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军校学员心理危机探析
2014-08-15胡云卿杨长君陈庚立李卓然
胡云卿,杨长君,陈庚立,刘 明,李卓然
(军事交通学院 政治部,天津300161)
军校学员是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生力军,其自身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成长和家人的幸福安宁,还关系到军校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毕业到部队后能否适应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岗位需求。当代军校学员既承受着新军事变革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沉重心理负担,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相对封闭的军校环境、青年期的成长困惑、毕业去向的不确定以及军人职业的高风险等因素所带来的诸多压力。对此,心理脆弱者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异常心理,表现为精神恍惚、垂头丧气、沉默寡言、喜怒无常、暴力伤人等现象,甚至导致精神分裂、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积极探索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促进学员的健康成长、确保军校的安全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 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1.1 心理危机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于1954 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于1964 年首次发表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被公认为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理论的鼻祖。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困难情境而其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无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当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自身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1]。此后,格拉斯在卡普兰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危机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拓展,特别强调了个体受到刺激或打击时所产生的心理伤害。他认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还取决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和对困难情境的评估[2]。可见,心理危机并不是个体所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情境的情绪反应状态。
心理危机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惯常的应对方式无法处理所面临困境时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静态心理危机是一种过渡状态,这是因为,人不可能长久地停留在危机状态之中。心理危机活动期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的仅有1-2 d 时间,最长一般也不会超过4-6 周。动态心理危机是指因心理状态的失衡、个体资源的匮乏和认知反应的滞后等原因,使个体发展中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而新的心理平衡尚未建立的这样一种过程。心理危机的动态和静态是相互转化的,当个体处于静态心理危机时,其心理危机不会显现出来;而当遭遇生活应激事件时,动态心理危机便可能爆发。因此,在静态下,要启动心理危机预防机制;而在动态中,就需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1.2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地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3]。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有3个目标:一是避免因情感波动造成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回归现实,三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有更好的应对策略与手段[4]。相比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的突出特点是帮助的及时性,其迅速有效的行动是立见成败的关键。
2 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2.1 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
尽管每名学员的家庭出身、生活背景、个人阅历、教育经历、认知能力、脾气秉性等不尽相同,但从心理危机性质的总体来分析,有其共性的表现,可归纳为3 个类型。
2.1.1 发展性心理危机
发展性心理危机又叫适应性心理危机或成熟性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遭遇环境或自身生理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应激反应。军校学员的发展性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一是难以适应军校严格管理的焦虑心理。当代军校学员多数没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上军校前,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上军校后,没有了往日父母的特殊照顾,尤其在新生的军事强化训练阶段,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导致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个别严重的甚至怀疑自己当初上军校的选择,表现出不顾一切地强烈要求退学的极端现象。二是难以融入人际交往的抑郁心理。军校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有的学员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愿与他人沟通,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深处既想沟通又羞于交往的矛盾之中,从而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三是难以完成学业任务的厌倦心理。随着学科难度的深入,部分学员出现想学学不进、注意力难集中、学习效率低的现象,甚至对所学专业丧失兴趣,进而产生紧张、焦虑和厌学心理。四是难以摆脱恋爱的烦躁心理。相比地方院校,军校里没有了花前月下、出双入对、情意绵绵的景象。有的学员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寞,幻想寻找异性伴侣。有的学员虽草草谈了对象,但囿于军校严格的保密管理和对现代通讯媒体与工具的限制使用,双方难以及时交流联络,因而易产生诸多猜疑和误解,若处理不好,不但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甚至会陷入痛苦、烦恼和酸楚的漩涡之中,乃至因失恋、暗恋等而魂不守神,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训练。
2.1.2 境遇性心理危机
境遇性心理危机是指出现罕见或突如其来的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心理危机。军校学员的境遇性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重大生活事件打击后的应激障碍。诸如由突如其来的亲人伤亡、家庭变故以及与同学、骨干或管理干部发生的肢体冲突、暴力侵犯、人格受辱等外部事件而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失调等。二是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如身患疾病、意外伤残、天灾人祸等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等。
