区中,直径较小(直径为0.3μm、0.5μm、1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减,而直径偏大(直径为3.0μm、5.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分布特征则恰好相反。在风景区,随着颗粒物直径的增大,颗粒物数浓度随高度减小的趋势越显著。

【关键词】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

大气中的颗粒物是影响人体健康、大气能见度和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污染物, 同时也是大气化学反应的良好载体[1],灰霾天气的发生直接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环境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2]。

近10年来,我国很多大城市开展了针对颗粒物污染的研究,但是对于这些颗粒物的研究目前大都局限在质量浓度上面, 国外大概从1990年就开始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研究转向关注颗粒物数浓度[3]。我国的很多学者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颗粒物数浓度[4], 可喜的是,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为我国进一步开展颗粒物数浓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示范作用。但是在南京郊区开展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研究还比较少。

本研究利用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选取南京郊区的一个生活区和风景区不同高度进行了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观测,进而来分析近地层不同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期为整治不同高度颗粒物污染和居民生活健康提供指导。

1 实验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共选取2个,一个是选取了浦口区龙山北路一栋六层大学公寓作为生活区代表,在每层楼阳台采样,6层高的学生公寓在南京高校中最常见,很有代表性;另一个采样点是毗邻该公寓的龙王山风景区,该风景区海拔高度110m左右,周围无高层建筑物,视野比较开阔。

1.2 数据采集

2014年5月3日~5月9日,根据中国天气网数据显示,采样点遭遇了一次轻度污染期间伴随这轻度霾的过程。在此期间,利用日本加野麦克斯3887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连续观测不同高度处粒子直径为0.3、0.5 、1.0、3.0、5.0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其中生活区采取逐层采样,风景区由于高度较高,从山脚开始,逐10m采样一次。仪器设置采样时间为1分钟,数浓度单位为:个/m3。

2 结果与讨论

图1是00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可知,在任何楼层高度上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粒子的数浓度减小。但是同一直径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差异较大。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在3楼存在一个低值区。而对于直径为0.5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与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不同的是,在2楼~4楼存在一个小的波动,且3楼处于高值区。直径为1.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与直径为0.5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对于径为3.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变化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特点。2楼和4楼分别是低值区和高值区。对于径为5.0μm的粒子,随高度的变化其浓度变化不大,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高值区出现在3楼。

图1是10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0.3μm和5.0μm的粒子数浓度的垂直分布与00时这两种粒子数浓度的垂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低值区出现在2楼,而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高值区出现在2楼。差异较大的是直径为0.5、1.0、3.0μm这三种直径的粒子。在10时,直径为0.5μm和1.0μm的2种粒子的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都是先减后增,低值区在4楼。而对于直径为3.0μm的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分布恰好相反,先增后减,高值区在2楼。

图3是18时生活区颗粒物垂直分布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直径为0.3μm和直径为5.0μm的2种粒子的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与前面2个曲线图相比基本一致,且直径为0.3μm的和直径为5.0μm的粒子的数浓度低值区和高值区与00时一样,都在3楼。和10时一样,直径为3.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也是先增后减,不同的是高值区出现在3楼。而对于直径为0.5μm和直径为1.0μm的2种粒子,其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为先减后增再减后又增,总体来看是先减后增的趋势,低值区在2~4楼。

从上面3个曲线图看,直径较小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是随高度先减后增,直径较大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先增后减。不同的是,不同时刻,不同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对应的高值区或者低值区不同。这说明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与粒子本身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直径较小的粒子重量也轻,在浮力和湍流的作用下很向高层输送;与之相反,大粒子难以到达很高的高度。而不同时刻的气温气压空气密度不同导致粒子数浓度对应的高值区或者低值区不同说明气象条件对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也有影响。

3 风景区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图4是风景区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曲线图及其趋势线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与生活区相比,不论颗粒物直径大小,风景区颗粒物日平均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均波动较大。但是从趋势线来看,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规律,直径较小的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数浓度也在增加,而其他几种直径的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数浓度趋于减小,并且随着粒子直径的增大,趋势线倾斜的程度也越大。说明在近地层中,小粒子能爬升到很层,而直径较大的粒子难以到达很高的高度,可以推测,在近地面层中,颗粒物本身的大小对颗粒的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4 结论

(1)生活区与风景区虽然生态环境、人口数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直径的粒子数浓度均处在同一个量级,数值大小差别不大,只是在垂直分布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2)在生活区,在不同时段,直径为0.3μm和5.0μm的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减后增,而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并且直径为0.3μm的粒子数浓度的极小值对应的高度与直径为5.0μm的粒子数浓度的极大值点对应的高度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不同时刻,2种直径的粒子的数浓度的极值点所处的高度不同,00时和18时数浓度极值点对应的高度为3楼,而10时数浓度极值点对应的高度为2楼。对于另外几种直径的粒子,其随高度的增加数浓度变化波动较大,直径越大,其垂直分布规律越接近直径为5.0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直径越小,其垂直分布规律越接近直径为0.3μm的颗粒物数浓度垂直分布规律。

(3)在风景区,随着高度的增加,直径越大的粒子,其数浓度减小的趋势越明显,特别是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而直径为0.3μm的小粒子,随着高度的增加,其数浓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晓峰,赵习方,张小玲,等.北京空气污染预报业务系统[J] .气象,2005,31 (01):63-66.

[2]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边海.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98-201.

[3]王玮,潘志,刘红杰,等.交通来源颗粒物粒径谱分布及其与能见度关系[J] . 环境科学研究,2001,14(4):17- 22.

[责任编辑:薛俊歌]

猜你喜欢

颗粒物
道路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骑行流的相关性研究
H2O(g)对富氧燃烧超细颗粒物生成特性影响
柴油机颗粒物实时诊断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南平市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某高校室内颗粒物成分及污染特征分析
固定源细颗粒物监测技术现状分析与思考
MMT 对直喷汽油机颗粒物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