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自选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4-08-15胡艳玲
胡艳玲
(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 邵阳 422000)
大学公体育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但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还具有树立大学生“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能够获得健康体魄,让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大学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它所占的学分是大学生们必须要修到的,所以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发展体能,学会科学的养生保健本领,娱乐身心,释放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身心压力,培养锻炼的习惯,创造良好的个性,提高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1 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
当前我们大学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选课的形式开展,即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和场地情况提供一些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运动项目作为自己大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学校再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统一安排课程。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尊重了学生的喜好,让一些学生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去,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也要高很多,这样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堂中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以前体育课堂的枯燥。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的实施过程中却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2 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
2.1 供选项目守旧保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们很多高校在大学体育公共课供选项目主要是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上,而对于当前社会比较热门的瑜伽、自行车、定向运动、攀岩、等户外拓展项目涉及的较少。目前高校能提供的这些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各级学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些甚至是小学学了初中学,初中学了高中学,最后到了大学还是这个项目这个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多次反复学习使一部分同学产生厌烦的心里。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广泛,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对于一些具有挑战的运动项目具有一种天生的喜好。当前社会时兴的瑜伽、自行车、定向运动、攀岩、等户外拓展项目正是因为具备一些挑战而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这些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学校敬而远之。虽然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始终要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挑战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这些小的风险和挫折也正好作为一种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也能够通过战胜风险让大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良好意志品格。
2.2 场地器材跟不上教学的需要
场地和器材是体育课教学实施的硬件条件,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会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的正常开展。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在校学生上万人的学校已是常态。但是由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于高校的投入不足,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各个专业的建设上去,而对于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的投入也只能一减再减。很多学校学生人数快速的增加,运动场馆和器材却没有改变,这样直接导致学生的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运动器材减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也为体育课教学增加了困难。有一些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一个教学班级40人,只能占用一个篮球场,能够使用的篮球也只有不到10个,老师只能将学生分组去轮流使用这有限的场地和器材,但是这样很难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运动的量,如果上课时间与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冲突时,一个40人的班级仅仅只能占用半个篮球场,这样的场地情况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对于羽毛球课程的开展就更困难了,必须要学生自备球与球拍,因为没有室内的场地,只能支几个简易球网在室外进行,遇到刮风天气根本不能进行有球的练习。
2.3 师资因素制约新教学内容的开展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教学实施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大学体育教师都有着自己的一项体育专长,但是大学体育课教学不是专业运动队训练,学生们的体育需求是广泛的,所以要求老师们在发挥自己的专长的同时还要能够兼顾其他项目的教学和引导。再加上体育项目是非常多的,体育教师能够在其学习期间接触的也是冰山一角,因此要想适应现代学生的体育需求还需要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去接触和充实新的内容。例如自行车运动、攀岩、定向运动和户外拓展等项目是现在社会比较时兴的运动项目,很多学生也很向往,但是体育教师中很大一部分都几乎没有接触过,要想将这些项目引进课堂必须要体育教师走出校园去学习去实践。但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再继续教育不是很重视,对于一些当下时兴的新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也持谨慎态度。
2.4 因材施教原则的缺失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现在的很多高校都实行的是学校确定一些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内容,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再统一按教学班级分成若干小班进行上课。这样的选课制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尊重了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这个初衷是好的,然而我们在分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是良莠不齐的。学校在对选课的学生进行统一分班时无法将学生进行一个运动和技术等级分类,而教师在课前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只能采用兼顾优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势必导致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食之无味,同时也让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失去参与运动的兴趣,最终使这两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积极性不高,有些甚至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3 结论
3.1 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选择一项喜好的体育项目为学习内容,但是学校提供的供选项目守旧保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社会时兴的热门群众体育项目进不了高校课堂。
3.2 由于大学连年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连年增加,很长一段时期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足,学校在发展的过程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建设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导致一些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够较好的开展。
3.3 大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被忽视,体育运动技能和理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当下时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接触甚少,不能将时兴体育运动带入高校课堂。
3.4 学生选课后在统一分班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进行分班,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两头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4 建议
4.1 敞开校门,让时兴的群众体育运动进入校园,同时也让大学生的体育课实践走出校门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
4.2 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设体育场馆和建身器材,让学生由一个好的运动环境,在自己的爱好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体育课,参与体育锻炼,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4.3 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时兴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让教师当好媒质将一些新兴的项目带入大学体育课堂。
4.4 学生在选课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运动能力选择相应的班级,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1]高健,颜天民.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2]何洁.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与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2009(14).
[3]吴昊.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特征之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4]苏艳青,姚红燕.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模式构建之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
[5]张明科,于玲玲.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模式及组织管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01).