2.1.3 存在性心理危机
存在性心理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而出现的心理内部冲突和焦虑。军校学员的存在性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一是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导致的自卑心理。能上军校的,多数是中学同伴中的佼佼者。上军校后,高手如云,没有了往日的光环。看到有的同学多才多艺,能力比自己强,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二是自身成长进步的目标困境。尽管上了军校,但对上军校为什么、将来具体干什么和怎样规划自己的军旅生涯,并在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往往考虑不周、思考不深。尤其对军校的严格管理、强化训练、日常养成和军人的特殊职业要求没有心理准备,从而陷入困惑之中。
2.2 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
2.2.1 主观成因
从主观方面分析,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有3 个方面。
一是自我认同危机与思维模式差错。自我认同危机是指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其根本原因是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出过分的自尊、自恋或自卑、自贬的两个极端。思维模式差错是指缺乏发散式的思维活动,采取单纯的聚焦式认知方式,从而把全部思维聚焦在眼下的遭遇上,割裂了内心世界同外界的一切联系,表现出意志的消退或情绪的失控。
二是个性缺陷与应对策略不当。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各种特征和属性,包括需要、动机、情绪、自我知觉、角色行为、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诸多方面。个性缺陷是指个体受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人格偏执,易于冲动或怯懦退缩。一旦面临危机,便不知所措,心理崩溃,甚至产生非理智的过激反应,造成对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伤害。应对策略是指个体面对应激事件和压力所采取的行为方式。面对危机,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坦然处之;反之,则因认知偏颇、情绪失控和意志丧失而造成严重后果。
三是耐挫能力不足。当代军校学员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们富有理想,学习热情高,有强烈的自尊、自强、自立意识,但又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没经受过大的挫折,对军校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幻想中的大学自由生活与现实中的军校相对封闭管理,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2.2.2 客观成因
从客观方面分析,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有7 个方面。
一是“问题年龄期”。青年学员正处于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的“问题年龄期”,他们的期望值过高而挫折准备不足、智力发展较快而个性完善不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已成雏形,但远未成熟稳定。由于普遍经历单一、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内心世界一旦产生矛盾困惑,往往不能及时调适、化解,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冲突。
二是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学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多,部队官兵不仅要经受艰苦和危险的考验,甚至直接面对流血牺牲,心理负荷明显增加。相比地方大学浪漫自由的校园环境,军校的严格管理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引发心理危机。
三是家庭教育。学员身上反映出的心理危机多与其接受的家庭教育背景有关。当代军校学员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家人的宠爱之中,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日常生活皆由父母“包办”。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往往重成绩、轻能力,缺乏完善人格的培养,导致独立生活和自我调节能力弱,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因而上军校后,有的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对军校的管理教育感到不适应。
四是学习繁重。进军校后,没有了父母的生活陪伴,相比中学阶段,军校更侧重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身处高手如云的学习环境,面对众多繁重的学习课程,一旦遇上学习的困难或考试的失败,便会缺乏成就感,降低自我形象,形成心理危机。
五是人际交往不适。青年学员普遍存在独立性差和依赖性强等不足。刚上军校初期,远离家乡、告别亲人,面对不同籍贯、生活方式、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同学,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员就可能会产生孤独和抑郁感,若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就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六是恋爱难以实现。社会上流行“谈恋爱是大学生活必修课”的说法,但多数军校是清一色的男性世界,使得正常的恋爱成了学员普遍的奢望。从生物学角度讲,青年期的学员性生理已基本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友爱。然而,从社会学角度讲,他们的婚恋观并未成熟,需要在伦理道德、社会规范和部队规章制度下调整自己的言行。在这种需要与可能、本能与道德、成熟与不成熟的冲突下,恋爱与性方面的问题也易引起心理危机。
七是军人职业特点。相比地方从业人员,军人职业活动的危险概率大、时间节奏快、使命任务重、执行要求严。这些特点要求军人具有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快速反应的勇猛精神、勇挑重担的献身精神和排除万难的顽强精神。有的学员尽管选择了军校,但吃苦奉献的心理准备不足,面对军人职责的崇高使命,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紧张、焦虑和不安的异常心理。
3 军校学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在心理危机状态下,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消极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如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便会引发心理疾患或过激行为。为增强心理素质,培养过硬的军事人才,必须采取有效措辞,加强对军校学员心理危机的积极干预。
3.1 普及心理危机的常识教育
要加强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危机基本常识的普及教育,使他们懂得心理危机并非精神病患者专有,正常人在强烈和持久的刺激下也会陷入暂时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并不可怕,它既可防又可治。通过教育,使学员遇有心理危机时,能够做到及时正确地自助、求助和助人。自助就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有效抵御心理危机的侵扰。求助就是及时向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助人就是掌握心理危机识别的一般知识,对陷入心理危机或存有自戕危险者能及时给予一定的化解和帮助。
