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物资配送能力建设研究
2014-08-15石红霞潘宏达郭宝军
钱 昂,石红霞,潘宏达,郭宝军,夏 琰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物流系,天津300161;3.军事交通学院 学员旅,天津300161)
现代信息化战争中超大多维的作战和保障空间,快而短的作战和保障节奏,耗量大而品种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对军用物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用物资配送作为战时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未雨绸缪,做好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准备。建设强大的军用物资配送能力,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性课题,更是确保我军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的有力保障。
1 信息化战争对军用物资配送的能力要求
(1)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大量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的使用,使得信息成为战争制胜的主导因素,也是决定军用物资配送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建设信息化的配送装备、配送管理平台等[1],提高军用物资配送的信息化水平。
(2)配送快速、精确、安全可靠。现代信息化战争,部队机动性强,战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测,物资消耗密集等特点都要求军用物资配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战争中大量精确武器的使用,使战争节奏加快,战争持续时间缩短,要求军用物资配送必须实现适时、适地、适量和精确保障。军用物资配送是敌人打击、破坏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整合各种军事物流保障力量,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手段和方式,协调一致地实施精确的军用物资配送,并做好自身的防护。
(3)综合与立体保障能力。现代信息化战争是“海空地一体”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参战力量的多元化、物资保障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军用物资配送必须具有综合与立体保障能力。除了要加强发展海陆空配送装备,更要建设三军融合、军地融合的保障模式和保障机制,确保战时具有综合与立体的配送保障能力。
2 军用物资配送能力建设现状
(1)后勤保障体制不足。我军自2000 年正式启动新的以军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分结合的三军联勤保障体制,但现行的军区联勤保障体制还是初步的局部联勤,是一个阶段性的改革举措,它离真正意义上的联勤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军联勤体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联勤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关系还没有理顺,统供的范围比较小,专供的范围还相当大,联勤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联勤人才的培养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等。联勤体制存在的不足给战时物资配送带来了组织上的缺陷,条块分割带来的职能交叉、机构重叠、资源浪费、保障效能低下等情况还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2]。
(2)军用物资配送以行政命令保障为主。我国现行的配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物流运行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特点。一旦发生战争,各级物资保障部门,以危机的及时处理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行政强制力推动战时配送的保障。这种运作机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以行政强制力为基础,统一组织指挥战时配送保障活动,整个物流运作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行为凸现出更强的军事性,确保了所需物资迅速到位,对危机的及时解除起到了重要的物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正规化、信息化的战时保障机制,各物资保障部门齐上阵,整体秩序混乱,战时配送保障社会成本过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
(3)配送装备信息化程度低。战时物资配送作为维持信息化作战的重要保障,配送装备应该是先进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高的装备。战时保障建设数年来,基本形成了成序列、成配套的配送装备,但对现有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刚开始,战时配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4)军用物资配送缺乏公共的物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化战争的物资消耗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如果缺乏物资信息管理平台,物资的信息获取、请领、分配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同时,信息化战争下物资保障时间紧迫,没有物资信息管理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筹集与分配到需要的物资。尽管现在许多大型仓库都有自己的物资管理系统,但由于相互之间分离,没有形成网络,作用不大[3]。
3 军用物资配送能力建设目标任务
我军物资配送能力建设总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完成部队平时物资配送保障任务。主要是依托各个军事物流配送中心,针对部队的日常生活、训练以及演习等活动的物资保障需求及时进行各类物资的主动配送式保障,确保部队各项活动正常开展,这也是军用物资配送能力建设最基本的目标。
(2)完成支援地方应急救援物资配送任务。主要是针对各类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协助国家和地方抢险救援部门,及时地将各类抢险救援物资、设备等配送到指定地点,为抢险救援行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3)完成部队战时物资配送保障任务。近期目标:着眼于主要方向作战的需要,有重点地加强军用物资配送能力建设,确保战时在短时间内对国土范围内不同作战区域的建制部队进行配送保障;中期目标:主要着眼于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大力提升军用物资配送能力的建设特别是配送装备的建设,具备对在国土之外有限范围内的建制部队进行物资配送保障的能力;远期目标:着眼国家战略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用物资配送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在国土范围外的大规模建制部队进行物资配送。
4 对策措施
4.1 建立健全的军用物资战时配送保障机制
(1)建立军事物资战时配送的科学指挥机制。对配送保障任务的性质和备选的运输方式、线路等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科学的组织指挥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及各自职责与权限等。信息化战争环境下情况异常复杂,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战时配送保障组织指挥机制必须具备的特性,是逐级指挥还是越级指挥,是集中指挥还是分散指挥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4]。此外,协调好地方政府、民政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形成军、地运力统一指挥的机制,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储、运、装、卸、转、发等各个配送环节。
