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研究

2014-08-15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后勤物资装备

吴 刚

(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运输勤务系,安徽 蚌埠233011)

目前,我军正在进行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是体系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岸海衔接军交运输保障是我军海上军事行动保障的重要环节和“瓶颈”,在我军面临日益艰巨的海上军事任务的情况下,加强岸海衔接军交运输保障研究十分必要。

岸海衔接军交运输保障由登陆集结准备、登船航渡、登陆场接运、陆上运输4 个阶段组成,具有联合性、立体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是一种复杂的军交运输保障活动。其中,登陆场接运是我方接收前运人员、装备和物资,建立对岸后勤基地保障部队夺取和扩大登陆场,进行陆地进攻作战物资储备的重要环节,是岸海衔接军交运输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岸滩联合后勤

岸滩后勤是指在吃水较浅和缺乏港口设施的条件下所实施的船只装卸载,同时它也是向战术集结地域输送部队的过程。海军负责货物和补给的卸载,登陆部队负责接收、换乘和向内陆集结地域运输。岸滩后勤保障的范围取决于地形、战术和时间等因素。

在联合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由海军和陆军的岸滩后勤部队共同完成的岸滩后勤,即为岸滩联合后勤[1]。岸滩联合后勤保障的范围从接收卸载船只开始,到装备和物资抵达陆上整备和集结地域为止。

1.2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是指在岸滩联合后勤保障范围内,为顺利实现人员、装备和物资等由海到陆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活动[2]。其主要任务是实施滩头物资卸载接运与有限前运作业以及前方部队的相关后送作业,为前伸部队和后续部队提供军交运输保障。

2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面临的困难

现代登陆作战强度大、节奏快,其物资消耗、装备战损和人员伤亡都将大大超过陆上作战。军交运输保障是后勤保障的核心要素,必将成为敌打击的重点。如何组织有限的力量完成卸载接运、有限前运及后送等任务将是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面临的巨大难题。

2.1 交通流量大且流向单一,调整压力大

一是相对于港口作业,岸滩地域的卸载设备数量较少,一旦海上补给大量集中到达,将会造成物资在岸滩地域内的积压和排空困难;二是岸滩地域内的道路数量不足且质量较差,通过能力有限,不便于物资的快速前送;三是轮式与履带式装备、作战与后勤装备使用同一条或几条主要前送道路,交通秩序难以规范,发生交通拥堵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增加了道路保障和交通调整的难度。

2.2 运输力量及保障任务多元,组织指挥复杂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力量属于三军联合、军民联合,其特点是保障力量构成多元、隶属关系复杂。而后续部队前送,物资前送,前方部队伤病员、损坏装备、战缴物资和战俘后送等任务将交织进行,加之我部(分)队上岸时间短、地形路线生疏,且受战场环境影响,建制易被打乱,协调难度大、指挥复杂困难。

2.3 车辆装备上陆困难,影响后续保障

各类保障车辆和装备能否快速上陆,是影响后续保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为作战部队提供有力保障的前提。车辆装备上陆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岸滩地形复杂,登陆艇难以靠近,致使车辆装备无法上陆;二是滩头阵地地质松软,容易发生淤陷;三是登陆场地幅狭小、车辆装备密度大,加之道路少、路况差,容易发生堵塞,影响后续车辆装备上陆[3]。

2.4 战场情况多变,防卫任务艰巨

岸滩情况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一是在滩头卸载时,军交运输保障在海岸沿线长时间暴露,既会受各种障碍和滩头淤泥的影响,又在敌火力的直接攻击下进行,且自身防护力量弱,极有可能遭受较大损失;二是我作战对象拥有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其超视距精确打击武器等将作为“反制”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打击我军交运输保障力量,防卫任务面临巨大挑战。

3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对策

3.1 建立三级指挥机构,科学筹划保障活动

为平衡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需求,解决运输衔接、运输滞留和交通阻塞等问题,实现物资装备“卸得下”“运得上”,应以“集中控制与分散实施”为原则,建立岸滩、交通线、运输节点三级指挥机构,对有限的军交运输保障力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调配,对运输保障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掌握,对战场交通环境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作业地域内的最优管理和控制[4]。一是岸滩运输保障中心指挥所,该指挥所是联合指挥所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向岸滩联合后勤首长负责。其中心任务是为滩头物资接运与前运作业提供运输保障,进行运力的计划和调配,对运输活动进行监控。二是区段指挥所,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区内的道路进行管理,对运输活动进行监督,收集相关信息,防止交通堵塞,强制实施优先等级运输,确保运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输效率,具体工作有道路管制计划拟制、路线选定、时间安排和道路使用管理等。三是关键运输节点的运输控制小组,其任务是负责管辖区域或要点运输保障任务的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责:协助人员、装备和物资接收,监控管辖区域的挂车、集装箱和平板车的使用,协调用户加速运输资源归建。