3.2 强化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青年学员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引发心理危机。因此,必须强化科学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员正确处理国家、军队、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自觉以国家、军队、集体利益为重,勤学苦练,积极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
3.3 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心理危机,大多与心理障碍有关。因此,要多提供发挥各自特长的阵地,引导学员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享受成功的喜悦,消除自卑心理;要倡导与同学的主动交流,坦诚相待,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消除猜疑心理;要淡泊名利,见贤思齐,努力学习,消除嫉妒心理;要保持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用心体验和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友爱,消除孤独心理。
3.4 提高经受挫折的耐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充满鲜花和掌声,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一个人经受些挫折,并非完全是坏事。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苦难是金”和“多难兴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引导学员学会正确归因,尽量把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不够、功夫不到等,培养学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要帮助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奋斗目标,保持“跳一跳,够得着”的适中期望水平。当经过努力未能实现时,要学会调整目标,另辟蹊径,通过迂回的方式达到目标,享受快乐人生。
3.5 制订心理危机的应急预案
当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如果事先制订有应急预案,就可以及时根据预定的处理方法、路径和程序来实施危机干预,从而避免危机出现后不知所措带来的慌乱。因此,军校要对学员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厘清相关的影响因素和需处理的各种环节,将容易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科学的分类,制订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要对预案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制订的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和检查评估,并及时地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3.6 把握心理危机的发展阶段
心理危机一般要经过萌芽、发展和发生3 个阶段。首先,要善于发现征兆,尽可能把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受院校管理制度的约束,学员平常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学员队干部和教员。因此,学员的举止言行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当出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食不甘味、夜不寝席、愁眉苦脸、沉默寡言,或喜怒无常、寻衅闹事、粗野蛮横,甚至出现处理钱物、流露危险言论、写绝命书、交代后事等反常言行时,就应高度关注,及早了解、识别和干预,把心理危机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其次,要控制或减少应激源,降低危机的发生率。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应激源作用于学员个体且不能正确应对处理的结果。因此,要降低危机的发生率,就需要从控制和减少应激源以及降低学员个体易感性入手。要加强认知方式、应付机制和个性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帮助学员掌握缓解压力和疏泄情绪的一般技巧,防止心理危机升级。再次,要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促进学员的个体心理健康。军校学员正处于青年期,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发展亲密关系。要帮助学员充分认识成长的意义,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顺利度过成长危机,为以后的人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3.7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学员一般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有时也寻求父母、朋友或管理干部的帮助,但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比较少。因此,要发挥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师值班、学员队干部谈心和师生交流等制度,使需要求助的学员能得到及时、有力的救助,从而帮其度过危机;要完善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支持脉络,建立各类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球类比赛、读书演讲、知识竞赛和影评画展等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3.8 加强特殊时期的重点关注
特殊时期的关注主要以压力期、敏感期和恶性事件高发期为重点时段,如对新生的强化训练、老学员的毕业分配、大型的统一考试、校园重大事件的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等情况,要及时组织专题讲座,介绍相关政策,进行相应辅导,增强学员的心理调适能力;也可在校园网上提供最新资料,展开相互讨论,畅谈体验感受,交流学习心得,指导他们悦纳自我、珍惜人生,善待他人、感恩社会,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4 结 语
军校学员正处于“问题年龄期”,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与心理成熟的滞后性,极易使其陷入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仅与军校学员成长阶段的生理因素、应激源的危险因素有关,还与可获得的社会性支持和个体所拥有的自助与求助能力、思维认知水平、人生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知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危机干预要综合多方因素,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努力做到心理问题尽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1] 李焱.青年官兵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J]. 西南军医,2011(4):648.
[2] Glass G V,Smith M L.Reply to eysneck[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8,(33):517-519.
[3] 王朝,庄张婷.大学生心理与健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7.
[4] 李权超,王应立.军人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