(2)建立军事物资战时配送的快速反应机制。要保证信息化战争环境下面对任何情况都能适时圆满地完成战时配送保障任务,制订一整套周密完善的行动预案必不可少。主要包括2 个方面的准备:一是硬件准备,包括储备物资、筹措资金、修建设备设施和车船道路等;二是软件准备,主要包括人才培训、搜集信息以及制订各种预案和措施等。同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对预案及时修订和完善,切实提高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确保战时配送保障任务能迅速、准确、安全、高效地执行。
(3)建立军事物资战时配送的军地一体机制。一体化军事物资配送体系就是三军一体、军民融合和平战结合。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实施战时配送要确立物流大系统观,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配置、组织筹措和调拨,积极推进一体化军事物流人才培养,加快军地一体机制的建设。
(4)建立军事物资战时配送的安全防卫机制。安全防卫首先要突出重点,对如指挥机关和物资补给配送中心(基地)一些重要机构和交通线、港口、码头等重要设施及重点部位要加强防护,对其他一般设施部位也要兼顾,做到层次分明。信息系统主要面临制信息权、信息污染、电磁致盲、病毒攻击等打击破坏。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首先要着力解决来自网络、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手段、信息管理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其次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采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入侵检测和智能卡等手段,确保信息安全[5]。
4.2 建立完善的军用物资战时配送组织结构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的军用物资配送,不仅需要各种信息技术、信息化装备等支撑,还需要信息化的配送组织保障,才能保证为部队用户顺利的实施配送保障,达到保障有力的要求。
(1)扁平化组织结构。配送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一个纵向层次压缩,横向层面大大扩展并纵横互通的网络系统,是在纵向上减少配送的层次和环节,最大限度地缩短配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流程,使战略、战役、战术后勤各层次,都处于同一个信息流动层面,从而便于保障组织和部队用户掌握后勤资源和申领物资,后勤组织实时掌握部队用户需求,随时进行主动的直达保障。
(2)职能综合化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职能综合化是指简化分工、精简机构,将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部门整合和归并。这有利于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其与现代后勤保障理论、保障方法以及后勤组织体制改革相适应,朝着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需求的趋势发展。职能综合化的组织结构,使组织内部结构得以最大程度地优化,从而更高效地发挥所有人员和部门的作用。
(3)网络化组织结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促使后勤保障组织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后勤组织体制的网络化,不仅强调实现建制系统和其隶属关系部门的紧密联系,而且更强调实现不同层次组织、同一层次组织不同部门、不同军兵种和不同隶属关系的组织之间的紧密联系。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使得组织能够互联互通,组织间边界模糊,组织之间传输信息速度加快、抗毁能力强。
4.3 建立新型的军用物资战时配送保障模式
根据现代信息化战争对物资配送保障的要求,结合我军后勤保障建设现状,根据保障任务的不同规模层次,可以建立“三级”物资配送保障模式。
(1)战略配送。战略配送由战略后勤指挥部根据作战意图和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组织实施。战略配送主要依托位于我国战略腹地的战略配送中心,根据战时各种物资的保障任务,利用各种战略运输投送装备,超越传统的保障环节,实施远程前送和垂直保障,把战役方向所需的大量物资及时迅速地从战略配送中心投送到战役配送中心甚至作战地域,快速保障作战部队需要。可以依托目前我军位于战略腹地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且不易受到敌火力直接打击的后方基地仓库群进行改造,将其建设成为我军的战略配送中心,发挥全方位、全时空的辐射保障功能,对重点方向及热点地区实施快速支援保障。
(2)战役配送。战役配送由战役联勤指挥部统一调配使用战区所辖各种保障力量,根据战役方向指挥机构的作战目标和作战任务,对区域内联合作战部队所需物资组织实施保障。可以选择位于主要作战方向,基础设施条件好,位置适中,能够平战结合,靠近主要交通枢纽、机场、高速公路,有铁路专用线的仓库进行建设。一个战役方向至少应当建立一个大型的战役配送中心。战时,根据需要,可以直接将地方的大型配送中心改造或转换成军用配送中心,增强战时物资配送能力。
(3)战术配送。战术配送中心由依托一线后方仓库、野战仓库建设,根据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和物资消耗情况,对其实施伴随、定点或应急保障[3]。战术配送主要发挥“接力棒”的作用,以机动能力强、越野性能好的运输装备为载体,编组保障力量,根据作战行动变化情况而灵活实施,将战役配送的物资直接前送到战场的最前沿,是整个战场配送过程最关键的一环。战术配送中心强调的是快速收发、准确配送的能力,要求将作战物资适时、适地、适量地送达部队用户,尽量缩短战时物资保障的距离,减轻战时运输压力。战术配送中心一般设在靠近主要作战方向、交通方便、地形隐蔽的地域内,由联勤分部的一线仓库改造,或在作战地域开设野战仓库和临时物资补给站的形式建设。
4.4 建立完备的军用物资战时配送力量体系
一是“硬件”力量建设,要积极研究和开发物资配送新设备。物资配送设备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物资配送系统功能的发挥,改善物资配送设施设备不仅是当务之急和刻不容缓的任务,而且任重而道远。必须大力研究和发展先进的运输机、空中加油机、运输船等物资配送设备,建立起功能匹配、设备齐全的物资配送“硬件”力量。二是“软件”力量建设,重点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建立起军用物资配送可视化信息系统和物资配送信息化管理平台,才能实现物资配送系统全面高效的指挥管理信息化,才能确保物资保障任务的完成[5-6]。三是“人才”力量建设,实施军用物资配送,“人才”是关键。现代信息化战争要求军用物资配送人才既要懂军事,又要懂后勤;既要懂仓储,又要懂信息技术;既要会操作,又要会管理。因此,既要抓紧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抓紧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现代信息、配送和管理指挥知识的复合型高层人才的培养[1],建立起一支能力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配送人才队伍。
5 结 语
需要指出的是,我军的军用物资配送能力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和我军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建设中针对各种细节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到符合现实要求的方案。本文仅对我军未来的物资配送能力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下一步还需要结合更多的实际调研和考察,才能得到更多的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成果。
[1] 蒋宁,王丰,王进.我军军事物流配送保障浅析[J]. 物流技术,2007,26(2):199-201.
[2] 余远来,裴会敏.浅谈军事应急物流保障[J].军队采购与物流,2006(2):60-62.
[3] 李振克,熊哲华,易幸.军事物流配送保障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09(1):74-77.
[4] 汪维余,张荣.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战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33-134.
[5] 杨公铭,贾国文,李庆云,等.搭建我军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初探[J].物流技术,2007,26(2):196-198.
[6] 王兵.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研究[D]. 北京:后勤指挥学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