3.2 以计划为手段,适时调控保障活动

计划工作是决定运输保障行动成败的关键,是实现科学决策、高效指挥、精确管理的核心,因此计划将贯穿于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的始终。

3.2.1 控制目标以计划为载体层次推进

应通过使用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控制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级控制目标,从而实现运输的一体化,确保运输过程的连续性。例如,按照物资的运输过程,运输控制的目标可以分为战役和战术2 个层次。在战役层次上,通过制定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计划,综合运用区内各军兵种的运输保障力量实现整体的运力调遣和运输保障,其控制目标为时限,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海—岸”的物资接运任务;在战术一级,通过编制公路调度计划,协调使用区内公路线路和交通网络,完成人员与物资的前送任务。

3.2.2 以岸滩作业计划为基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计划

为确保岸滩联合后勤的整体性和联合性,将势必要求军交运输保障计划要与海军的航渡和卸载等作业计划协调一致、紧密衔接,要求不同军种计划人员间的高度协同,明确任务与需求。只有以岸滩作业计划为基准,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的军交运输保障计划。因此,运输保障方案与计划的制定应以作战计划、作战行动为基准,与作战参谋人员、后勤物资管理人员、各军种作战参谋人员协调来确定运输需求,根据岸滩联合指挥部的行动意图确定运输优先等级和道路使用计划,以此保证运输保障方案与计划的科学性、实用性。

3.2.3 指挥过程在反馈与纠偏中精确修正

运输指挥过程精确化的核心问题是运输数据采集和对指挥对象的纠偏调整。只有及时掌控信息,才能降低指挥的盲目性。一是在计划编制阶段,优先等级、运输需求和运力的确定需要采集大量的精确信息;二是在控制过程中,为了纠偏,需要借助“可视化”进行信息采集;三是在指挥活动结束后,仍然需要信息采集,以对指挥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因此,精确数据的采集应贯穿于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的始终[5]。精确指挥的另一要素是进行及时科学的纠偏调整。当通过数据采集发现指挥对象偏离预期的目标后,要及时决策,并在第一时间向指挥对象下达指令。同时,要注意2 个问题:一是无论是采集信息还是下达指令,其信息传输必须精确、及时;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3.3 多法并举,提高卸载效率

为保证车辆、物资迅速安全登陆卸载,应建立登陆卸载指挥组,统一组织登陆卸载工作。要迅速选择、勘察船舶停靠和车辆、物资卸载点,组织力量搭设临时码头,指挥船舶靠岸。为提高卸载速度,应灵活使用力量,做到先到先卸、不积压船舶。此外,可广泛采取小型集装箱式运输,增加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程度。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任务繁重,单凭小件、小包装、人手搬、低速装卸和搬运,难以满足战时需求。应为现有运输车辆配备特制的小型集装箱,可改善和加速物资流转的速度,解决岸滩装卸和补充的难题,且其对岸滩临时码头的要求也不高,有利于提高装卸效率。此外,还可采用直升机卸载,在岸滩登陆场迅速修建简易机场,设置明显标志,利用运输直升机从大型运输舰船向陆上运送急需的人员、装备和物资。

3.4 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功能区域布局

为便于实施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在占据岸滩后,军交运输部门应协助工兵分队做好道路、功能区的勘测和划分工作。

