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
2014-08-15丁钢
丁 钢
呼和浩特铁路局有线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1 重大体裁新闻的涵义
所谓的重大题材的新闻即党和政府关注的、人民关心的重大事件与社会焦点,比如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等和一些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件,比如法轮功、香港回归、神七上天等都属于重大题材的新闻。
2 重大题材新闻的特点
重大题材新闻具有主题深远,影响重大的特点,同时群众关注度高,关注时间长,并且乐于参与讨论,这也说明重大题材事件具备很高的新闻价值。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重大题材新闻信息量大、报道难度比较高,而且是大众媒体的追逐热点,千篇一律的报道很容易让受众失去兴趣,因此创新报道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3 做好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的要点分析
3.1 做到准确、及时、客观报道,让受众享受知情权
重大题材新闻,首先是新闻,只要是新闻,就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原则,做到准确、及时、客观。重大事件发生后,记者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而且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报道速度对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新闻人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在能在新闻报道速度上脱颖而出。并且对于报道内容要真实、客观,尊重事实,不能夸大或者虚假报道,造成对民众舆论的错误导向。
新闻传播领域的知情权是民众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作为新闻报道者的媒体应该承担起传播责任,并且及时、准确、客观的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让受众能切实享受到知情权。尤其是面对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责任事故,媒体更应当以事实为导向,发挥媒体监督的责任,避免出现不实报道,引发群众恐慌。
3.2 构建“及时反应机制”,提升新闻队伍的专业素质
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牵涉范围广,信息量大,需要媒体投入更多的团队力量,而且在后期对于信息的整合,也对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媒体构建“及时反应机制”,并且提升团队素质,打造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新闻队伍,不管是信息采集还是资源整合,或者是应急能力,都能游刃有余。面对一些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派出新闻采编人员前往一线,并且在节目或者版面调整上能合理安排。
比如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新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报道,使民众能通过媒体了解灾情和救灾情况,可以说当时万人空巷,捐钱捐物,并且民众对于政府的救灾态度和救灾能力的肯定与信任,都要归功于当时众多媒体及时赶赴一线,发回真实报道,同时调整版面或节目播出使得民众能及时获得一线信息,然而其中也不乏个别媒体,在宾馆里“采访”和“报道”,而且频频运用“可能”、“基本”等模糊词汇,使得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都大为降低,在民众的持续关注前,这样的媒体也被打上“极其不负责任”的标签。
3.3 发挥媒体责任,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社会主义媒介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对社会民众的认知、价值观和态度进行正确引导,媒体应以自己的创办宗旨为基础,根据受众特点和报道方针有选择的进行新闻报道,将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引导到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多关注和报道体现正能量的重大事件,对于一些富含消极信息的事件,比如重大贪污腐败和社会责任事故,要以客观、严肃、警示的新闻态度来报道,不能夸张、失实或者过度的关注负面言论,传播不当价值观。
比如神七上天,在我国航天史上可谓是划时代的事件,所有国人都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此重大事件保持了高度热情和持续的关注,这本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但也有个别媒体对国际上的一些不和谐言论进行了传播和报道,虽然对于一些质疑和批评我们都持正确看待的态度,但是对于一些充满敌意和攻击的言论,无疑伤害到了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并且给予了一些分裂分子借机大肆自我宣传的机会,这些媒体不仅没有起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还传播了不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可以说,在媒体价格和功能上是不合格的。
3.4 进行深度、创新报道,提升媒体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媒体也被置于市场经济之中,需要参与市场竞争,
而且面对日益发达的通讯技术和花样翻新的媒体形式,媒体如果想抢到独家报道或者是占有资源优势都是很难的,尤其是在重大社会事件面前,很多媒体都是在事件发生之初就一哄而上,很难出现只有一家媒体参与的独家报道,受众在面对千篇一律的新闻内容前,选择出现随意性,新闻媒体的竞争优势很难发掘,因此媒体新闻的特色性和创新性就成为提升媒体竞争力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重大事件的正确、及时报道是每个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础原则,那么要想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新闻媒体中脱颖而出,形成媒体特色,就要从深度和创新上下工夫。深度主要指新闻的内容方面,挖出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创新则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上,首先在形式上,可以对于某重大事件开创专栏或者特别报道,进行连续关注,而且对于事件的关注视角也要力求创新,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河北青年报》连发半月号外,而且组织志愿者在广场免费赠送报纸,民众从中感受到了《河青》作为一个媒体的责任,对于其好感加强,汶川地震过后,《河青》在征订量和媒体影响力上都上了一个台阶。还比如,三峡工程落成,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党委机关报《湖北日报》,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从1953 年毛主席视察三峡到工程落成,正好整整50 年,而《湖北日报》的记者队伍也经历了老中青三代交接,最年长的76 岁,最年轻的26 岁,正好也相隔半个世纪,于是《湖北日报》以此老中青三代记者共同访问三峡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度报道,立意新颖,让人印象深刻。
4 结论
重大事件的新闻题材,影响深远,群众关注程度高,这对于新闻媒体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考验和挑战,新闻媒体只有坚守媒体责任,认清自我,持续创新,才能承担起引导正确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的作用,同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贾永.“做深”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条途径[J].军事记者,2006(9).
[2]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喻一国明.媒体的责任与方向.南方周末,20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