3.4.1 功能区域划分

应依照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流程并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对岸滩地域实施功能区域划分。一是物资及装备的卸载区。该作业区也可以称之为临时堆放区,即“海—岸”的物资存放区,该地域不同于一般的存储地域,它只能用于卸载物资的暂时存放,不能发生物资积压,否则将直接导致后续的物资卸载作业。此地域的接运任务比较繁重,时间紧迫,对运力数量、指挥效能和作业能力要求较高。二是作业车辆集结区。为避免运力浪费和交通混乱,要对整个作业场地的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需要专门设立一个车辆集结区,该区域与每一个卸载作业点都有单向道路连接,通常情况下需要设计到达集装箱货物区、到达散货卸载区和到达高架栈桥的道路。三是物资堆放地域。该地域相对远离滩头地域,是岸滩接运和前运的分界线,其作用是接收滩头物资卸载区的物资和装备,并做好前运的各项准备工作,即对物资、车辆和装备,进行存储、登记、检查、分类和编组,主要包括集装箱集结地域、在运存储区和弹药库等。

3.4.2 设置道路和交通标志

首先,应掌握岸滩作业区域内现有的道路网络分布、路面状况及桥梁的通过能力等方面情况;其次,要以各功能区域的划分为基础,结合敌我行动、天候、地形、道路特性等因素对现有道路网络进行评估;最后,应向工程兵分队提出抢建滩头临时道路的建议和要求,以满足物资装卸载设备的展开和实施接运作业的要求。此外,为确保能够在陌生地域内有序、高效、快捷地实施运输保障任务,必须对道路和相关作业地域进行交通标志的设置。通常情况下,交通标准应分为危险标志、管制标志和引导标志。危险标志用于指示事故高发路段,通常设置在转弯、陡坡、交叉路口处;管制标准用于道路运输的调整和管制,例如桥梁、渡口的承重、限高、限宽标志以及夜间的灯火管制标志等;引导标志用于指示地点、距离、方向、路线和道路类型,例如指向标志、迂回路标志、横纵向道路标志等。

3.5 快速抢修,确保交通运输线畅通

我方部队登陆后,敌为迟滞我行动往往会自毁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设施。为保障部队作战需要,必须组织力量,按照先通后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随坏随修,力求减少中断时间,争取尽快通行。

3.5.1 突击作业快速修

应成立快速反应抢修队和专项抢修队,组成遂行抢修的“拳头力量”,确保随坏随修[6]。为此,快速反应抢修队在编成上应做到组织精干、反应灵敏、机动力强、作业迅速,以进行随机抢修和增援。专项抢修队主要负责桥梁、涵洞、临时码头的抢修,由相应的专业保障队伍组成。“两队”要适时、适当地配置在目标附近,确保迅速前出、及时展开。

3.5.2 强行作业顽强修

抢修作业要突出“两强”,即方式的强行性和作风的顽强性。一要树立全局观念,关键时刻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修复;二要正确把握战机,组织可靠的对空掩护,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尽可能减少人员、装备器材损失。

3.5.3 集中作业重点修

要针对敌“反制”特点,集中优势力量于主要目标,实施重点抢修。一要坚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首先保证桥梁等重点目标;二要采取预先部署与机动部署相结合的方式,以预先部署的专业抢修队为主要力量,以机动的应急抢修队伍为支援和后备力量。

3.5.4 连续作业反复修

一要掌握一定的预备抢修力量,在重要时机、主要地点补充或替换遭受损失的力量;二要加强工程器材的筹集,确保各类抢修器材供应不间断。

4 结 语

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制约、影响着整个作战行动和多项后勤保障的实施,贯穿于登陆作战的全过程,是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涉及到军队、政府和民间统一组织,陆、水、空交通综合运用和运输、防护、抢修保障紧密结合,交通保障任务异常繁重,组织指挥关系十分复杂。本文仅就岸滩联合后勤军交运输保障基本概念、面临的困难和对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理查德·帕奎特.“岸滩联合后勤2008”演习[J].外国军事后勤,2009(6):38-40.

[2] 金峰.试论岸海衔接军交运输保障体系[J]. 军队采购与物流,2006(5):21-22.

[3] 李智文,孟兴红,韦建崖. 登岛先遣作战运输保障的特点及对策[J].军用汽车管理,2008(1):14-15.

[4] 陈发智,李晓楠.登岛作战中军交运输保障几个问题的探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5(1):3.

[5] 刘检成.构建联合登岛战役信息作战后勤保障体系的若干问题研究[J].后勤学术,2010(10):2.

[6] 许保增,左英杰,李世浩. 集团军登岛作战后勤保障应着力解决的问题[J].后勤学术,2010(12):49-50.

猜你喜欢

后勤物资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防晒装备折起来
被偷的救援物资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